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城蓟辽督师府与袁崇焕

蓟辽督师府

庭院深深古道边,

旧屋处处史诗连。

抗敌抚政忠心在,

几代督师华夏传。

袁崇焕(新声韵)

一腔热血卫宁远,

奋勇抗金捷报传。

谁料英雄遭斩首,

临刑尚谱护国篇。

多年前,从电视上收看佘家十七代为袁崇焕守墓的报道中初知袁崇焕的故事。听说蓟辽督师府与袁崇焕有关,于2019年7月26日再次来到兴城古城,游览兴城蓟辽督师府。

(此片为李秀琴拍摄)

立于蓟辽督师府前,仔细观赏,由著名明清史专家阎崇年所书“蓟辽督师府”的红色牌匾,光彩夺目。大门两边有对联:“奉天命运筹帷幄督师辽蓟,凝众心浩气凛然镇守关东。”

旁边石碑上有蓟辽都师府简介:“蓟辽都师府,是明朝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其前身为总督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驻蓟州。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将蓟辽督师府建在宁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逼近北京,宁远总兵吴三桂奉召勤王。行前吴三桂下令火烧宁远城,蓟辽督师府也随之付之一炬。

2002年兴城市为了全面展示兴城历史文化,重建了蓟辽督师府。督师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各种建筑100余间,是一座典型的古代衙署建筑群。”

进到院里,眼前是一道仪门,三间仿木结构悬山式门楼,三樘门均关闭,意为此仪门须在上级官吏或贵客至此方可开启。

从侧面进入,最为醒目的是一个用石墩围起的“戒石亭”立于中央。

近前可见亭内“戒石碑”,正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取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

背面有御制戒石铭,“尔俸而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黄庭坚墨迹。立“戒石”是古代衙门的通常做法。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雕梁画栋的大堂。督师府大堂是迎接圣旨、帝、后、太后生日等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和处理重大军政要务之所。平时闲置不用,非公莫入。

大堂正中桌案背景是《沧海旭日松鹤图》,上有"政肃风清"四个大字,两边有对联:“崇武习文自矢风云志;执鞭披甲情竭报国心。”反映了蓟辽督师文武双全,忠心报国的宏图大志。这应该是督师办公之所,令人肃然起敬。

旁边官员审案的设施齐全,桌椅古香古色。

一边还有车辆及圣旨。

大堂东西均有厢房。东厢房为吏、户、礼三科。

东厢房现辟为蓟辽督师府史料展。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在占领沈阳辽阳等辽东70余座城镇后,又攻占广宁(今北镇),辽东局势岌岌可危,明廷又将经略升格为督师,由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孙承宗首任督师,孙承宗将蓟辽督师府建在宁远(兴城),直至明朝灭亡。

