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方和谦:咳喘的治疗与用药诀窍
肺主气,司呼吸,肺为娇脏。肺又直接与外界大自然相通,外邪侵袭机体,肺首当其冲,故受累最多。病的早期表现多为肺失宣降证候,如头痛、鼻塞、流涕、咽痒、语声重浊、嘶哑、咳嗽,甚则气喘等。方师说西医学认为此类疾病在上呼吸道最多见。这一阶段层次较浅,治疗时以解表宣肺为主,多取轻宣上浮药物,如麻黄、荆芥、桑叶、杏仁、芦根、桔梗、苏叶、苏梗等。在这个阶段方师主张用药应以轻灵为贵,不主张药量过大,妄投辛散、酸敛或重浊之剂。正像温病学家吴鞠通先生早已指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方师说轻清灵动之品可以开达上焦,并强调祛邪的重要性。治疗咳喘初期,不能留有一分邪气,在邪气未清之前,决不能投以养阴润肺或单纯止咳之品,用之则使邪气恋肺,造成闭门留寇,滋生变端,不但咳嗽、气喘不能很快缓解,而且可引邪向纵深发展,致使疾病缠绵难愈。
  再者,方师还认为病在表时,应视其咳喘的严重程度用药。如咳喘一般,不甚严重,多以宣药为主,以通为顺,可以使邪气宣散而出。可用桔梗、杏仁、荆芥、前胡、麻黄、蝉蜕、桑叶、牛蒡子等。但如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时,可在宣肺的同时加一些肃降药。因肃降药物可使外邪不能很好地宣发而造成外邪恋肺,咳嗽反而不易速愈,故早期以宣发为主,肃降为辅。肃降药物可用白前、苏子、紫菀、款冬花、海浮石、海蛤壳等。
  方师还认为在临证中如遇到外感表邪咳喘兼有发热时,不能一见发热就用凉药,这往往只能加重对肺气的遏抑,使气机难以畅达,使痰浊难以咳出。在辛温宣散中,应以通畅气道为先,如果寒邪有化热之象时,可在辛温宣散药中,适当加辛凉透表或清热解毒之剂,但要以轻清上浮之品为佳。如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竹茹等。如有风热情况时,本应以辛凉之剂,但病之初期,仍需要配合辛温宣肺的药物,使风热消散,肺气得展。方师强调在辛凉之剂中加一两味辛温宣散药,对于邪气的驱出大有好处。方师在用桑菊饮或银翘散行清热透表时加用白前、苏叶、苏梗、杏仁、陈皮等,疗效更为卓著。方师在宣解透表止咳平喘时,首选苏叶、苏梗、苏子。方师说“苏”从“稣”,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李时珍曾言:“茎叶气味辛温,无毒,主治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开胃不食……与橘皮相宜,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定喘安胎……”也就是说此药既有散风寒 解表作用,又有调和中气之作用。方师认为本药为疏畅气机之良药。又因咳喘之疾者,往往是上焦不利而中焦不和,肺气不降而上逆者,胃气多有上逆。如咳喘重者常伴有胃脘不适,甚或恶心呕逆者常见。苏叶、苏梗既有辛温发散之功,又有辛香舒理中焦之效。所以,方师在治疗咳喘病过程中用之颇多,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方师还说在咳喘的急性期,也应参考西医学的认识。病初期时,由于急性炎症的刺激,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这时既要给抗生素类消炎药,又要给化痰止咳平喘药。达到控制炎症,扩张气道,使痰液顺利排出,呼吸道通畅之目的。
  方师总结说为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应以宣通为顺,理气化痰为先,使郁闭之肺门即开,痰易祛除,邪易驱出,此治疗原则与西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方师在临床上诊治咳喘最多选用的是杏苏散、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华盖散、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均顺其本脏之性,施以辛开苦降,在诸多常用方剂中配有苏、杏、前、桔,意在宣开,又可苦降,一宣一降,使肺气通利,咳喘速平。方师最为得心应手的还是止嗽散。方师说这首方剂是程钟龄老先生的心血结晶,其方中百部、紫菀温润止咳,其性微温而不燥。桔梗、甘草升提肺气以利咽喉,兼以快膈。白前下气开壅以止嗽。荆芥散风解表。陈皮宣肺利气以祛痰。其方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势,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用之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其投之有效矣!■
