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晓|做什么事,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生人。本书以《明史》等正史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小说的笔法,语言网络化,幽默风趣,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整个明朝的历史。
编者按

这是我家闺女开的专栏【越读】,我鼓励她写写她阅读过的书,也不要求写得处处是自己的观点,哪怕就几句阅读介绍、感受分享也可,目的还是希望促进她能专心读好每一本有意趣的书。

今年寒假以来,闺女对《明朝那些事儿》的兴趣一直不减,半年来读了有好几遍了吧,明朝各类人物、各种事件说起来如数家珍,记性又好,俨然已是一个半壶水响叮当的明史“专家”了。

上次她写过一篇杨继盛的“勇气”,这一次她借刚读了申维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的新鲜劲儿,又写王守仁的“知行合一”。通篇看来,比上篇要好些。

王守仁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心目中明朝第一猛人,他的”心学“泽被后世。但真要厘清他的思想脉络,以及从中找到可供实用的知识点,那就很难了。闺女能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诗来解读知行合一中行动的重要性,就很不错了。

原标题:知行合一
作者:春晓

古往今来,能被称作圣贤的有几人?必只有孔孟、老庄、朱子了。但是,大家的答案中,应该都漏掉了一个人——心学创始人王守仁。那么王守仁又是何方神圣呢?且听我慢慢讲给你听。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成化十七年,王守仁的父亲中了状元,他们来到了京城。在京城学习期间,王守仁作了一首令王华(王守仁父亲)深思的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在这首诗中,王华觉察到了王守仁想拓宽眼界的野心。于是,他带着王守仁去了关外,让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一望无垠的草原,领略了策马奔腾的恣意。从此以后,王守仁就有了一个在人们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名垂千古的圣贤!

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王守仁摔倒了很多次:不吃不喝“格”竹子,没格出“理”,却把自己“格”出的肺病;为了寻找“理”,被贬到龙场;想要知道“理”在何处,差点把自己逼“疯”……尽管如此,他还是艰难地拨开荆棘丛,向前探望着,希望能找寻到“理”的蛛丝马迹。

终于,在穷山恶水、荆棘丛生、苗人横行的贵州龙场,王守仁跌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却达到了他寻找“理”的巅峰。

面对环境恶劣的龙场,王守仁没有退却,仍然坚定地前行,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圣贤”。但是,要懂得万物之间关联的秘密,还需要去寻找“理”。但“理”又在哪里呢?王守仁从不间断对“理”的寻找,但万物中格不出“理”,书中找不到“理”……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躁,在寂静的夜晚,他正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忽然,一声大笑打破了死一般寂静,王守仁终于在他最痛苦的一瞬,知晓了此秘密的答案。“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

《明朝那些事儿》中说道:

“理”在心中。
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这几句话我本想用自己的话概括,可想了想,又放弃了。我认为,这段话无需概括,因为这就是王守仁的真实写照。

王守仁,是一个勤奋、坚持不懈的人,是一个实际、聪明绝顶的人,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圣贤!他的光芒终将穿透历史陈旧的书页,名垂千古。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也是王守仁一生的信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其中一个含义。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他就研究了很多有关明朝历史的正史、野史,对于明朝历史非常了解,才能融会贯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明朝看似枯燥、实则精彩的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什么事,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2)融融:读《传习录》、听传奇王阳明后感
心态篇2——王阳明心学体系与股市解读(上)
王阳明:知行合一,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读《心学圣人·王阳明》
王守仁: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