从宁远的主要督师简介中可见:曾任督师的有孙承宗、杨绳武、范志完,还有大名鼎鼎的袁崇焕。

在这里还展出了石雷。

古门环上锈迹斑斑,可见是当年的古物。

石球,应是当时的武器。

还有元代弓箭等等武器。

这块令牌,当年应在军中起过调集兵力的作用。

西厢房为兵、刑、工三科。现为辽东英烈展。

有大义凛然的巡按使张铨。

与城共存亡的副总兵罗一惯。

有守岛忠烈金冠、姚抚民。

冲锋不止的总兵赵率教等英烈事迹介绍。

大堂西侧为照磨所。

照磨所是印制文件的地方。

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再现了照磨所的工作场景。

进了另一道小门,是“明清兵器”展。

有一座带轮子的威远将军炮,还有一座红夷大炮。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竹节炮。

一辆攻城车模型,让人对古代的武器有所认识。

还有一架云梯模型,这当年也是攻城所用的。

室内展示了八旗龙文旗和八旗军甲胄。

展示的武器,有金瓜锤。

鸟枪。

佛朗机炮。

虎蹲炮。

还有一块古老的信牌。

药囊和文书等,让我们对古代武器和战争用具有一个初步认识。

旁边一个小门是监舍,监舍是拘押待审犯人之所,相当现在的看守所。犯人经审判过后,或受笞、杖之刑,或受徒、流之行,或者死刑。每间监室内都有形态各异的罪犯腊像。

附近是一处花园。

这里有红花绿树,长廊,假山,水池。

这应该是当时官员休闲的场所。

进了一处垂花仪门,又是一个四合院。

正房是二堂,是一处彩绘廊柱状的建筑。二堂是督师会见外地官员,与幕僚议事、处理日常公务和复审案件的地方。

堂上桌案整齐,金兽祥云浮雕背景,上有"文治武功"四个大字,其威严可见一斑。

两边有古老的茶几,椅子,背景墙都书有诗词。

旁边屋内端坐着一位官员,那是袁崇焕正在研读兵法的腊像。

另一边屋内有宁远保卫战中袁崇焕与部将围着沙盘研究战术的腊像,人物形象动作活灵活现。

东边厢房展出的是明代官服。

西边厢房展出的是清代官服。

明清辽东战史馆展现于眼前。

这里有诸多明代将领的塑像,个个威武雄壮,分列于四周。

旁边是室内“明清辽东战史馆”。

进到馆里,只见如地道般的长廊式展馆,两侧均是战争场景浮雕和壁画。

出了展馆,来到了袁崇焕纪念堂。

对面见到袁崇焕手书的石碑一座。上边的文字足见袁崇焕的书法功底,但却难于辨识,经几番查阅,方才清楚,原来是:“惟此幽香寄所乐;清风流水咏其怀。”

在附近还有一处袁崇焕手书:听雨。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可谓忠勇英雄已远去,故事笔墨留至今。

东侧是袁崇焕的戎装骑马塑像,在战事背景下,更显袁崇焕神态坚毅,勇猛自信。

前门廊与两边门廊相连,整个纪念馆呈通透状。

纪念堂正中有袁崇焕半身塑像。塑像背景墙上录有袁崇焕的诗《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从诗中不难看出袁崇焕守边报国之志。

这里有袁崇焕的生平图片展览。袁崇焕幼年举家迁居广西藤县。

万历四十八年,袁崇焕出任福建邵武知县。经专家考证,图片上的“聚奎塔”三个字是袁崇焕在任上的手书。

经查阅资料得知:明天启二年,明军辽东广宁兵败,顿失关外地域,袁崇焕毛遂自荐,辅兵部尚书孙承宗驻守宁远,为宁前道,此时宁远成为明在辽东军事指挥中心,袁崇焕指挥军民重修宁远城,收复关外失地四百里,天启四年晋升为兵备副吏,殿前参政。

天启六年,袁崇焕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为官十一年,驻守宁远(兴城)七年,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胜利,这是明清战史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两次战役,又指挥了京城保卫战。袁崇焕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打击满清少数民族的侵略,立下了丰功伟绩。

最为著名的是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号称13万大军,向明王朝发动了进攻。

于正月二十三日后抵达宁远城郊,当时宁远城中的守军不过万人,辽东明军主力都在高第的率领下退守山海关,毫无救援之意,宁远已成绝地。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用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激励士气,他刺血写书,对将士下拜,还留下母亲和妻子,以示自己准备全家牺牲,抵抗到底。他还将库存的白银全部提出,传令奋勇杀敌者,赏;临阵退缩者,斩。明军将士士气高涨。

在后金大军开始攻城时,便被明军猛烈的矢石、铁铳和西洋大炮击退。接着,努尔哈赤又派精锐的战士披着双重铠甲,推着铁裹车撞城,竟凿开了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宁远城受到严重威胁。

关键时刻,袁崇焕立即命官兵动用“万人敌”,即以“缚柴烧油,并搀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并选50名健丁用绳缒下城墙,用棉花火药等物点燃,“火星所及,无不糜烂”,击毙烧伤了无数挖城墙的后金兵。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在前沿指挥,被飞来的炮石击中,受伤坠马,后金军不得不撤兵而回。

宁远大捷是明朝自萨尔浒大战后对后金的第一场胜仗,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袁崇焕主持辽东防务,连续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袁崇焕,可谓明末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然而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却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冤杀了这位国之柱石,辽东防线再也无人主持。

那么当年皇太极到底用了怎样的离间计?

