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见
治疗胃病,用中医中药,花费少,疗效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
 
患者主诉:食后呕吐近6年,医院检査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经多方治疗没有效果。近2个月来发作加剧,食入即吐,势如喷射,倾筐倒箕,吐出之后才会舒服一点。
 
【诊见】:身形瘦弱,舌苔薄黄,脉细弦。
 
【辩证】:胃失通降,气机上逆。
 
【治法】:和胃镇逆。
 
【方药组成】:姜半夏、旋覆花、赭石、降香、枳实(炒)、陈皮、炙甘草、高良姜、吴茱萸、乌梅、香附(制)、白芥子。
 
二诊:药后吐势未减,腹胀便燥,怯寒食少,形弱神倦,苔黄,脉细弦。证属下结上逆,法当通幽降浊,兼以温中通腑。见方:大黄(生)、甘草、枳实、降香、附子(熟)、吴茱萸、生姜渣、乌梅、旋覆花、赭石、姜半夏。
 
三诊:呕吐基本消失,偶尔发作一次,仍觉脱腹作胀,周身困倦。舌苔淡黄,脉细弦。再予和胃降逆,温通兼施。见方:大黄、甘草、枳实、姜半夏、旋覆花、赭石、吴茱萸、高良姜、降香、砂仁、乌梅。
 
之后患者诸症皆平,不适症状消失。
 
患者呕吐反复发作6年,食后即吐持续2个月,胃气有升无降,冲逆莫制,投以旋覆花、赭石下气镇逆药后呕吐未止。
 
细审病机,认为主要是便燥舌黄,必兼有热,胃气不降则逆。欲止其呕,须先开通其结。《金匮》中云:“食已即吐 者,大黄甘草汤主之”。王太仆亦说:“食不得入是火也,”均与是症相符,故苦寒通降之法在所必用。
 
但患者久呕体弱,食少怯寒,神倦脉细,脾寒脏寒显著,非温不通。虚实寒热错杂,用药亦须温凉缓急配伍,乃仿许叔微温脾汤法,通降阳明,温运太阴。
 
方中大黄、枳实,通腑降浊以开幽门;高良姜、附子、吴茱萸,辛温通阳以复脾运;配以降逆止呕、酸甘缓中之品,6年痼疾,得告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鸣高医案(三)
和胃降气汤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藿香,降香,炒白术,赭石,茯苓,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实,甘草)
特殊性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太阴脾虚寒呃(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甘草学园 | 中医辩治肝寒证
反流性食管炎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