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馆藏古玉探析——山东省博物馆篇(六)
userphoto

2022.05.07 山东省

关注

鱼形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最早见于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鱼形坠饰,另崧泽文化遗址也出土一件玉鸟形玉璜。

至良渚文化时期出现鱼形玉饰,如下图:

玉鱼、良渚文化、长 4.9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头部微凸,平唇,单圈圆眼,鱼背略拱,腹部微弧,尾鳍分叉,刻有细线,腹下钻有两个小孔。整体造型逼真,极其生动。

玉鱼、商代晚期、长7.7 厘米至 7.8 厘米 厚0.3 厘米、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103号墓盗坑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表面润泽。鱼大头,体肥,尾下弯作游动状,圆眼,口微张,鳃、鳞、背鳍、胸、腹鳍和尾鳍雕琢得都很形象。纹饰精细,两面纹样雷同。口部有一小孔,可佩戴。同墓出土的另一件玉鱼,与此件的形状、玉料、纹样雷同,系成对之物。

玉鱼、商代晚期、长5.3厘米、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不透明,浮雕。弯曲状,头、尾清晰,背上有鳍,前端有孔为眼,尾部偏大。雕刻刀法简炼古朴。

以上均为商代晚期墓葬出土玉鱼饰,虽然属于同一时期玉器,但器形、纹饰、工艺差异很大。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我认为应该是用途不同,故才有如此大的差别。

首先,商代动物形玉雕工艺特点,强调动物的某些器官,表现其习性特征。以概括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某部位的形象美。如鱼弓身——表现出它跃出水面瞬间的姿态。而此种鱼形玉饰如果尺寸在 5厘米以上,且工艺精湛、玉料上乘,穿孔为单孔或多孔,则应为佩戴用玉。

其次,有些鱼形玉饰体积偏小,如殷墟西北冈所出土直形玉鱼,长度仅有 2 厘米,且工艺简单,器表打磨也较简单,且只有一个穿孔。另外在同一墓葬坑中出土的数量较多。此种鱼形玉饰非佩戴用玉,而是用于缀挂在棺罩四周所用的丧葬用玉。(商代及西周早期所用的棺罩为纺织物,用以覆盖棺椁之上(类似现代人所使用的欧式桌布),四周垂下并缀挂小形玉鱼或其他动物形玉饰。此期所用的棺罩也许是后来春秋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所使用的“荒帏”的前身,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鱼群(2)
未解的古代玉人
(1)从古墓青铜器上发现的霸国(一)
妇好墓玉器,属实为商代玉器顶流
天地之灵: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与西周玉器精品展之二
金枝玉叶——明代江西藩王金玉器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