宁远战役后不久,努尔哈赤病死,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继续对明朝用兵,发誓一定要打进北京城,掌握全国政权。而挡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与其有杀父之仇的明朝大将袁崇焕,袁崇焕极力主张抗清,自身胆识过人,加之对清军了解甚多,并于辽东地区构筑了铁壁般的“关宁锦防线”,其麾下关宁铁骑更是少有的毫不逊色于满族骑兵的汉人军队。袁崇焕可谓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最大难题。

多年困于宁锦防线的皇太极决定避过防守严密的宁远、锦州,绕道蒙古进逼北京。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领10万大军绕过山海关,取道古北口入长城,直扑北京城。袁崇焕得知后心急如焚,急忙带领着9000骑兵日夜兼驰,急行军两昼夜,终于赶上了后金军队,双方在京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袁崇焕身先士卒,辽东明军勇猛敢战,连续取得了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战的胜利,使得京师转危为安。

皇太极眼见袁崇焕又坏了自己的“好事”,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实行“离间计”。

皇太极的离间计分了两步走,先是让人写下两封自己与袁崇焕私下议和的密信,让人故意丢在明军的防地。结果,信中内容很快在北京传开,朝野为之震动,崇祯帝身边的宦官、朝臣也趁机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引来的后金军队绕道来取北京。崇祯帝对此半信半疑,拒绝了袁崇焕率军入城休整的请求。

然后,皇太极让手下故意在两个俘虏的明朝太监面前透露消息,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了攻取北京的密约,随后又故意放跑了这两个太监,让他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崇祯帝。猜疑心极重的崇祯帝立刻联想起了日前京城里的传言,他认定袁崇焕背叛了自己,出卖了明朝。

崇祯帝借故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了凌迟之刑。袁崇焕被害后,辽东将士痛心疾首,对朝廷失望至极。崇祯帝自毁长城,大明也失去了辽东。

清朝入主中原后,编清太宗皇太极实录时,如实地叙述了此事,才使这段公案真相大白,洗清了袁崇焕的冤屈。

      乾隆帝为其平反,曾评价:“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馨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并命修《袁崇焕传》载入史册。后人在北京(今崇文区)为袁崇焕修建袁督师墓及祠堂,以示纪念。建国初,毛泽东主席为保护袁督师墓祠做了批示,周恩来、李济深、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袁崇焕墓地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蓟辽督师府对袁崇焕的英勇抗金的事迹有所了解。袁崇焕在临行刑前,口占一首诗,如今仍犹在耳: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儒将之一;宁远城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被后金(清)军用武力征服的城市。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抚顺交战开始,到清康熙元年(1662)统一全国,明清双方苦苦争战了44年。其中,宁远作为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领导和指挥辽东军民抗击后金(清)22年,涌现了许多慷慨悲歌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有“一座宁远古城,半部明清战史”之说。

时至今日,兴城古城的四座城楼与中街的钟鼓楼上“袁”字彩旗依旧迎风飘扬,可见袁崇焕与这座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可见古城人民没有忘记袁崇焕这位民族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崇焕到底冤不冤?皇太极千里奔袭上演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暗战-今日头条
大明袁崇焕是咎由自取还是被冤枉,历史真的欠他一个公道吗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还能延续多久?
袁崇焕立下赫赫战功却被凌迟,崇祯为何非要袁崇焕死?
明末』明崇祯帝:为何处决蓟辽督师袁崇焕?四个字“积怨已久”
紫禁城死局袁崇焕惨遭凌迟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