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胜利与毁灭:布列斯特和约与十一月革命


世界大战旷日持久,各参战国开始比拼综合国力。

实力最弱、最不稳定的国家,将成为崩溃的第一梯队。

沙俄很荣幸拿到了第一名。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俄国旧历二月),罗曼诺夫王朝终结。

接替沙皇的临时政府承诺将战争继续下去,7月,政府居然还强令军队发动了一次攻势。

俄国士兵纷纷“自行复员”,丢下武器跑回老家。

11月,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

新上台的列宁认识到,继续战争将使自己人心丧尽,他以辞职要挟其他政府成员同意不惜一切代价同德国媾和。

1918年3月3日,德俄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苏俄割让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列宁同志解释说,这种“妥协”是必要的,好比坐汽车遇到强盗,只好把钱和车给他,请他放我一马。

八个多月后,德国战败,苏俄立即宣布废除和约。

但至少在战争末期,德国东线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现在轮到其他战线了。

法国将军仍然毫无新意地发动攻势消耗本国血库。

1917年,法军前线终于发生哗变。

“决不出击”的口号在整条战线流传。

不少士兵开了小差,更激进的已经准备回巴黎闹革命。

凡尔登英雄贝当接过了指挥权。

他软硬兼施,一面停止进攻,改善士兵待遇,一面枪杀许多哗变士兵。

混乱平息了,法军战斗意志也低落到谷底。

如果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法国也可能面临俄国式的结局。

再往南,意大利的战史简直是黑色幽默。

1917年的第十二次伊松佐河会战中(这意味着,意军在前十一次战役中都未能决定性突破奥匈阵地),意军被德奥联军彻底打垮。

伤亡三万人——似乎没有西线那样残酷,但被俘数字是二十六万五千,还有更多的部队溃散了,如果不是驻意的英法军做后盾,意大利估计也要直接举白旗。

但另有一件可怕的消息,足以抵消俄国的崩溃和法、意的混乱,那就是美国的参战。

由于英国的海上优势,一开战德国就遭到海上封锁,海外贸易基本断绝。

相反,协约国却可以随心所欲同美国进行商贸、信贷活动。

这导致美国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和协约国捆绑在一起。

别的不说,万一英法输了,欠美国人的债可怎么办?

贷款给英国的美国大亨岂不是要破产?

更糟的是,为了对英国反封锁,德国还从1917年2月1日起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宣布任何商船只要驶往协约国港口,德军潜艇将不加警告予以击沉。

德国海军将领和部分经济学家昏了头,认为连续5个月的无限制潜艇战就能让英国闹饥荒,6个月内英国就得投降。

这无疑会给美国商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是美国人不能容忍的。

美国随即于2月3日同德国断交。

火上浇油的是,1917年1月,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给墨西哥人发了封电报,答应只要墨西哥参战进攻美国,就可以把美国南部几个州划给它,德国还提供资金和军火援助。

墨西哥总统经过研究后发现:

首先,墨西哥打不过美国。

其次,德国的援助根本送不到。

齐默尔曼这封慷他人之慨的电报很快走漏了消息,美国人知晓后出离愤怒。

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对德宣战,并且带动巴西等多个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要知道美国的工业产值超英、德之和,人力资源也远超德国。

