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中民:发展中的东方医院干细胞转化医学
人生小哲理
 
干细胞者说

静下心来

潜心研究

我们将走的更远

正文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是每个新技术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作者丨刘中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读古书不多,但对《庄子》这句话,感触很深:人生在世,如果非要等万事万物全部知道了、通透了,攒齐条件了再去做,那就永远不可能做,因为“知”是无涯的。面对无穷无尽的认知与有限的生命旅程,我的人生哲学是:边做边知,通过做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医学, 正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

1
缘起

伴随浦东开发开放的时代大潮,东方医院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质量、影响力都取得了巨大提升。下一步,东方要想成为国内一流医院,单凭按照传统医学发展框架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依然需要把握大势、主动而为,以“弄潮儿”的身份去分享时代创新的红利。在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同时,三甲后的东方举全院之力开展干细胞领域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并将其确立为医院“弯道超车”的引擎。

回首2013年,在中国干细胞产业化近乎停滞、政策未明之大背景下,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同济大学及附属东方医院、中科院上海高研院、联兆干细胞科技(上海)公司联合建设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真乃前瞻胆识之举。当时有专家开玩笑说,只有“不怕牺牲”的科学家,才会去搞干细胞。然而仅仅4年过去,随着国家一系列干细胞政策出台,干细胞已被认为是实现中国生物医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重要领域之一。

庆幸的是,这几年,我们并没有等。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东方医院在干细胞领域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而今已超出东方医院自身发展的内涵。

认知

纵观医学发展历史,在药物和手术等传统医疗手段已日趋瓶颈的今天,干细胞技术被国际公认为医药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和突破。利用干细胞对损伤器官进行修复或替代,必将成为人类克服疾病最有效手段之一,发展干细胞技术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实乃全球大势所趋。

很多人缘于对未知事物的天然恐惧或排斥,对干细胞嗤之以鼻或视为洪水猛兽。对于大部分兢兢业业而又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中国临床医生而言,他们知道干细胞的明天并不遥远。但囿于每天必须面对的繁重临床医疗工作,仅剩的些许时间和精力要拼论文、评职称、忙教学,再加上多年来与基础知识的疏离,很难再去系统性关注干细胞研究。并非中国临床医生没有眼光或没有能力,而是众多体制、机制、人为因素阻滞了干细胞在中国医学界的发展。

截至2018年9月2日,根据美国NIH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 检索结果,全球范围内干细胞临床试验共计6826项,有691项干细胞临床试验正处在临床试验Ⅲ期,全球批准上市的干细胞药物共有12种,而国内尚无干细胞药物或制剂获批应用于临床。这意味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干细胞药物或制剂进入临床并取得明显疗效,人类医学发展史必将改写;中国生物医药医界在干细胞领域将又一次痛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尽管中国的病患总量是美国的12倍之多。

从2004 年至2013 年,中国干细胞研究的文章从234 篇增加到3779 篇,数量增长了近17倍,中国人在《自然》《科学》《细胞》发表的相关文章共25 篇,世界排名第3 位,其中PCT 专利申请58 项,世界排名第6 位。可见,中国并不缺少干细胞顶尖人才,但他们很少在传统大型公立医院里,而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公司。在国际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迈向转化医学、循证医学、整合医学转型的历史关键期,中国要想在干细胞领域取得快速进展,必须打破部门、学科、领域甚至国门的藩篱。

3
寻路

从我个人的事业轨迹来看,我很庆幸自己身在上海、身在浦东。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无论是“海纳百川”还是“敢为人先”,其背后都是一种理性的“容错”机制作为支撑。上海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本身就是专业翘楚,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就是为何上海既擅谋划又能落实的原因。

同济大学老校长、中科院院士裴钢,是我的老领导,也是东方医院干细胞事业的领路人和鼎力支持者。他曾说过:任何历史时期,最敢于变革的一定不是资源最充足、条件最优渥的那个阶层,因为他们只要维护好既得利益就可以稳占鳌头;相反,最善于变革的也一定不是这一生态圈的最底层,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变革的力量。

东方,就是这样一个不惧折腾的中间层。2010年底,东方实现了它跨越式晋升三甲的第一个目标,个中辛苦自不必细说。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传统医学领域,总是跟在老牌三甲后面跑,只有喝汤的份儿,累死也只是个“跟班”或“陪榜”,一不留神,汤也喝不上,别忘了还有强者通吃、追兵随后。东方医院要实现二次跨越,不能在常规医疗之路上亦步亦趋,唯有弯道超车,创新发展。

多年前,东方梦想晋升三甲时,很多人告诉我,东方是区属医院,区属医院就是二甲定位,市属医院才是三甲,这是全市医疗规划布局,这是规矩不能破。当东方在政府支持下攻下三甲欲将托管多年的“浦东医院”并为东方医院南院时,又有人说,东方需要休养生息、提升内涵,盲目扩张人力困乏,必不利发展。说这些话的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甚至好领导,我深信他们都是从医院利益甚至我个人的安危荣辱来好心劝说。可我总觉得,如果规律、大势是行得通的,只需要践行者持之以恒大胆去做、去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可能达不到目标?倘若偌大的浦东是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是不断产生内趋式医疗需求的,为何东方医院必须局限在现有圈子之内?

