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崂山游记】游烟台山

崂山在开发前主要有三条进山路:一路自峡口东至王哥庄,过晓望上雕龙嘴,折而南,沿海滨直达太清宫;一路自华阴东抵乌衣巷、大崂村,入北九水,到达鱼鳞瀑;一路自登窑东至烟云涧,折而北上,历砖塔岭、风口、铁瓦殿,登巨峰。

其中的一路峡口在今大桥村东。其地南北诸山,劈分如峡,故名峡口,为东入仰口之要道。口原有庙,名大悲阁,内祀如来,为崂山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现阁已倾圮,在附近新建了供奉胡三太爷的北京仙府,当地人仍称为峡口庙。峡口庙北有山,曰烟台山,此山虽小,但如访当地旧居老者,则颇有故事。

 烟台山为地图标注,所谓官名。想其定为古烽火台而来,而观此山所辖位置之险要,古代应为沿海重要的军事要地。当地人又称此山为围子山,围子的来历应为山顶至今尚存的石寨。沿着村中的小路迤逦而上,山不高但陡峭,汗流浃背后达到山巅,可看到一座巨大的石寨。寨墙高约二米,依山势围山而建。崂山有许多山头有这样的石寨,大多为清捻军时所留,有说为捻军的山寨、有说为当地百姓防捻军而修建。我相信后者,因为如果将山顶当做山寨的话,在山下围困数日则山顶之军不免成了马谡,不败也难。

山顶另有一奇石,名“嘎噔石”,顾名思义、风起石动,形摇声朗,发出“嘎-噔,嘎-噔”的响声。此石是东南-西北走向的巨石,而细说起来,其石来历及传说颇有传奇,从远处看该石昂头向海,形似巨龟,更为神奇的是其背上上驼着一个大大的石刻“寿”字,石刻痕深,蕞尔小山几成不毛之地,竟有如此形神俱佳之石刻,不免令人啧啧称奇。而石刻的来历也有说法。  传说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兵东征高丽,到了海边,与征剿的目的地隔海相望,兴致勃发,谈笑风生间,猛低头,豁然见脚前一巨岩,酷似一东南西北走向、正欲纵身入海的海龟。世民与众臣都认为,遇龟乃祥兆,遂命内侍取来文房四宝,在那石龟背上写下一个大“寿”字,这字一直保留至今。此为民间之传说,笔者认为此寿字应为当年驻守石寨的人所刻。

 围子山侧有深涧就是有名的“万人坑”,解放战争时期,以附近柳沟村王存俭为首的还乡团捉捕地下党及无故百姓,多驱赶于围子山顶侧深涧毕命,涧内尸骨成堆,惨不忍睹。后人称此峡谷为“万人坑”。七十年代附近的村民小学经常组织学生来忆苦思甜,而现在山高草密,万人坑只剩下在课本中的名字了。


 即墨清代贡生黄肇颚《崂山艺文志》言起仙台也在此地,曰“台圆如突,先九世祖墓在焉。”,在山顶看不出有墓的痕迹,但山顶其形态确如台圆如突,莫非真有大墓在焉?是焉非焉,还是不要有人打扰他吧。

 烟台山、围子山、起仙台,多少轶闻传说如流水般东去,唯留下孤独的石龟,背负着多少神仙将相、凡夫俗子如山同寿的梦想默然而立。我想它奔海欲去的姿态是想告诉后人:大海才是它的家乡和永远的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北京仙府”是胡仙别府,胡三太爷识水怪,警告即墨大洪水
烟台街·舆地广记 | 探秘栖霞方山之二:何人遗石方山顶
【牟平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东围子遗址
从围子山、玉皇山到彩虹湖(驴友路线)
【爱看章丘】南大寨保安山的历史与故事(附航拍视频)
古墓奇案录:金莲山万人坑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