只需要一些时间,美国就会变身成货真价实的“欧洲压路机”。

1917年底开始,每月大约有五万名美军开往法国集结起来。

德国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

协约国海上封锁使德国海外贸易断绝。

德国设立了帝国谷物局和服装局,居民必须根据配额购买供应水平很低的生活必需品。

1916年冬天,由于粮食不足,不得不以芜菁代替,这种植物本来是用来做饲料的,人们感叹度过了一个“芜菁之冬”。

战争后期,德国已经有近八十万人被饿死,其中55%是儿童。

政府则要求一切工业生产服从军事需要,凡17~60岁的男子都要被征召入伍。

结果,革命风潮开始在德国蔓延,1917年,罢工人数达到了一百四十六万,1918年1月,柏林五十万工人举行罢工。

形势不等人,德军统帅部决心给予法国决定性的一击。

1918年春天,德军拼凑了最后家底。

由于东线停战,统帅部得以调集重兵做强大突击。

1918年3月,鲁登道夫集结了192个师,发动号称“皇帝会战”的最后决战。

德军按照鲁登道夫的新战术,组织了携带轻型火炮、机枪和自动武器的精锐步兵——“暴风突击队”,绕过协约国防线的坚固据点向前渗透。

从三月到七月,德军连续展开五次攻势,一度胜利在望,6月初他们第二次推进到马恩河,逼得法国政府考虑迁都。

但是,技术手段限制了鲁登道夫的进攻,单靠步兵不能向纵深穿插多远,他们的速度和攻坚能力不足以杀到敌军后方阻止其修补防线,战斗最后还是演变成阵地拉锯。

7月15日,筋疲力尽的德国人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他们在巴黎门口被击败。

由法国福煦元帅统一指挥的协约国军队,在陆续赶到欧陆的近百万美军的支援下,粉碎了德军孤注一掷的进攻。

德军伤亡超过百万,已无力再进行整补。

8月8日,协约国在亚眠发动反攻,集中五百多辆坦克进行突击,起到了惊人的效果。

这是德军空前(但不绝后)黑暗的一天,前线德军战斗力和士气急剧下降,许多人稍作抵抗便逃跑或投降,六七个师全部被歼。

鲁登道夫感慨地说:“这一天结束了我们继续战斗的可能性。”

他清醒地看到,战争已经注定失败。

鲁登道夫辞去职务,不久给自己装了个假胡子,化装逃往中立国瑞典。

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被任命为首相,这位亲王曾坚决反对实行无限制潜艇战,选他上台无疑是为了结束战争。

10月4日,德国向协约国提出停战请求。

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匈帝国也相继退出战争。

但军部势力仍要做最后的挣扎。

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实力不及英军,此前一直采取“存在舰队”策略保存实力,仅在1916年5月31日—6月1日同英军进行过一次不分胜负的大战,就是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而现在反正战争就要失败,保留舰队也没有意义了。

海军司令部命令舰队出海决战,要么“辉煌的胜利”,要么“光荣地沉没”。

水兵不愿意白白送死,拒绝起锚,当局逮捕了近千名闹事者。

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游行集会,要求和平、自由和面包。

政府回答他们的却是枪弹,游行队伍死伤三十多人。

问题是,这回示威人群是有枪的军人!

他们当即开枪还击,游行就这样升级为起义。

奉命镇压的士兵纷纷倒戈。

第二天,整个基尔已经是起义者的天下了。

火花一点就着。

到11月8日,各大城市都发生了革命,各地几乎都成立了工兵代表委员会,有的已经接管政权。

9日清晨,柏林也开始了起义。

几十万人打着“和平、面包、自由”的标语涌向市中心。

社会民主党分化出的左翼派别——斯巴达克团(德国共产党前身)、独立社会民主党主导了革命行动。

卡尔·李卜克内西带人攻打皇宫,威廉·皮克带队夺取市政厅。

中午,起义者控制了柏林。

马克西米利安亲王代替皇帝宣告退位,然后把职务转交给社会民主党主席埃伯特。

威廉二世一面大骂“叛徒”,一面匆忙飞往荷兰避难。

霍亨索伦王朝、第二帝国和德国的君主制就这样一起成了明日黄花。

威廉二世在荷兰一座城堡里作为流亡者度过余生,直到1941年去世。

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东北方贡比涅森林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德国新政府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了,帝国也结束了。

也有些德国人不甘心,他们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芒刺在背”,如果没有十一月革命,不败的德国军队还能将战斗继续下去。

但德国实际已经精疲力竭了。

近两百万人在战场上丧生,一百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疫,四百多万人受伤。

战争末期,德国的工业产量、农业收成和居民口粮供应都减少了一半。

人民为帝国的野心付出了沉重代价,已经达到无法再忍受的程度。

一战末期流行的一个笑话可以总结这一切:“如果皇帝、宰相和将军们的船在海上翻了,谁能得救?”

“德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结束100周年:俄国退出一战为何反而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32)德国最有胜利希望的几个月
一战停战100周年:从美国参战到战争结束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76-80集
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无法旋转的大门——简析一战的德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