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最后一个节----填仓节的由来
本文转载自劲松《填仓节的由来》
填仓节的由来
今日,2015年3月15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汉民族在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填仓节。
填仓节,也叫填仓日节、天仓节、天穿节,是民间祀祭仓神祈望来年五谷丰收的节日。人们总以为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春节的序曲,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就到了春节的尾声,其实不然,严格说起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春节的序幕,“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春节的尾声。过了今天,春节也就算彻底告一段落了。
“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关于“填仓节”的由来,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仓官。这位仓官是谁呢?有两种说法:一说西汉淳于衍曾做过粮仓官,为人正直,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狱,经女儿上诉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定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另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投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宫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宫,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
在正月二十五这天,黎明时分,人们先给财神上香摆供,把院子打扫干净,鸡笼鸭舍的门也关得紧紧的,然后用簸箕盛上筛细的灶灰,用一只小木棍儿轻轻敲打着簸箕沿,在院内平坦处撒成灰圈。圈内撒灰十字,名曰“粮囤”,大囤上还打上“梯子”,表示粮囤高大粮食多。然后在灰十字上各放五谷杂粮,粮上压砖块,即为“填仓”。天亮之后掀开瓦片,在囤内燃放鞭炮,称之“崩囤”,这个任务有大都孩子们来完成。之后,放出鸡鸭啄食囤内的五谷杂粮,以象征囤满仓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在远古时期,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横行扑食难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这时被称为人类始祖的女娲氏,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正是正月二十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
“填仓节”曾经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还有所谓的小填仓、大填仓之分。小填仓为正月二十,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后来,两个“填仓节”逐渐合二为一。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就记载:“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填仓》也记载,每年“正月二十五,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
至于“填仓节”所要祭祀的对象到底是谁,史籍却有不同记载,有的说是祭星,有的说是祭土地或祭磨神。更为重要的是,“填仓节”这一天具体的活动,也因为生活在城市和农村而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北方,“填仓”有两个含意:一是填肚子——也就是说,正月二十五这一天,中国北方人要宴请亲友大吃大喝一顿;二是添购一些生活物品——因为过年的年货已经被吃用了不少了,家内存货已经不多了,就需要购进新的物品,故叫“填仓”。
家住乡下的农民,也要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举行一个小仪式:黎明时分,各家各户要在打谷场上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希望今后是个丰收年。
在中国北方民间,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都是一样的,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祭仓神
视频:繁峙县下茹越填仓节(正月二十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五色土
填仓节有哪些活动
填仓节习俗
有关填仓节的传说
正月二十五,为什么叫“填仓节”?怎么过?记住这3点,兔年更顺
农历正月廿五填仓节的由来与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