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有限认知,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系统?

这周又听到一家造车新势力的汽车自燃,看到评论,让人唏嘘,这有设计和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我认为这和汽车这个产品的复杂度也有关系,因为即使如丰田这样的汽车公司,也会出现刹车失灵的问题,而最后调查结果是发动机复杂的软件导致的问题。
而比汽车更复杂的是飞机,著 的波音747-400飞机有600多万个独立部件,275千米的管线,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除了汽车和飞机外,我们所用的手机,表面很简单,但它背后是很多复杂的程序和硬件设计,你可能认为,你不了解没关系,专业人士懂就可以,而对于这个产品的设计工程师,他们很有可能都不一定能完全搞得清楚,最多只是对他们自己所负责那一块比较了解,很难有工程师能够完全知道所有的细节,因为它太复杂了。
所以,这就存在一个矛盾,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是我们要面对和创造的系统日趋复杂,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分享的《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作者是 塞缪尔·阿贝斯曼 ,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应用数学家、计算生物学家,2008 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考夫曼基金会高级学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连线》《大西洋月刊》等特约撰稿人。
从标题当中也可以看到,作者要介绍的就是将生物学思维引进到我们对复杂系统的应对上。

我会从三个方面和你分享书中内容:

为什么我们面对的系统的复杂度会逐渐增加?
为什么我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如何借鉴生物学思维应对复杂系统?

1 复杂度为何攀升?

以前的手机智能打电话,现在能干很多事,我们能感到身边的系统越来越智能,而其背后对应的是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度是如何增加的呢?书中提到四个方面原因:吸积,交互,例外和普遍稀有物。我重点介绍前面两个。
1.1 吸积
什么是吸积?作者是从一篇"行星系如何形成?”的文章当中看到这个词汇的,文章中介绍的行星系是由一团旋转的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这种星星点点的累积过程就是"吸积"的过程。
我们的系统变复杂也是类似的情况,很多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它是逐渐演化过来的,比如我们现在的铁路网,电网,以及我们的手机。书中提到美国航天飞机在执行最后一次航天任务时,所使用的平台是由5台IBM计算机组成的,他们的计算能力还比不上一台智能手机,但是这些软件和系统仍然使用着,因为经过了很多年积累,你不知道修改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2 交互
这个相信你有深刻的感受,互联网以及未来的物联网,它们带来的交互越来越多,也让系统越来越复杂,比如汽车,以前只需要和车内人交互,现在还需要和其它车辆互动,甚至和道路互动,这种交互让系统进一步复杂化。

2 认知局限性

复杂没有关系,如果我们的认知能力足够强大也可以,但关键是我们人的认知和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结合书中的介绍,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2.1 记忆和多任务能力比较差
虽然在人和人之间的记忆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人的记忆能力和计算机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的,特别是我们在如何突破我们处理信息的瓶颈——7±2?分享当过人的短期记忆和信息的带宽是7±2。此外,我们通常一次只能处理一项任务,不像计算机可以进行并行计算,所以对同事处理很多同时互动的系统,就会捉襟见肘。
2.2 不善于处理非线性
有个典型的测试问题:一个池塘中有荷叶,如果每天荷叶的增长都是前一天的2倍,如果整个池塘长满荷叶需要48天,从一半荷叶到铺满整个荷塘需要多少天?如果不计算,你的直觉是多少?
与此类似,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3个人一个月可以完成?如果换成了6个人,是不是就半个月就完成了呢?常常并不是这样子,所以在制订复杂工作计划的时候,常常看到延期的现象,因为人们不善于进行非线性的预估。

