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用"福格行为模型"设计你的行为?
我想你肯定认同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你有没有困扰自己很难建立好行为的习惯,简单如早睡早起、运动、控制情绪等?在《微习惯》:一天一个"俯卧撑"也行?中,我们分享了通过微小的行为建立习惯的方法,而最近我遇到了另外一本书《福格行为模型》,它系统介绍了我们人类行为产生的机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机理,更好建立习惯,我觉得很有启发,分享给你。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名为福格的人提出的,他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研究人的行为几十年,最后提炼出了这个模型,这个模型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个人觉得很有解释力和实用性,本文我会从两个方面介绍:

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
如何基于福格行为模型,设计和建立行为习惯?

1 福格行为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其中B表示行为(Behavior),M是动机(Motivation),A是能力(Ability),P是提示(Prompt)。

通俗讲,我们能够产生某个行为,主要是三个要素影响:是否想干?是否有能力干?是否有提醒,触发我们去干?

基于这个模型,福格还提出了一个曲线,这个曲线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情况,而是重点突出能力会在那里发生,所以曲线表示的是“行动线”,在这个曲线左下方,不容易发生行为;越过曲线,到了右上角的区域,行为容易发生。

结合这个曲线,作者有四个推论

推论1: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越强,那我们通常更容易产生行为;
推论2:一个事情越容易,越是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我们更可能采取行动;
推论3:动机和能力要像战友一样配合;
推论4:没有提醒,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

其它3条好理解,第3条怎么理解?我想到最近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很难的项目,项目的负责人能力其实是有限的,但是他的行动力很强,为什么?因为他想把事情做成的动机很强烈。

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要触发行动,我们就需要提高我们的动机水平,比如给某个要做的事情赋予“重大意义”,有一段时间,我在做汽车的声音设计的时候碰到了一些障碍,当时有点不自信,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搞定,但是我知道我必须要行动起来,于是我告诉自己完成这个事情后,就可以在行业中分享我的成功案例了,后来的确我把它克服掉了,也实现了自己在行业当中,甚至是外行中的分享,很有成就感。

2 为什么只提高动机是低效的?

如果让你利用这个模型和曲线,设计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你会怎么做?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提高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愿或者是动机,你打的各种打鸡血和听到的画饼,就是典型的代表。但是,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常常无效,为什么?

因为依靠动机通常有几个缺陷:
①动机本身很复杂,我们可以同时有很多个动机,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方面很想把这个文章完成,同时,我也很想去看电影;

②高水平动机通常很难维持,且波动频繁;比如在考试之前,我们可能会非常用心地去准备,因为我们想拿到高分,一旦考试过后,我们的动机就会下降,就很可能不在去复习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③动机常常追求的是一个抽象的感受,无法帮助我们形成达成具体结果的行动。

这个不太好理解,具体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的动机是想家庭更加幸福,但它没有办法帮助你去形成具体的行动,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仅仅靠提升我们的动机,是无法帮助我们形成持续的行动,所以,作者的核心的观点是:我们要设法从能力和提醒两个角度去设计我们的行为。

3 行为设计的5个步骤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行为设计的5个步骤:明确愿望、探索行为选项、匹配具体行为、从微习惯开始,以及找到“对”的提示。

3.1 步骤1:明确愿望

虽然福格重点强调的是通过能力和提示来建立习惯,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先明确自己的愿望究竟是什么,除了强化我们的行为动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后续的行为设计有方向性。

为此,福格特别强调了三个不同的概念:愿望、成果和行为

愿望:是我们希望想达成,一个比较抽象方向或欲望,比如想变得更加健康和强壮;
成果:通常是比较容易衡量的,具体的结果,比如8块腹肌,或者最大摄氧量达到多少;
行为:现在或某个时间点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现在做100个俯卧撑。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区分呢?我理解它们三者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区分这种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后续设计行为时,让其和我们的愿望及成果保持一致。

这让我想到现在比较流行的OKR(目标和关键结果)管理法目标 | 除了KPI,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新版本——OKR?,其中O(Objective)翻译为目标,但我更觉得像是一种愿望,而关键结果(Key Results)对应的是成果,只不过它没有明确我们要采取的行为,而这刚好是“行为设计”重点回答的部分,也即是设计什么样的行为,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产生成果,达成愿望或目标。

