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凝、抗血小板、溶栓“傻傻”要分清

“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抗凝,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医生们经常会跟患者和家属谈及这句话。那么,很多人估计不知道,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溶栓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人生在世,难免磕磕碰碰,止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我们要知道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医学上通常将止血分为3个过程,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能分割。

首先,血管收缩,在破损处缩小,从而减少局部流血。

其次,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后会特别“团结”,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聚集到血管破损处,以自己小小的身躯堵住决堤的破口,与此同时,它们还会发出“信号”,召集更多的同伴和其他能止血的成分一起帮忙止血。

再次,血液中还有许多凝血因子,平时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一旦收到血管损伤的信号,就会立即反应,参与止血。

以上是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发生在正确的部位,否则就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临床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抗凝治疗

例如房颤患者心房失去正常有规律地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里面的各种止血成份就更容易沉积和激活,形成血栓。但这些血栓往往不牢固,一旦脱落,就会堵塞其他血管造成栓塞。抗凝药物主要作用于凝血因子而非血小板,并且是抑制凝血的过程而不是溶化已经形成的血栓,这就是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区别。

二、抗血小板治疗

动脉系统形成的血栓往往以血小板活化聚集为主,抗血小板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这类药物在预防房颤脑卒中方面的作用非常微弱,但在冠心病、脑血栓等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三、溶栓治疗

与前二者不同,溶栓不是抑制血栓的形成,而是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掉。有人会问,能把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给每个病人都用岂不是很好?但不幸的是,溶栓药物仅对新近形成的血栓有效,且不是100%都能成功,注射后对全身止血系统影响较大,有一定严重出血的风险,不能作为长期治疗,仅能短期作为抢救药物。只有在遇到急性脑梗死或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等情况时,才会考虑使用溶栓药。

湖南省脑科医院作为湖南省卒中联盟首席单位,对于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指征及相关风险早已烂熟于心,相关专家和治疗团队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出相应的科学治疗方案,从而起到快捷、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那么,现在你对于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还“傻傻分不清”吗?

供稿:神经外科:曹 果

编 辑: 陈 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 灵素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ppt
急!中风发病快、致残/死率高,该怎么预防?
脑梗死患者都要阿司匹林、他汀治疗吗?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现状及防治进展
这几种情况预示脑血管“不通”,医生教你几招畅通血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