3  生物学思维

3.1 生物学思维VS物理学思维
那么面对日趋复杂的系统和现状,以及我们有限认知能力,如何解决这个之间的矛盾呢?作者引入了生物学思维,或者更严格地讲,是经过物理学思维锤炼之后的生物学思维。
作者提到的生物学思维更接近于博物学,所谓博物学就是对于大自然界当中见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记录,分类和观察,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纲目科等。和它相对应的是物理学思维,追求的是简洁以少驭多,比如牛顿定律。
它们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对于抽象化的容忍程度,书中举了一个很搞笑但很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一个奶农希望提高牛奶产量,于是找到了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生物学家通过一周的观察,写了300多页报告,报告描述了影响每头奶牛的因素,包括天气,温度等,最后结果是,按照他的建议,可以让牛奶的的产量提高3~5%。
而物理学家只花了三个小时进行观察,提出了他认为可以适用于所有奶牛的方法,而且提高的幅度可以达到50%,奶农特别兴奋,想知道是什么方法,物理学家说:“首先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有一头身体为球形的奶牛”。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他深刻的解释这两种不同思维之间的一个区别,生物学记录了各种现象并进行归类,而物理学更擅长抽象和寻找根本机理。
3.2 为什么生物学思维有效?
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复杂系统的时候,生物学思维可能更有效,书中举了三个方面原因,核心是生物研究对象和我们建立的复杂的系统比较类似。
①生物系统本身就有很多的交互,研究它的时候要考虑到跟周围的互动关系。在研究一条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时候,你很难把这个细胞核单独的抽离出来,而是需要把它放在变形虫体内看它的功能和特性,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处理复杂系时要做的事情。
②生物学研究历史沿革性。生命系统本身就是根据环境,在零敲碎打中修补完善的,这个进化来系统足够好地适应环境,这和我们所面临的复杂系统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系统常常也是演化过来的系统。
③小扰动会带来巨变。在基因当中有一两个片段出了错误,很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变异,比如侏儒症,对于复杂系统也经常会因为一个小的错误,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生物学解释和应对这些现象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比如生物系统的反脆弱和冗余设计,可以借鉴到复杂系统的设计当中,保证稳定性和适应性。

4 生物学思维的启发

那么我们在现实当中如何去借鉴生物学,书中给出了很多方法,我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
4.1 心态转变
书中提到人们面复杂系统常常会出现的两种心理倾向:恐惧和仰望,恐惧系统太复杂,而我们的认知有限,害怕掌控不了;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复杂系统很神奇,无比崇敬甚至迷信。作者认为这两种心态都不对,更好的方式叫做谦逊,就是认识到复杂系统很奇妙,但对于它的复杂性,我们有相应的方式去可以应对。
思维方式的转变。
4.2 尽精微,致广大
面对一个复杂系统,人们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容易出现两种典型的思路,和前面所提到的物理学思维和生物学思维对应。一种是大而化之,完全从表面逻辑上去做判断,但没有去深入到具体事物的具体细节当中,最后导致只浮于表面;第2种是陷入到复杂中,看到了复杂性中的某一个局部点,但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识,看到不同的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难有全局的视野。
作者建议深入到细节当中,再跳出来,参考物理学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点我感到一些困扰,因为没有那么容易去把握这个之间的度。
4.3 从T到通
书中提到,面对日益复杂系统,需要通才。但是培养通才的第1步是要先培养T型人才,就是这个人在某一个领域足够深入,能够看到最底层的东西,又因为有好奇心,能够把探寻底层的能力和方法迁移到其它领域。
以我现在的工作为例,我做的是汽车的声音设计,它和功放和扬声器相关,而这个方面不是我的专业,但我也尝试着去理解功放和音响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尝试着看到它更底层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甚至是芯片的处理逻辑,我不认为自己能完全掌握,但这能让我更好去理解整个声音设计实现的过程。
通过前面这种方式建立的梯形人才,最后慢慢走向了通才,但这种通才是很难发挥作用,他必须和专家一起工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他要能把不同的专家联合在一起,给大家创造一个共同的信息背景,在这里面承担"翻译"工作。比如我在做声音设计的过程中,我本身不是音乐背景,所以找了一个英国的音乐人帮我们来做汽车的声音设计,而我的角色就是将我们的工作需求和他的能力进行对接。
4.4 测试和建模
书中举到了奈飞公司开发的一个小程序“混沌侯”,它是一个小程序,可以随机点击奈飞的软件系统,通过随机的点击,测试系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有效性。
我理解这和生物系统类似,就是不断的接受一些意外的小冲击,只要不会让系统完全崩溃掉,那么它能帮助调整和修复这个系统,也类似于我们从日常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建模,其实这个在工程开发当中非常的常见的,比如在做汽车中,通过CAE建立虚拟的模型,找到最优方案。我理解,建立模型是介于生物学思维和物理学思维之间的,因为模型是对现实的一个抽象,但又不会太抽象,毕竟是有现实的一个基础,那么通过它能够预测和评估现实系统。

总结

我们创造和面对的系统日趋复杂,而我们的认知能力又有限,需要借鉴生物学思维和复杂系统共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书是你逢人就推荐的?
华文下午茶 | 物理学思维与生物学思维
多元思维模型:普通人学习知识,牛人学习思维模型
媒体书评:投资者应注重构建并完善认知体系 |《投资的奥妙》
查理·芒格的人生赢家密码:多元思维模型 错误清单
《理解的哲学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攻关的探索》一一关于理解本质的基础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