病例一
吴曦,男,15岁。北京21中学生,初诊: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不止,咽痛,痰色稀白,鼻塞不通,脉弦平,舌苔薄白,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
拟方:桑叶、桑皮各10g,杏仁10g,桔梗10g,菊花8g,生甘草6g,连翘10g,前胡10g,薄荷5g(后下),白前8g,莱菔子6g,芦根10g,鱼腥草10g。6付水煎服。
【按】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肺开窍于鼻,主呼吸。故鼻塞、咳嗽治以解表宣肺,方用桑菊饮加减,方中用莱菔子通气化痰,鱼腥草消痰止咳。服药后表解咳止病愈。
病例二
王乡阁,女,61岁。初诊:原有气管炎病史,近两月来,又发咳嗽少痰,胸闷不适,纳食不馨,胃胀、大便干,数日不行,脉弦细,舌苔厚腻。
拟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大瓜蒌15g,炒枳壳6g,苦杏仁10g,炙杷叶6g,炒苏子、炒苏梗各6g,白芥子6g,莱菔子6g,前胡6g。6付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大便得通,咳嗽减轻,再拟前方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炒枳壳6g,炙杷叶6g,杏仁10g,麦冬6g,前胡5g,苏子6g,莱菔子6g,白芥子6g。6付水煎服,服后咳止。
【按】此例辨证关键在于舌苔厚腻,纳食差,为中焦湿阻明显,病本在湿,标在咳,方用二陈汤加味降气燥湿化痰,方中用瓜蒌、杏仁、炙杷叶能润肺化痰、通利上焦肺气,上窍开发则咳解。
病例三
赵小妮,女,43岁。初诊:1998年4月14日,患慢性咽炎数年,时发时止,近一个月来咽痛、咽干、咽痒即咳,咳则不止,咳甚则胸痛,痰少色白,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纳食及二便均正常,脉弦平,舌苔薄白,咽红充血。
拟方:炙紫菀10g,白前10g,炙百部10g,陈皮10g,苦桔梗6g,炙甘草10g,荆芥5g,苏梗5g,炙杷叶6g,玉蝴蝶5g,麦冬10g,胖大海6g。6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后咳嗽减轻,胸痛止,即服前方去荆芥、苏梗,加诃子肉6g,玉竹10g,6付水煎服,咳嗽缓解。
【按】此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邪气留恋不去,而引起咳嗽不止,气机痹阻则胸病,因患者外感急期已过,病咳缠绵,故治疗当以调和肺气为主,宜用《医学心悟》止嗽散加减,病人服后得以缓解,后又以前方加诃子肉以敛肺消痰,患者服药后病愈。
病例四
周叁丙,男,70岁。初诊:患者自诉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近一周来因受凉引起咳嗽、少痰胸闷、气短、全身乏力、脉弦滑,舌苔薄白。
拟方:陈皮10g,茯苓10g,法半夏6g,炙甘草6g,荆芥6g,桔梗10g,苦杏仁10g,白前10g,炙百部10g,炙紫菀10g,前胡6g。10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后咳嗽减轻,再拟前方继服6付,则患者咳嗽缓解。
【按】此患者素日肺气虚损,又感受风寒,方用止嗽散和二陈汤并用,辛温宣散,化痰止嗽,药后病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方和谦:咳喘用药的诀窍,你不看就不知道!
调和肺气法(咳嗽.方和谦)
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痰多怎么回事?想要改善祛燥润肺是关键
润燥方之杏苏散
秋分后,一个方子把体内的凉燥宣发出去
陈老论治气郁咳嗽(气郁咳嗽—宣肺止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