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害锈or有害锈?一文教你简单区分

不管什么坑口的青铜器,流传至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铜锈。青铜器的铜锈可以分为两种:无害锈和有害锈,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手上的铜器是无害锈还是有害锈,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便以区分。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青铜器并不是生来就是青绿色。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吉金”,说的就是它刚铸成时金光灿灿,好比金子一般,只是因为后来埋在地下长期氧化腐蚀才形成了青绿色的铜锈,出土后才命名为“青铜器”。

为什么铜锈的种类会那么多?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并非单纯的铜质,而是铜、锡、铅三种组成的三元合金,还会含有少其他金属,铜、锡、铅的硫化物、氯化物等,这样的组合体长期埋在地下,与土壤中的水分和化学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就产生了色彩丰富的铜锈,不过大多以青绿色为主。

根据储藏条件、环境的不同,无害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皮壳

也被称为贴骨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氧化锈蚀,其具体性状表现为:色泽温润,质感均匀细腻,给人以厚实包裹的感觉。皮壳有多种颜色,比如绿漆古、黑漆古、枣皮红、黑绿、黄绿等,一般来说形成皮壳的铜器还是不要除锈比较好,因为这样更能凸显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观赏价值更高。

  

薄锈

薄锈是单层锈,主要表现为器身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锈,给人一种铜锈只是轻轻附着在表面的薄壳感,区别于皮壳的光亮表层,生有薄锈的青铜器器身整体会有一种磨砂类的质感。薄锈并不一定都是绿锈,也会混杂蓝锈、红锈、土锈、黑锈等,这是由储藏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

厚锈

厚锈多出自北方地区,是最常见的一种锈,以河南安阳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最为明显。厚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表面粗粝,锈蚀的层次感非常明显且锈体坚硬,底层的皮壳上面通常分布有多种锈色,比如红锈、土锈、深浅不一的绿锈等等,颜色比较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用小刀刮铜锈,在铜锈之下刮出闪闪发亮金黄色的一层,仿佛鎏上了一层金或镀上了一层铜一般,这种叫做“纯铜晶粒”现象。在青铜器的各种锈蚀产物中,红斑绿锈都有高仿,但夹在红斑之间的这层纯铜晶粒则是只能在自然的电化学腐蚀中才可以生成并且堆积,现已知的任何手段或方法都很难造假模拟,所以可以把这种现象当做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一个标准,避免上当受骗。(但此为鉴定手段之一,切勿盲目)

无害锈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质地致密,覆盖在青铜器上可以避免内里铜器继续腐蚀氧化,对器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由于成分成因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缓慢等原因,这种铜锈一旦形成就会与铜器结合得十分牢固,比较难以去除,因此如果不是铜锈掩盖了青铜器的纹饰、铭文或使器物变形失去了原貌,一般不建议去除,毕竟那是历经千年洗礼才生成的色彩,是来自时光的见证。

  

说完无害锈,就剩有害锈了。有害锈成因复杂,到现在科学界也没有确切的结论,只可以肯定有害锈也是电化学反应的结果,主要成分是氯化亚铜(CuCL)和碱式氯化铜[CuCL2 3Cu(OH)2]。

有害锈最出名的代表:绿粉锈。这种锈的特征是:绿色粉状物,结晶疏松,指甲都能刮掉,手摸染色,生有绿粉锈的地方会给人一种青铜器“发霉”了的感觉。这种锈能够使金属的腐蚀不断延伸扩展,可导致青铜器穿孔,甚至最后彻底变成一堆锈粉。此外,这种锈还像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是青铜器的“癌症”,危害极大,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去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锈癌是指什么,青铜器的锈有哪些种?
青铜器锈蚀与作伪技术研究
真假铜锈对照图片
每月一讲——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技术
高仿青铜器制作方法
[转载]青铜器造假大揭秘 如何辨锈识古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