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争之争
userphoto

2023.03.29 西藏

关注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河流的聚集地,是因为它位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众多河谷的领袖。同样的,作为“圣人”领导人民,必须与人民心口如一地谦虚谨慎,以身作则成为人民的榜样。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将个人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尽管有道德修养的领袖地位高于人民,但人民不会感到沉重的负担;他们在领袖之前,也不会感到受到伤害。事实上,人们愿意接受他们的领导并推崇他们,因为他们不与他人争斗。因此,天下之人无人能与他们匹敌。换句话说,只有当一个领袖谦虚、有德行并放下自我利益时,他才能成为人民的信任和尊重的对象。这样的领袖将成为人民的榜样,并成为众多人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解析】

本章主要讲述了“善下”和“不争”的意义和好处。圣人之所以能做到“善下”和“不争”,并不是为了得到个人好处,而是遵循自然法则的无为而治。如果强求这样做,就容易变得虚伪和阴险。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在中国哲学中,“王”是一个概念,指的是天、地、人的统一,也指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状态。同时,王还反映了古人对于治国者的最高要求。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是能够以整个天、地、人为出发点并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拥有天德、地德和人德的人。

在本章中,这里的“王”只是比喻性的,可以解释为“集大成者”。这句话是本章开篇的引子,老子通过物理现象的“江海成为百川之王”来引出“善下”的观点。江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江海位于百川之下,自然而然地百川就归属于它了,从而成就了江海的浩瀚,成为百川之王。

在这里,“善下”的观点是指低调、谦虚和平和的治理方式。一个具有“善下”品质的领导人可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人民的需求,并在治理过程中不过度干预。他们可以用温和的手段来引导人民,并使之在和谐的环境下自我发展和繁荣。同时,“不争”的观点是指不争权利和地位,不斗争和竞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和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还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集中精力去解决重要的问题。

首先,圣人如果想要引导人民向上,就必须言行一致,言传身教,用言语来指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愿望,用行动来实现、体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以此影响和感召民众。在此基础上,如果圣人想要成为众人的领袖,就必须谦虚谨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百姓要像江海一样,卑下谦和,以真诚的心态关怀民生,维护民族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老子将统治者与江海进行类比,以此强调圣人的“善下”之道,提倡统治者要像江海一样,以“善下”之心治理天下,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制度已经日趋完善,统治者地位得以巩固,但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矛盾突出。老子对此十分关注,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像远古的圣贤一样,关心百姓,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老子也希望当世的统治者能够主动效法古代圣贤,以卑下的言辞和谦虚的姿态对待人民,以善治天下的行动赢得民心,实现“天下一家”的理想。

圣人要领导人民,就必须用言语使人民心服口服;要先为人民着想,就必须以身作则。在这里,“言”指的是表达愿望和意志,“身”指的是行为,代表的是实现目的和获取利益。老子将统治者比作江海,因为圣人没有私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人民就像江海对待百川一样,谦和卑下,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拥护。这种态度与当时春秋晚期国家制度完善、统治者地位巩固、人民无法享有政治权利以及无法获得最基本的人身安全等社会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便是最高领导者的王,也不会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以卑下的言辞和谦虚的姿态对待人民。

老子关注人民的苦难,经常提出一些设想,希望古代的帝王们能够重新出现,或者是当代的统治者能够主动效法古代的圣贤。在这段文本中,老子提出了一个蓝图:统治者高高在上,但百姓不感到被压迫;统治者领导民众,但民众不感到伤害。老子主张统治者应保持谦卑,这种态度是真诚的。他认为,如果统治者让人民没有感到被压迫的感觉,就可以赢得人民的拥戴,并获得天下人的推举。如果能够实现这些,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他抗衡了。老子在这里提出“天下乐推之”,比禅让制更能突出人民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轻松松读《老子》(66)
老子 第六十二章-第七十一章
第66章 不争之争
《道德经》第72章 自知自爱 原文和翻译
《道德经》讲义(第26讲)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老子讲“不争”的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