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龙泉寺高知出家人的母亲们》
这篇文章读起来特别沉重,这种沉重是多方面的。

前几年龙泉寺炒的特别火,其中最大的炒料便是僧侣们在尘世间的高知身份---清华、北大、中科院、北航等名校学霸,其中还不乏天才少年。

本来,一入空门万事了,前尘往事随发飘。佛门之地,只修佛法、行佛道,不问来处。

但在佛教日渐式微的现代,如果不懂得人间世的营销策略,恐怕混的还不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滋润”。

虽说出家人吃素,但素也不是如来从西天发射过来的,还得靠人间的施主。除了吃饭,还得住、穿、行。衣食住行,只要是人,就摆脱不了。

出家,出了这家到那家,那家也在天地间。无可逃离于天地,还是庄子看的明白。

为了衣食住行,也许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龙泉寺以及它的学霸高僧男团时常登上各新闻头条,吸引了人间世的众多眼球,不断有人慕名前往,于是乎,佛家清净之地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胜地。

这是一个得流量者得天下的时代,从此,龙泉寺宣传资源越来越好,出家门槛也越来越高。网上一度传闻,要想去龙泉寺出家,得先考个985入门。

以上便是我对龙泉寺的粗浅认知。

今天这篇文章,视角切换到高知出家人的母亲们那。感谢新闻记者给家长们一个镜头,让我们有机会透过文字感受她们宛如“失孤”的切肤之痛。

文中提到了四位母亲,其中篇幅较大的两位---陈石梅和李秀清,她们的女儿和儿子都在龙泉寺出家。

这两位母亲对于孩子的突然出家,都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个在她们眼里,家庭是幸福的,亲子关系是和谐的,孩子都是听话孝顺的,完全找不到出家的理由。

父母没错,孩子没错,那肯定是外人的错,是社会的错,是龙泉寺那些老秃驴的错。

她们越是不能理解,我心里的疑团就越是清晰。

不理解,本身,就是孩子出家,自始至终的导火索。

出家,意味着割断与父母之间的血脉相连,意味着对原生家庭的永远告别。

不管是信仰追求,还是逃避现实,出家,本质上是孩子成年后对自己人生做出的选择。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没有选择权的,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全由父母决定。按照生物学角度,他们的肉身是由父母造出来的。

父母对这坨小肉肉有塑造权、抚养权、支配权及其他很多权。

陈李两位母亲反复表达自己对孩子很开明,但这开明空间显然是有限度的,得在父母认可的范围内才能享有“开明”对待。

事实上,父母认可的范围内,充斥地全是父母的意志,既没有开,更没有明。

父母嘴上说,孩子,我们是开明的,你们是自由的。
孩子心里说,爸妈,你们没有开明,我们没有自由。

两位母亲都认为孩子的出家很突然,这种突然暴露了两条重要信息:

第一、母女/母子之间沟通甚少,母亲口里所谓的家庭关系和谐随意,甚至可以插科打诨,只是表面假象。孩子心里的暗潮汹涌父母从未察觉,即使有所察觉也没当回事儿。只要孩子像个正常人就行。

第二、之所以觉得突然,是因为孩子选择出家,完全背离了他们对孩子人生的规划路线,也就是大多数人走的阳关大道。孩子走着走着突然拐到独木桥那去了,这在父母看来,完全不能接受。给你铺了20多年的路,你照着走就行,你好,我好,大家好。如今你非要拐到那“阴沟”里去,脱离我们的势力范围。你这是叛逃、忤逆、不孝…

本文是从母亲们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出家。文章发表已有几年,但里面的每一个字依然冒着热气腾腾的怨气,比窦娥还冤的怨气。

这种怨气,成分很复杂:多年抚养落空的愤怒,失去对孩子掌控力的不甘,对往昔亲子关系的眷恋,对未来“失孤”生活的恐慌,对流言蜚语的畏惧…

其中,亲子关系,占的很少。哪怕父母自认为自己特别爱孩子,甚至都可以为他们去死。死的前提,也是孩子要听他们的话。

如果能给孩子们一个镜头,想必,故事,该是,另一个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对话】孩子对父母说“你们怎么还不去死啊”,怎么办? || 渡过
从清华博士到孝子和尚
不抱怨的父母才能教出好孩子!再有怨气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
不抱怨的父母才能教出好孩子!再有怨气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
高克玲:【家校之桥】第二十二封家校信
【家长帮】父母最让孩子失望的4件事,希望你一件都没有做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