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隋唐宋辽金元明时期玉器纹饰——鸟纹篇




从隋唐时期开始,玉器的品种和艺术风格呈现出新的变化,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

青玉镂空鸳鸯整委角方粉盒、唐、长 4.5 厘米 宽3.5 厘米、1969年西安市曲江池公社出土、西安市文物局藏

青玉花鸟纹钗、唐、长11厘米 宽4.8厘米 厚0.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为青白色,局部有斑沁,器薄透明。此玉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钗插,已残缺;另一部分为玉饰钗头。钗头镂雕两面花纹相同,均为阴线丹凤朝阳纹,下部的牡丹花茎上钻孔两处,可系。此器采用的丹凤朝阳图案,在唐代乃至以后多做装饰纹样用。

青玉鸟衔花佩、唐、长7.6厘米 宽3.8厘米 厚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局部有褐色斑,体扁平。以镂雕加阴刻线琢成一寿带鸟和折枝花叶,寿带鸟口衔花叶,双翼张开,似在空中飞行,翅膀边呈锯齿状,中间阴线。此图案在唐代常见,精美富丽。
宋代玉器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统治阶级,而且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渐商品化。以禽兽花卉为主题,玲珑剔透工艺之器增多,写实能力较强,形神兼备,其工艺具有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玉器既有实用性,又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水晶孔雀、北宋、雄孔雀长7厘米 雌孔雀长6.6厘米、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水晶,质地晶莹,雌雄两只孔雀,均为四片水晶雕琢编缀而成。雌孔雀冠如粟粒直立在头顶,缩颈低首向下观望。雄孔雀冠如一朵鸡冠花嵌在头顶,曲项昂首,双翅翻飞,情意盎然,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工匠的卓越技艺。

青白玉孔雀形钗、北宋、高3厘米 长6厘米 宽2.2厘米、1974年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出土、首都博物馆藏、玉料呈青白色。器上部立雕一长颈、展翅、顶有高冠、缩头弯颈的孔雀,足下延伸一弯曲的尖钗,供插戴。

白玉鸭坠、宋、首高3.5厘米 长3.1厘米 宽1.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质闪青色。圆雕,站立理羽状。弯颈张口,双翅翘起,翅尖并拢。翅面阴琢各部位羽毛,线条整齐细密,羽端呈锯齿状。肥硕圆臀,尾尖上翘且卷,上面阴线条整齐画一。爪雕蹼,背通底一圆穿可穿系。形象生动、可爱。为精致的坠、佩饰件。

白玉云雁纹饰、宋、长3.5厘米 宽3.5厘米、1981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出土、西安市文物局藏、白玉,有土浸斑。椭圆形牌,浅浮雕鸿雁,长喙圆目,长颈展翅,在云间飞翔,斜刀刻云朵。牌饰虽小,雕工精巧,鸿雁周围斜刀碾琢,突出鸿雁,身上的羽毛简单概括,质感很强。结构、动态的表现准确、自然。周围云朵衬托出鸿雁翱翔长空,生动真实。

青玉孔雀衔花纹饰、南宋、长7.6厘米 宽3.8厘米 厚12厘米、青玉,有黄褐色斑。采用多层透雕技法碾琢孔雀衔花枝。孔雀除尾部外,头、身的形态与宋代流行的凤鸟无异。双翅的宽深阴刻线增添了羽翼的立体感。立体五瓣花纹在宋代玉雕上颇为流行,如陕西南郊曲江池北宋墓、北京市房山区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北京市丰台区金代乌古伦墓均曾见类似的透雕五瓣花及飞鸟装饰。而本品的五瓣花与金墓出土者更为接近,且透雕更富层次感,因此定为南宋。
辽、金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玉器作品多表现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山野情趣。在琢制技法上,辽代玉器接近唐代的玉器作风,而金代的玉器则受宋代影响较大。

青玉双鹅带盖小盒、辽、高9.3厘米 宽3.8厘米、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故宫藏  青玉鸭式杯、辽或金、高6.5厘米 长7.4厘米 宽4.5厘米
金代玉器纹饰的主要特点是“春水”和“秋山”图案。目前所见的“春水”和“秋山”纹饰玉器均为金代墓葬所出,未见有辽代墓葬出土。

白玉镂雕鹘攫天鹅饰、金、长5.9厘米 宽3.9厘米 厚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如凝脂,背面留有钻痕多处,圆雕,鹅体肥硕,颈弯,头向上,张口,呈展翅挣扎状。镂雕飞鹘啄鹅头,鹘腿系飘带。以阴纹饰两鸟身、羽翼之纹理。雕琢生动有力,比例适度,是难得的珍品,反映了北方女真族特点的、形象生动的佩饰、嵌件

