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凤纹篇
本篇继续讲解凤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纹饰特征及演化过程。

图一、龙凤纹玉珑 春秋时期 长6.7、宽2.5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均为白玉,温润细腻,质密微透。沁色略有不同,有灰白色沁斑和黑漆古。片状。呈垂首、拱背、屈膝、垂尾的龙形。体饰龙头纹。龙首下、尾共刻出五个凤首。凤首椭圆形目,勾喙较长。共有六穿。

图二、玉龙凤合体佩、春秋晚期、长12厘米、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青褐色,透明度较差。表面光洁。玉龙作伏首拱曲身躯、尾巴上卷状。龙足向外回卷,尾端分歧风首与冠饰,分别向左右回旋。以阴线沿玉龙的外轮廓琢出边饰,表面雕琢阴线勾云纹,凤体尾雕琢并列的四条阴线。龙的背部钻一孔,以供系佩。

以上两图为春秋时期凤纹玉器,仔细观察凤纹,还是可以发现两件玉器的凤纹还是略有差异的。

图一中的凤纹基本延续了西周时期凤纹的主要特征,出土地点为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其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

图二中的凤纹相对于图一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虽然还是弯喙,但已经不再似西周时期凤缘长而弯了。

图三、凤形佩 长3.2厘米 宽2.6厘米 厚0.5厘米 白玉,受沁呈白色,微透明。凤作振翅欲飞状,双目及冠减地成高浮雕,翅和尾用边缘切割成形,一小孔上下贯穿。正反两面均阴刻极浅、极细的羽片,内为羽纹,翅及尾边缘阴刻斜线纹。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微雕工艺”亦为越国玉器阴刻工艺的代表。

图四、云纹龙凤玉佩、长8.4厘米,宽6.3厘米,厚0.4厘米。2002年湖北九连墩1号墓出土。玉料呈白色,局部颜色因久埋而产生变化。体扁平。图案左右对称,透雕出一龙双身及一对凤鸟。龙俯身、拱背,双身分开,卷尾,凤鸟两两相对,站立于龙背之上。佩外缘琢有轮廓线一圈,表面刻阴线纹、卷云纹、s形纹、鳞纹、细密网格纹。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是战国时期玉雕制品中的精品。

图五、玉双凤纹璜、战国晚期、长13.5厘米 宽3.7厘米 厚0.3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黄色,质地细润,半透明,有光泽。扁平体,弧面约当璧周的二分之一。此璜弧背两端雕琢齿脊,两齿脊所夹的弧背外侧雕琢镂空的回首双凤。皆作伏卧状。翅翼向前卷曲,双凤凤冠修长,尾翎向后旋卷。此璜内弧及两端各雕齿脊,靠近周边雕琢单阴线轮廓线。表面有较宽的锦地纹装饰,其所夹的空间刻画菱形地纹。

图六、玉双凤饰璧、战国中期、高4厘米 横宽7.6厘米、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玉料呈白色,有铜绿色浸斑。右侧凤鸟尾部呈棕褐色。透明度较强。质地温润。雕琢工艺精细。玉璧的周边琢有单阴线周线。肉面雕琢疏朗的卧蚕纹。此璧左右透雕相背而立的双鸟。凤冠修长,与璧边相连。凤首外向,尖喙连胸。凤身作S状的弯曲,细颈挺胸,翼尖向后,上卷。一足前伸,尾翎的末端与璧的边缘连接。

图七、玉镂空龙凤佩、战国晚期、高11.5厘米 长 21.4厘米 厚0.9厘米、1979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8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黄色,有褐斑。质地温润,有光泽。

图八、故宫藏  战国  白玉镂雕夔凤佩

图九、故宫藏  战国  黄玉双凤纹饰

图十、故宫藏  战国  玉螭凤云纹壁
战国时期凤纹较之商周乃至春秋时期更为精美华丽,战国早期至中期,凤纹尤其以楚国玉器、越国玉器为代表,但到了战国晚期,凤纹的变化开始出现分歧。除了楚式凤纹依旧延续,还出现了新式的凤纹,如图十,凤缘虽然还是弯曲,但已出现张口;凤冠虽然后扬,但更加飘逸;凤身婀娜多姿,且立体感更加强烈;凤尾卷曲,雕琢更加具有层次感;凤眼摒弃了原有平面雕琢圆目或椭圆形目,使用减地浅浮雕技法雕琢,使凤眼更加传神。
战国晚期凤纹的变化,直接影响西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发展。如果说战国时期是龙纹发展的重要阶段,那么西汉则是凤纹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丨发现玉器之美:吴越楚时期的玉璧、玉珩、玉佩
楚国玉器16:蟠虺纹玉璧
【丁哲说玉】谷纹的前世今生
历代龙形玉器浅说
宝玉寻踪——湖南省博物馆藏玉器精品鉴赏
浅谈古玉蝉的断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