作为曾经一度垫底而又后劲十足的三甲医院,东方充分享有、珍视并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浦东新区投资8000 万元,于东方本部建成转化医学平台并实现良性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在东方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干细胞产业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包括拥有各类人才、项目、成果、平台的前提下,为何东方不能做干细胞?

4
力行

与传统基础性医学研究相比,干细胞具有天然的临床贴近性。2011年10月以前,中国的干细胞临床治疗曾一度火热,一些地方民营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吸引了不少国内、国外患者专程前来接受治疗。在法律监管缺失与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少医院置患者安全于不顾,贸然实施干细胞治疗,结果可想而知:政府被迫叫停。

2015年7 月,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印发《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七项条件,其中对医院资质、干细胞制备质检、伦理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设置准入门槛,用法律手段屏蔽了低水平民营医院或不具资质的企业以赚钱为目的临床乱象。紧接着,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与食药监总局公告国内30家首批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上海共4家,分别是华山、东方、九院、仁济。

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终于得以修正,沉淀下来静心审视,可以肯定的是,依托三级甲等医院为责任主体进行干细胞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干细胞终于恢复了它高投入、高科技含量、高应用性且尚在临床试验期的真实面目。

未来十年,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上海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浦东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据上海的半壁江山,也是最有前景实现万亿级产值新业态的增长点之一,干细胞成为引领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2017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要优先发展干细胞。国家方向、地区发展、科技进步、使命召唤、政策开放在干细胞这个节点上,汇合了。

2014年12月,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东方医院承担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项目,立项总经费2.55亿元,其中财政经费1.05亿元,东方医院匹配和社会资本融资1.55亿元。

政府的“通行证”成为东方医院发展干细胞的“强心针”。自此,东方医院以南院为基地,开始了干细胞制备、质检、存储、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产业链条全面建设,并先后开展心脏、神经、骨关节炎、肺病等四大方向的干细胞临床研究。

近两年时间,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共批准干细胞项目68项,东方医院独得5项,项目经费近1亿元。2017年,上海市科委又将全年度最后一个科研计划项目——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临床前研究批给了东方医院。同期,上海市教委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将“干细胞与转化”领域交付同济大学,由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产业基地牵头申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科创中心急需,以协同创新为核心,建立同城协同机制,整合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创新要素,以期形成上海最大建设合力--路越走越明、越走越宽。

不全是叫好,尤其是“魏**事件”不时在全国范围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人说,这是东方医院又一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结果。呵呵,说啥的都有,我都听着,但从没停下做事的脚步。

5
心声

今年是我来东方第 21个年头,以医疗副院长之职起步继而担任院长。任何人在做医院院长之前,都不知道该如何做院长,不知该如何统领全局,都是边做边摸索,边做边总结。

我的优点是不吝付出,喜欢超前思考,快速行动;缺点是脾气急,做事情恨不能一步到位,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文关怀不足。这些年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绝不让个人的缺点成为创新做事的短板,并时刻保持警觉。

当我二十多年前在仁济医院担任心外科常务副主任时,便立志要攻克心衰。从人工心脏到心肺联合移植,从进口德国人工心脏到自主研发国产人工心脏,从轴流泵到自悬浮,从细胞膜片的心肌包裹到干细胞提纯扩增注射,从所有人视器官捐赠为违背天意到今天全社会倡导遗体捐赠,怀揣着攻克心衰这一目标,我看尽人情冷暖与世态变迁。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是位作家,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心血可以终结一部鸿篇巨著;或者是一位登山者,历尽千难万险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不敢保证自己终其一生能否达到这个终点,摘得这个果实。可我知道,做总归是对的,医学总归是科学,是通过实践与真知不断积累,不断前行,不断得到阶段性进展,又不断被后人否定和超越的科学。古今中外,多少前贤宿耆一直都是这样做的,这是医者的宿命,也是医学的历史。

干细胞这件事,从个人来看,功成不必在我;从历史来看,功力必不唐捐。

是为序,与君共勉。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

刘中民

专家名片

刘中民

刘中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巴黎第五大学合作医学教授。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获得者,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内知名心脏外科专家。

刘中民教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院长在大力发展医院常规学科的同时,利用地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先行先试之区位优势,多年来举全院之力率先开展了干细胞产业化的实践与探索,带领东方医院在积极推进中国干细胞产业领域的“全链条”贯通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刘中民教授先后创建了东方医院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再生医学研究所、干细胞资源库,积极推动了同济大学及上海市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发展。牵头成立上海干细胞产业联盟,发起成立上海智慧医疗产业联盟、负责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基金重大项目(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项目),2015-2017年先后成为上海市首批四新基地——上海市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负责人、首批30家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负责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干细胞治疗心衰》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16年向新华社撰稿《全球干细胞监管与审批政策现状与趋势》并纳入财经国家周刊《决战生命能源》两会特刊,供人大代表参阅。目前作为负责人正在牵头申报“干细胞与转化”上海高校Ⅳ类高峰学科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  END  — 


干细胞者说

 - 科普  情怀  责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周系列】跨界圆桌论坛论道重点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号角吹响!
好消息!又一个干细胞治疗项目开始临床患者招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衰临床研究患者招募
武汉市全力打造环同济健康城,硚口区持续优功能、强产业
动辄百亿投入,新一轮建设热潮开启,大型医学园区将何去何从?
快讯:《干细胞制剂制备与质检行业标准(试行)》在沪发布
联手打造“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 这家医院这样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