白玉镂空鹘攫天鹅带环、金 长8.5厘米 宽4.5厘米 厚2.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玉,含玉皮之色,长方形,侧面有一横穿可穿束带。下部有一扁环可悬挂物件,带饰表面镂雕鹘捉鹅图案。鹅身硕大,迫于水面,头藏荷叶之下,鹘在鹅头上,欲啄其脑。所饰为女真人春水图案。

白玉衔芦天鹅、金、最长8.7厘米 最宽5.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玉,微有皮色。雕天鹅衔芦飞行状。鹅圆眼,颈细长,头抬起向上,张口衔芦一枝。双翅展开,琢四排羽状纹,背部、尾部琢羽纹,双爪并排屈于腹部。天鹅题材的玉器在金代大量出现,以春水玉最为典型,这件玉鹅在造型及雕琢风格上与春水玉上的天鹅相同。

青玉鹘攫天鹅饰、金、长7.5厘米 厚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为青白色,局部有黄锈色斑浸,体呈扁平的椭圆形。正面为弧凸状,通体镂雕一天鹅藏于荷花丛中,一只海青鹘俯冲而下,作追逐状。海青鹘饰阴线纹。玉佩背部为椭圆环,环两侧有一横穿的孔,可作结扎之用。此器似是腰带或冠帽嵌饰。
元代早期一些作品同宋代风格一致,还有一些作品与金代玉器风格接近。至元代中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白玉雁、元、长3厘米至5厘米、1965年西安市南郊东何家村出土、西安市文物局藏

春水玉饰 元、长8.3厘米 宽6.7厘米 厚2.2厘米、1960年江苏省无锡市大浮乡钱裕墓出土、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明代早期继承继承元代的春水玉风格,构图疏朗饱满富有生气。晚期繁华细密,趋于程式化,缺乏活力。
明代玉器在琢玉工艺方面,除少数作品仍延续宋元时期的多重镂雕技法外,大多数则变化创新或恢复宋元以前的传统,唐代盛行的隐起纹饰技法再次流行。

白玉飞雁穿花椭圆牌、明早期、口径长6厘米 宽5厘米、1981年陕西省西安市征集、西安市文物局藏、白玉细润。在椭圆形环内大雁穿花飞翔,景象安谧。为透空镂雕。在环内雕有繁茂的荷花丛,大雁展翅由上向下曲颈抬头欲飞,张口嘶鸣,形象准确,灵活生动,腹毛分翅羽刻画为鳞形,简炼概括,极富质感。此穿花可能为金代春水玉演绎而成。

白玉雁坠、明初、长5厘米 宽4.2厘米、1978年西安市征集、西安市文物局藏、玉白质润,在荷花丛中游一大雁,雁身压荷叶、嘴衔荷叶茎,身旁莲蓬挺立,背面长满荷叶与荷花,荷叶上站立一对鸿雁,口衔莲蓬。荷叶脉、雁的羽毛以阴线勾勒。在小小的玉坠饰上,玉匠精心构思,以高超的治玉技艺,表现三只鸿雁形态各异,荷花丛密而不繁,显得自然生动。

青玉花鸟纹带板、明中期、最大长7.8厘米 宽3.3厘米 厚0.6厘米、1955年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彭泽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这是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夫人的玉带板。现存18块,其中圭形2块,长条形4块,桃形4块。都是扁平状,透雕花鸟纹,但稍有差别,圭形和长方形板各雕两只凤鸟,桃形板只有一只凤鸟,长条形板有花无鸟。雕琢都很精细。

青玉羲之爱鹅图饰、明、长13.4厘米 宽6.9厘米 厚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为青白色,通体有黑色斑点。体呈扁平的长方形,四角委角。图案以羲之爱鹅的故事为题材,王羲之端坐观鹅,身边一童子扶摸鹅颈,肥硕的大鹅昂首翘尾,似在讨好王羲之。背后以松树、松枝为衬。整个嵌饰构图饱满,刻线流畅。

白玉镂空鸳鸯戏莲、明、长5.3厘米 宽3.3厘米 通高4.2厘米、1979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七宝山明益宣王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全器色泽莹润,雕琢精细。镂雕作鸳鸯戏莲状,鸳鸯头顶有一长翎,头侧有羽佩,张翅作凫游状。嘴衔玲珑透雕缠枝莲,缠枝分布在鸳卷两侧。两侧还有镂雕的莲花和荷叶。此玉雕上部和鸳鸯全身为褐色。其他部位为白色,底部呈椭圆形,有两对对穿斜孔。以备播缀之用。
纵观隋唐至明代各个时期鸟纹,唯有宋代孔雀、鹤纹及金代“春水”最为精美。虽元代有所继承,但也徒有其型而已。至明代,则连其型也难以窥见。
至此,玉器纹饰鸟纹篇详解完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精髓】国家博物馆的珍品传世玉器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8
明代只有“粗大明”?看看台北故宫玉器正正“三观”吧!
考古之玉器清宫旧藏 2
古玉鉴(六)
上博玉器~宋辽金元玉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