3.2 步骤2:探索行为选项

当明确了愿望之后,第2步就是要探索我们的行为选项,这里的行为选项指的是我们为了达成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哪些行为,比如为了保持精力旺盛,我们既可以从饮食、锻炼、睡眠和情绪管理不同的方面采取行为,作者将这些达同一愿望的行动的集合命名为“行为集群”。


3.3 步骤3:匹配具体行为

探索行为选项和“行为集群”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为来达成愿望,但具体该怎么选择呢?书中提到了一个“黄金行为”的概念,这个要满足三个特征:

这个行为能让你的愿望实现(影响性);
你想做出这个行为(动机);
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能力);

而匹配具体行为,就是要尽可能找到“黄金行为”,它可以通过“焦点地图”来发现,这个地图是由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坐标定义出来的,第1个维度指行为对达成愿望的影响程度,第2个维度指的是这个行为完成的难易程度,而“黄金行为”就分布在右上角,就是那些对愿望实现影响大,同时我们又有能力做出的行为。

3.4 步骤4:从微习惯开始

在培养新习惯方面,作者有个关键洞见:大物始于小,这个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作者认为真正的改变通常都需要持久性的行为,而要让一个行为比较持久,就需要让其变的很容易做到,因为如果太难,行为很容易就被打断,所以建立的行为要尽可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比如每天1个俯卧撑肯定比每天100个俯卧撑更容易持续做下去,不用担心1个是否有用,因为一旦开始,你通常不会只做一个。

行为的难易程度是相对的,比如对我来说,跑5公里不算什么,但是对有些人可能比较困难,而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己完成事情的容易程度,具体怎么做呢?作者提到了一个PCA模型,P代表的是人,C代表的是情景,A代表的是行动,为了提高做一个事情的容易程度,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让行为变得容易:提高我们自己的技能,创造环境场或工具,以及让行为变的微小(微习惯)。

3.5 找到“对”的提示

前面提到了一个行为,你想做,而且有能力做,但你很有可能还是不会做,常见的现象就是忘了,特别事情比较多的时候,所以,你需要提示。

作者按照PCA的模型,将提示分为三类:

P:人的提醒,就是自己或者他人提醒你;


C:环境提醒,周围的环境会提醒你从事相关的行为,比如你到了公司,就更容易开始工作,回到家就更想休息;


A:行动提醒,作者认为这是最最有效的提醒,他将其称为“锚点”,所谓行为提醒,就是把某个行为作为另一个行为的提醒,比如对我而言,当我下班关上电脑,我就知道该换上球鞋了,就自然想到要去跑步了。


在选定“锚点”的时候,作者建议我们要考虑三种匹配

匹配位置:考虑新习惯发生的位置,比如你想养成散步的习惯,中午吃完饭后就是一个很好的锚点,因为你很可能已经在路上了,干脆就多走一些距离;

匹配频率:你希望新的习惯或行为多久发生一次?一天一次,还是一周一次,我们可以据此选择相同频率的锚点,比如你想每天想看一点专业相关的内容,就可以设定为每天洗漱完成后;

匹配主题/目的:我们希望建立的行为,最好和锚点的主题相关,比如喝茶就是我开始认真工作或学习的锚点,因为它能提高我的精神状态。

当选定好了锚点,我们该做什么?这就和前面的步骤3和步骤4关联上了,也就是接受到锚点信息,我们就可以开始我们的”黄金行为“或微习惯了。

总结

福格行为模型(B=MAP),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行为背后的三个关键要素:动机,能力以及提醒。

我们可以根据该模型设计我们的行为,养成新的习惯,具体可以从5步着手:明确愿望、探索行为选项、匹配具体行为、从微习惯开始,以及找到对的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读《福格行为模型》:让你不靠意志力完成任何目标
福格行为模型
不复盘,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低效的重复
福格行为模型: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人?这里有一份行动指南
如何利用福格行为模型,养成你想要的习惯
行为模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