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幕上的德国史:德国电影佳作赏析


电影,是一门兴起于十九世纪末的现代艺术。

德国电影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来介绍几部最具观看价值的当代德国影片,它们同时也反映着现代德国人各个方面的历史反思和精神风貌。

德国人并不擅长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也不适合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喜剧。

德国银幕上,似乎没有那么多“小鲜肉”和美少女。

德国电影牵动人心,更多是靠它独有的资源:沉重的历史题材。

反思纳粹现象和法西斯思想是德国电影常见的主题。

在这个领域诞生了若干佳作。

2008年的电影《浪潮》(Die Welle)描述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纳粹速成班”。

德国一位高中老师文格尔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可是对于这群自由散漫的高中学生来说,上课只是为了学分而已。

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搞得老师不胜其烦。

于是,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们从穿统一制服、喊口号、集体行礼开始,仅用两三天时间,就形成了高度排外、内部极权、纪律严酷的名为“浪潮”的法西斯组织雏形。

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对他要绝对服从。

少男少女渐渐沉湎其中,距离他们的纳粹前辈越来越近……

这部电影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恐怖,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法西斯复兴的警惕,但它对纳粹的分析停留在表面。

回顾历史,集体主义或极权思想仅仅是纳粹控制德国社会的表现形式,《浪潮》的描绘过于简单化,只触及了法西斯主义的皮毛。

关于法西斯德国的另一部著名影片是2004年上映的《帝国的毁灭》(DerUntergang)。

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以希特勒女秘书琼格的视角,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和第三帝国灭亡前最后的日子。

影片开场于苏军即将攻入柏林之际。

顽固的纳粹分子在残垣断壁间负隅顽抗,然而于事无补。

希特勒及其情妇爱娃在举办婚礼后自杀身亡。

戈培尔的妻子认为,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自己国家的世界中长大。

她毒杀六个孩子的一幕,冷静而残酷,绝对是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之一。

不过,影片最出名的部分还是“元首的愤怒”,就是希特勒因作战计划失败而痛骂他的将军那一段。

这个片段中扮演希特勒的布鲁诺·甘茨大发雷霆,神态生动、肢体语言丰富,富有冲击力和戏剧性,结果成了网络上名闻遐迩的恶搞素材。

在电影结尾,琼格说到当年她认为自己无罪,因为她不是狂热的纳粹份子,也不支持法西斯主义,但她后来看到苏菲·索尔(前文述及的反法西斯组织白玫瑰小组成员)的纪念碑时,才明白:“年轻不是借口,应该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

德国人如此重视纳粹题材,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2015年,德国又上映了一部喜剧电影《希特勒回来了》(Er ist wieder da,直译为“他回来了”)。

希特勒自杀前神奇地穿越回当代德国,阴差阳错成了脱口秀明星。

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有趣的希特勒模仿者,结果他一炮走红。

于是希特勒努力适应21世纪,利用电视和网络到处募集支持,打着解决移民问题之类的旗号,企图复兴纳粹。

影片在黑色幽默的外衣下,为我们展示出纳粹思想重新泛滥的危险。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民粹主义与排外思想在全球泛滥。

电影世界里的希特勒大受欢迎之际,在银幕外,欧美右翼势力也在日渐膨胀。

据报道,扮演希特勒的演员在柏林街头以希特勒的样子行走时,还受到不少人的围观和追捧。

影片最后,“希特勒”已经重建起类似冲锋队的保镖团体,在传媒资本的支持下,踌躇满志地准备继续他的事业。

不过,我们相信,重视反思的德国人绝不会重演错误。

民主德国的这段历史也经常被搬上银幕,名作迭出。

2006年上映的《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译名透着一股浓浓的港台范,似乎像一部谍战剧,其实片名的德文原意是“他人的生活”。

不过,“窃听”的确是贯穿整个电影的线索。

影片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民主德国。

史塔西军官维斯勒上尉奉命调查一位知名作家,对他的寓所进行监听,然而在窃听过程中,维斯勒一点点被作家及其演员女友感染,以至于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来保护他们。

本片很少用夸张的情节或剧烈的冲突来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而是通过微妙的表情、细微的动作变化和富有深意的台词来表现人物内心。

主角维斯勒一直绷着一张扑克脸,最常见的表情就是面无表情。

在流行火爆场面、戏剧性情节和大嗓门的当下,《窃听风暴》显示出更冷静细腻的表现手法和节制的美。

电影的最后,作家找到了保护过自己的监听者,却没有同他见面。

两年后,维斯勒看到了作家的新书——献给HGWXX/7(维斯勒代号)的《好人奏鸣曲》,他走进书店买下这本书。

当店员问他是否需要包装送人时,维斯勒平静地说:“不,这是给我的。”

这一幕如此温暖人心。

影片拿下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奖项。

《窃听风暴》的外壳是压抑的秘密警察办案,内核则充满温情。

而另一部同样讲述民主德国故事的影片,2003年上映的《再见列宁》(Good Bye,Lenin!),却恰好相反。

男主角阿历克斯的母亲是一位坚定的统一社会党党员,然而在她昏迷住院期间,柏林墙被推倒,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不复存在。

为了不让卧病在床的妈妈受刺激,男主角只好拼命制造民主德国繁荣昌盛的假象,闹出了不少笑话。

他不让母亲出门,想尽办法弄到老品牌的食品,雇小孩子冒充少先队员,甚至还伪造德国版“新闻联播”。

幽默的手法、温馨的亲情与宏大的历史主题有机融合在一起。

民主德国六州与联邦德国合并,然而最后的最后,它却在这不足百平方米的小小公寓中顽固地生存。

喜剧背后是一个时代的余晖,显得分外悲凉。

在伪装过程中,阿历克斯实际上打造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德国。

他假造的最后一条新闻,乃是民主德国宣布改革和开放边界,“受苦受难”的西德人民纷纷涌入东德。

此时母亲已经得知真相,反而是阿历克斯陶醉在假新闻中。

结合历史,令人不胜唏嘘。

德国片也并非都是严肃的历史题材。

1998年的《罗拉快跑》(Lola rennt)具有很强的创新色彩。

红发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电话,原来她的男友曼尼弄丢了黑社会老大的钱,必须在20分钟内筹集到10万马克。

为了拯救男友,罗拉扔下话筒,开始狂奔。

这部片子运用了实验式的表现手法,动态镜头、不规则构图、非常规拍摄和技巧繁复的剪辑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还插入了类似《辛普森一家》风格的动画。

影片还表现了相当进步的女权主题。

罗拉为了筹款拼命奔波的20分钟里,她的男朋友却窝囊地在电话亭里等待。

总之,德国电影相对侧重历史和政治题材。

了解德国,认识德国历史,从电影出发是条不错的路线。

银幕上的德国,别有一番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这10部德国经典电影
艺术还是欲望?但肯定是反战的,意大利电影《凯蒂夫人》​
2019年度最佳R级影片!这部《窃听风暴》导演新作,尺度不是一般的大!
又出一部年度杰作,三小时,毫不嫌长
豆瓣8.5,188分钟大尺度好片
她,集演员导演摄影于一身,100岁仍在拍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