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故事丨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2022-12-26 14:09
发布于:山西省

唐诗故事

-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唐代大文学家兼诗人韩愈,在他的很多著作和实际行动中,都是坚决反对什么服食金丹、飞升成仙,以及佛教和道教的迷信的。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韩愈在河南任县令时,写了一首反对求仙学道的七言长诗《谁氏子》:

谁氏子

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凤吹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在李素任河南少尹,代行最高行政长官大尹的权力时,河南有位读书人吕灵,抛弃了妻子和母亲,穿上道士的衣冠,到王屋山去学仙,去了几个月之后又回来了,并去谒见李素,李素很生气,站在府门外,命令手下人剥下他的道士衣冠,给还他读书人的装束,送他回家让其母严厉管束。韩愈此诗,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写的。

韩愈《谁氏子》诗的意思是:这是谁家的子弟,既不痴不疯为何要到王屋山去当道士。他那白头的老母亲哭着拦住大门,拉断了他的衫袖都留他不住。他那年轻美貌的新媳妇才二十岁,被他强送回娘家,穿过市镇时一直在啼哭。人们说他羡慕萧史与弄玉,学那吹笙引凤飞升成仙的故事。又说他认为当时的习俗对一般隐居求功名的做法太寻常,因此力求用这种险怪的方法希望能得到贵官。神仙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说,可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不可信的。圣明的君主,贤能的宰相怎么欺骗得了呢!这学仙的人无故枉死在深山中毫无意义。我的内心是和易近人的,愿对这些人从始至终进行教诲。为政之道对这类事应该罚一劝百,对坚决不听的要严厉惩办。哪一位是那学仙人的亲友,把我这首诗抄了送给他。唐时,凤翔(今陕西凤翔县)法门寺内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供有佛祖释迦的一节指骨。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令中使(太监)杜英奇率宫人三十人持香花去迎接佛骨,一直迎到大明宫中,在宫内供了三天才送还庙里去。皇帝这一提倡,王公大臣至庶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去朝拜,大量施舍财物。百姓甚至有倾家荡产,烧头顶、烙手臂去寺庙表示诚心的。韩愈看见闹得实在不像话,就向宪宗上了一封奏章《论佛骨表》谏阻。表中说,历代帝王凡不信佛的,都长命百岁而且天下太平;到东汉崇信佛教后,不仅国势衰微,皇帝一个个也变成了短命鬼。唐宪宗阅罢奏章大怒,要杀韩愈。幸亏宰相和贵戚王公们求情,才将韩愈由刑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贬为边远的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按唐代法令,贬官时诏书一下,被贬人须立即动身不得拖延。韩愈在极匆忙中离开长安上路,到达蓝关(位于今陕西蓝田县南)时,他的侄孙韩湘冒雪前来相送。韩愈一见亲人,不胜感慨,写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代右尊而左卑,故诗题中的左迁即贬官。诗的意思是:我早上刚将《论佛骨表》上奏皇帝,傍晚就被降职到离长安有八千里的潮州。为了使朝廷改正这种祸国殃民的坏事,我顾不得年老体衰和个人安危了(韩愈当时五十二岁)。秦岭上云雾缭绕,我再也看不见长安的故居,大雪埋没了蓝关的道路,马儿也无法前进。我知道你远来送我的意思,当我死在那南方瘴疠袭人的江边时,好运送我的骨头返回家乡。

韩湘是韩愈侄儿韩老成的儿子,他就是民间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据说韩湘很早就有法术,平时不修边幅,好像贫困不得意。韩愈劝他努力读书以求上进,韩湘笑着写了一首诗《言志》:

言志(摘录)

韩湘

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去看仙葩。

这段摘录诗的意思是:那云雾缭绕青翠深山的洞窟,才是我家的所在。我的一只葫芦瓢里,可以藏下大千世界,我的三尺宝剑,专斩妖魔鬼怪。我能在瞬时间造出酒来,能叫鲜花立刻开放。有人如果能向我学法,我们将一齐去欣赏仙家的奇花。韩湘在此诗中把他的志向说得很清楚了,他说自己志在学仙修道,而且已有了神奇的法术。韩愈看见诗中的“能开顷刻花”的句子说:“你真能做到使花随你意思开放?”韩湘就取土用盆覆盖,过了一会儿说:“花开了。”揭盆一看,果然有青莲花两朵,同时在花萼间有小金字写了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被贬官前的事,当时韩愈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韩湘说:“以后就会应验。”当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被贬官潮州,过秦岭时遇大雪不能前进时,有一人冒雪而来,就是韩湘,他问韩愈说:“您还记得那年青莲花上的诗句吗?就指今天的事啊!”韩愈一问地名,果然就是诗句中的蓝关。于是叹息说:“原来你早已知道,好吧!我替你把这两句诗写完。”这就是上面引的七律。

