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舟已过万重山

01

仔细算来,我毕业也差不多三个月了。毕业是将开心、不舍、遗憾和伤感等复杂情绪掺杂于一体的一件事,从一个阶段即将要结束的开心,到离校倒计时的不舍以及回忆过往的遗憾和即将分别的伤感,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四层感情的变化。六月,是一个离别的月份,因为无论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个月毕业,毕业真是一件让人笑,让人哭的事啊。

今年高考结束后,我回了趟我的高中。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件七年前的事情了,真的感觉好遥远,再回到曾经奋斗三年的校园,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让我不由感慨自己已经是一位“老阿姨”了。我见了见曾经的老师,聊了聊大家的近况,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再次看到曾经的班主任,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他也开始向时间低头,当年的意气风发也只剩一腔热血,心有余而力不足。七年过去了,曾经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坦白的话题如今成为打开回忆过往的话匣,他讲讲曾经代课老师们的近况,我说说班上同学的现状,当我得知有位曾经的代课老师已经去世4年,就像他得知班上同学纷纷结婚时一样惊讶。高中的过往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时间提醒着我们,我们早已长大,他们正在老去。


班主任:从你那一届之后,我再也没有遇到像你那么负责的课代表了……

(过了一会,他现在的课代表一个小姑娘推门而入)

班主任:来,这是你师姐,原来也是我的课代表,刚刚研究生毕业

小姑娘:姐姐好!(转头)老师,我以后毕业了也回来看你(然后蹦蹦跳跳出门了)


这个场景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羡慕我已脱离学海,我羡慕她正值青春。她在像花一样的年纪,对未来充满期待;我在复杂的成人世界,对过去满是遗憾。身为同一个老师不同时空的课代表,在此刻短暂的相遇有种时代交接的恍惚。那些年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但青春的感觉却始终怀念,果然,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02

由于我是3月份毕业,所以其实已经毕业三个月了,理论上我已经过了那个伤感的阶段,但六月份的朋友圈,被“毕业”刷了屏,看着每个人都一步步走过毕业,好像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陆续落下帷幕。学生时代的结束,青春的结束,我们好像越来越习惯面对离别,那些舍不得的人和事也在离校的那一刻完全割舍。这么多次离别的经验告诉我,再不舍的人和事都会在离别后化为泡沫,可我还是固执的幻想会留下可以续写故事的朋友。事实证明,我再一次错了,无论当下多么亲近的关系,如果不在同一时空,那终将是昙花一现。所以,活在当下才是至理名言。可我好像很难感受当下,上学的时候总是在等放学,放学的时候又觉得好累,盼着快到周末;在外面的时候想着赶紧回宿舍吧,躺床上该多舒服啊,躺床上的时候我又想着,我怎么一直睡不着,我得赶紧睡着好好休息才能健康啊;就算是到了每天盼着的周末,如果在床上窝的时间太长,我又会想今天难得放假,就这样什么也不做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你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总在一件事还没来得及完成的时候去期盼下一件事,缺失掉了很多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感受。可是时间从来都不回头,与其说是缺失感受,其实更多的是来不及。不光是这些,其他方面也是,我总是不满于现状,所有的事情,我都希望自己更快更充实。是的,我永远对下一分钟的自己寄予厚望,我好像生来就自带一种“好像有任务没有完成”的焦虑感,这样长期以往,让我的大脑好像很满,又好像很空,像我这样内耗严重的性格,到底怎么样才能获取真正的快乐呢?