韩湘一直陪同韩愈到潮州,旅途上韩愈还是想劝这位有才华的侄孙走读书赶考,中进士入官场,寻求功名富贵的道路,于是又写了一首七绝:

赠侄孙湘

韩愈

才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名成就日,却收身去卧烟萝。

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才华就要使用它治国利民,像你的诗文写得这样好世上谁能比得过。现在你施展才华进入官场,到功成名就之后,再退隐山林去求仙修道不更好吗!

韩湘见诗后,也写了一首七绝作答:

答从叔愈

韩湘

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独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诗的意思是:整个世界上的人们,都为追逐名与利而昏昏沉沉;只有我因修道而独自清醒,不久以后我一定要飞升成仙,到那时冲破晴朗的秋空,只见一点青气。韩湘不仅没有同意韩愈的看法,反而劝说韩愈弃官和他一起去修道,但被韩愈拒绝了。

韩愈不仅坚决反对佛教和道教的迷信及求仙炼长生金丹等,而且亲眼见到了许多因服用金丹中毒而死的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韩愈为太学博士李干作墓志,里面写到:“余不知服食(即吃长生金丹)之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又谈到李干接受了方士柳贲的长生药,吃了以后大出血而死。同时还有归登、李虚中、孟简等七人,都是吃长生金丹而毙命,临终之时痛楚不堪。既然韩愈亲眼见了这么多的例子,他自己应该是有所警惕、绝不会服用金丹的。可是就在写李干墓志的次年,即公元824年,韩愈去世,种种迹象表明,他是服金丹中毒死的,这真叫人难以理解。

韩愈晚年,曾写过一首这样的七绝:

又寄周随州员外

韩愈

陆孟丘杨久作尘,同时存者更谁人。

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圭救病身。

诗题中的周随州,是在随州(今湖北随县)任地方官的周君巢,他是韩愈的老友。诗的意思是:陆长源、孟叔度、丘颖和杨凝(都是韩愈的同事和朋友)都早已逝去化为尘泥,与你我同时的人还活着的有谁呢?分别以后听说你传得了金丹,希望给我一点(刀圭为古代量药单位,大约相当于梧桐子大)治疗这多病之身吧!

由此诗可知,韩愈曾向友人乞取金丹救病身,这是韩愈晚年服金丹的迹象之一。此外,在韩愈去世十年之后,即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五言长诗《思旧》:

思旧(摘录)

白居易

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

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

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白居易写此诗时,年六十三岁,在唐代,已算寿命不短的人了。在这首《思旧》诗中,“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两句,在历史上引起了众多的纷争,关键在于“退之”是谁。韩愈字退之,他又是白居易的好友,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退之”就是韩退之,即韩愈。于是,这两句诗就成了韩愈是因为服食金丹(硫黄是其中主要成分之一)中毒而死的铁证。可是也有人研究后认为,白居易还有一位友人卫中立,字“退之”。这位卫退之有记载说他是服长生奇药而死的,因此,诗中的“退之服硫黄”应指卫中立。情况究竟如何,目前尚无定论,只有等进一步的研究了。

下面我们解释《思旧》诗的意思:闲暇的日子我回想旧事,过去的友人们历历在眼前。再想想他们在哪里,七零八落都归了黄泉。退之他服食硫黄中毒,一病再也未痊愈。元稹(字微之)烧炼丹药,还未老就先溘然长逝了。杜元颖说他得到了丹药的秘诀,于是再也不吃荤了。崔玄亮常夸耀自己服食丹药多么有效,整个冬天都不穿绵衣。可是他们或是生重病,或是突然暴死,没有一个人活到了中年。只有我不服食丹药,老命反而得以延长。我在少壮的时候,也有许多嗜好,但只是爱吃荤,不懂得什么炼金丹的汞和铅(汞含于朱砂,即硫化汞中,铅含于密陀僧,即氧化铅中,二者都是古代炼金丹的主要原料)。

来源:王署《唐诗故事新编》

编辑:嘉嘉子

校对:教育中心

终审:新闻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儿
贾岛《寄韩潮州愈》
韩愈诗歌成就历来褒贬不一,对于这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却一致赞誉有加
长亭岁尽雪如波:眺望大西洋上雪,感怀唐诗名句
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楷书全文,雪拥蓝关。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