前两个月,见证了很多同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啊,我们都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年纪,单身也正常,结婚也正常,离婚也正常,上学也正常,生子也正常,一个好像做什么都很正常的年纪。

圈子不同,烦恼和话题也当然不同,上学的忙着毕业找工作,工作了的忙着结婚生子,我始终认为,人生选择上没有谁对谁错,观念不同,道路不同而已。不管是继续求学,还是工作,其实都是手段,幸福生活才是目的。无论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我们总会在某一刻找到人生的信仰,选择比努力重要,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重要。

毕业时,大家都说一帆风顺,但我们都知道,这不现实。有人说人这一生,至少有三件事是无法避免的,一个是苦难,一个是邪恶,还有一个是人生的终点。功利主义导向的思考方式往往使我们忘了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希望我们都能在当下储存足够美好的记忆,去对抗人生不期而至的苦楚,也愿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储存足够多的真善美,能够与邪恶对抗,而不和它同流合污,更愿我们能够在记忆中储存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平静从容的走向人生的终点。


03

长大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与父母之间无法逾越的代沟,他们用尽全力让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当我们思想境界提高之后,他们却一直企图用传统的观念来束缚住我们的四肢。“谁家孩子三十了还不结婚”、“女孩就该相夫教子”、“买房干什么?赶紧结婚让男方买”“读那么多书有啥用,离家那么远”“工作了以后一定要听领导的话,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怕的不是父母这么认为,而是父母的圈子里都把这些认为理所当然,最可悲的是这个时候沟通和反驳在他们眼中都成为“翅膀硬了”的铁证。

为什么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因为有的父母永远不会懂,他们的女儿凭借一己之力拨云见日,从灌输了二三十年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中挣脱出来,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自适应价值体系,进而能够自定义成功,不被世俗约束,随心所欲的生活,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并能从中收获满满的成就和快乐,这是多么厉害的事情。但却被一些父母否定成“自私”,“翅膀硬了”。我们这群人,苦没有真正苦过,爱没有用力爱过,每天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三观未定又备受曲折。贫穷不再是正义,又妄图不让金钱成为唯一的追求,过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奋却又不过三天,热血透不过键盘和屏幕,回忆止于游戏,像一群没有根的孩子,在别人的经历和精神里吵闹,无处容身,四方漂泊。

我太矛盾了,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却又不想离父母太远;总爱跟父母唱反调,却总想挣大钱给父母花;想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极致的浪漫,却又常常苦恼怎么才能多赚一点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在希望和迷茫之中奋斗,拼尽全力想要走出“浪浪山”。一边委屈父母的不理解,一边又心疼他们的付出;既不能割舍,也无法指责,生来即是原罪。一边想逃离父母,一边又想挣很多的钱,把最好的都给他们;一边觉得他们说话好过分,不考虑我的感受,一边觉得他们好辛苦;每一次都在讨厌反感和心疼之间徘徊。


04

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好功利,到处都内卷成魔,有时候真羡慕那些真正躺平、裸辞、回农村种田的年轻人。仔细想想,一个普通人从大学毕业24岁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65岁退休,按照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月薪6000算,一年工作下来也就7.2万。做满41年,一辈子赚295万。听起来很多吗?不到300万可以买来普通人一生的劳动力,这还是按照你工作足够稳定的情况下来算的。然而你这一辈子所消耗的资源和财富可能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并且所赚的钱还要攒起来投资下一代。互联网时代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足够美妙多彩,可身为普通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也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好像很多人都在等,等中国之魂傲立于九州;等千万英魂期待的盛世中华;等中式教育的落幕;等父母的理解;等家长对孩子的信任;等自己逆风翻盘,等自己站上顶峰;等一场考试;等十年寒窗不悔;等雨过后的天晴;等用青春换来的通知书……

二十年的读书生涯,我不止一次怀疑读书的意义。农村出身,相貌平平,别扭内向的性格,身无所长,心无所坚,二十载的读书岁月,我的精神都是长久性的贫瘠荒芜,我总是在自以为已经摇摇欲坠的自尊里步履瞒珊。似乎没有哪一段读书岁月是不自卑的,那份自我否定已经镶嵌在骨子里。如今二十几岁了,依旧内向、腼腆,但很幸运的是我接受了教育并且一路坚持了下来,让如此糟糕的我,品味到一个青年该有的热血情怀,以及开始触碰到一个可能因为我自己而灿烂明媚的未来。青春已经落幕,人生终归是要向前看,回头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给上学的你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感悟)
【随笔】宋子伟:​真的,非常好
不曾忘却的青春
谁的青春不迷茫:成功 何必千篇一律 ?| 原创
情系六月奏凯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