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人的大迂回战略,苍山洱海旁大理国人最后的喋血抗争

公元1252年秋,忽必烈在自己的封地金莲川草原接到蒙哥的诏书,要他回到蒙古帝国都城哈剌和林参加高级军政会议。

蒙哥汗决心向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征服战争:蒙哥汗命令他的三弟旭列兀集结15万大军,向西进军伊斯兰世界核心腹地直至攻占埃及。命令他的二弟忽必烈集结10万大军,先征服云南的大理国,再大迂回向东,同四川、荆襄、江淮等地几路蒙古大军合围一举征服南宋王朝。

这是忽必烈第一次独立指挥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对时年37岁的忽必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他建立军功和培植势力的绝佳机会。

蒙哥汗之所以选择向两个方向超过一万公里跨度的区域扩张征战,他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蒙哥汗凭借他母亲的韬光养晦和政治运作,在复杂的蒙古帝国权力争斗中,好不容易将蒙古帝国汗位转到了拖雷系家族中,为了将蒙古帝国的军政大权一直牢牢掌控在拖雷家族手中,蒙哥汗必须让自己家族的人去更多的建立军功,所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将两个征服方向的主帅委任给了自己两个亲弟弟。

公元1252年深秋,忽必烈率大军离开蒙古草原,一路向南,经过了甘肃的六盘山,这里是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在这里他停留了一段时间,隆重的祭奠了成吉思汗,而后南下向甘南地区进军。

公元1253年夏,忽必烈穿过甘肃南部的临洮地区,进入青藏高原吐蕃人的地界。早在公元1247年秋,通过《凉州会盟》,青藏高原吐蕃政权就已经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此时年仅18岁的八思巴成为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教主,也是青藏高原吐蕃人的实际最高军政教合一领导。忽必烈立即派使者邀请八思巴活佛到蒙古军营叙谈,八思巴佛法造诣深厚,学识非常渊博,两人交谈得非常愉快,忽必烈对八思巴非常赏识。在甘南草原停留的这段时间,八思巴经常向忽必烈讲述有关佛学的教义和真谛,忽必烈听的是如痴如醉,渐渐地开始迷上了佛学,更是对八思巴佩服的不得了。后来忽必烈和他的妻子察必以及子女20几个人都接受了藏传佛教密宗的灌顶仪式,忽必烈拜八思巴为上师,从此将八思巴奉为精神导师。

在甘南草原蒙古大军已经休整有些时日了,忽必烈辞别了八思巴,率大军继续南下,进入到了川西的松潘地区。在川西地区山地和沼泽很多,严重影响了蒙古骑兵的行进速度,不过好在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沿途很多部落都是望风而降。

在松潘地区,忽必烈对征战大理进行了战略部署,大军兵分三路:西路大军由兀良合台(速不台之子)率领,经甘孜理塘一带南下,经吐蕃领地进军到迪庆香格里拉一带;东路大军由也只烈将军率领,走川西平原南下,进军到建昌、会川两府(今西昌、会理);中路大军由忽必烈亲自率领,抵达泸定,强渡大渡河,顺着大渡河两岸南下,到达丽江永宁的金沙江边。

按忽必烈的战略构想,三路大军,分进合击,从不同方向扫灭大理国的抵抗,最后在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市下关一带)会师,合围该城灭掉大理国。

东路大军很快攻占了建昌、会川府,在进军姚州(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镇)时遭遇到了守城将领高通的拼死抵抗,进军受阻,忽必烈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命令东路大军放弃姚州,转道向西同中路大军会师于丽江,两路大军合力再去攻打羊苴咩城。

忽必烈率中路大军放慢进军速度,等待东路大军的到来。此时西路大军在兀良合台的带领下从巨甸(今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渡过金沙江,抵达丽江西部,开始进攻大理国重镇空和寨。大理人在空和寨构筑了非常坚固的城防工事,蒙古大军进攻再次受阻,兀良合台拿出他老爹速不台当年勇猛无敌死战不退的劲头,不畏艰难险阻,日夜猛攻空和寨,经过7天7夜不间断的血战,蒙古人占领了空和寨,大理国的西北门户洞开,蒙古人的兵锋很快直指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

蒙古人攻破空和寨,逼近大理国都城的消息很快引发了大理国内君臣之间极大的心里恐慌。大理国权相高泰祥原以为蒙古人会集中兵力突破东路和中路两个方向,所以将主要的兵力都布防在东路和中路方向,没料到蒙古人艺高人胆大从山高路远易守难攻的西部杀了过来,这完全打乱了高泰祥的计划。高泰祥鉴于都城陷入危机的状况,即刻率大理国主力回师援救都城,只留下少量的军队来防守金沙江。忽必烈抓住这个战机,很快就突破了大理国金沙江防线,而后三路大军会师抵达羊苴咩城下,开始准备合围攻打大理国都城。

很快蒙古大军完成了对羊苴咩城东面和北面的合围,众将领觉得现在蒙古三路大军聚集,士气正旺盛,纷纷请战攻城,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大理。

忽必烈此时却非常冷静,表现出了一个统帅该有的沉稳气度,他拒绝了将领的请求。大理国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非常不便利,境内百姓民风异常彪悍,要征服大理不能造成过多杀戮,要征服大理,先要征服大理国的民心,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忽必烈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作为蒙古特使进入羊苴咩城,招谕大理国君段兴智率土归降。段兴智被蒙古人吓破胆,犹豫不决,权相高泰祥坚决反对投降,准备跟蒙古人决一死战。为坚定大理国上下抗击蒙古人的决心,高泰祥下令将三个蒙古特使公开斩首。同时段兴智、高泰祥下令加固城防,积极整军备战抗击蒙古人。

忽必烈并没有因为使者被杀而愤怒,即刻又派了第二批使者入城劝降,这一次高泰祥没有处死蒙古特使,而是放蒙古使臣回去了,并让特使告诉忽必烈,大理国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忽必烈还想做最后一次争取,派遣了第三批使者入城劝降,这次高泰祥依然拒绝投降。

既然没有选择,蒙古人只能武力攻城。羊苴咩城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依山傍水而建,城池非常坚固,此时守军也是抱着必死一战的决心守城,守军士气高昂,这必将是蒙古人和大理国的一场生死血战。

忽必烈命令蒙古大军将羊苴咩城团团围住,随军工匠日夜打造攻城器械,城下摆满了大量的投石机和蒙古人新研究的攻城武器,做好了要强势攻城的所有准备。与此同时忽必烈派一支军队绕道苍山的西侧,从西面向东攀登苍山,而后顺苍山而下,直冲大理军的身后,突入城中,大理国都城此时大乱。

忽必烈乘势下令大军全面攻城,投石机抛射的大石块,火油发射器发射的炸药,源源不断地投向城墙和内城,城墙被炸开多个缺口,城内的军民被这铺天盖地的抛射物吓的肝胆俱裂,蒙古大军顺着缺口冲入内城,大理军开始四散溃逃。

经过一天的喋血激战,蒙古人占领了大理国都城,段兴智逃往鄯阐(今昆明),高泰祥逃往了姚州。攻占大理国都城后,兀良合台请示忽必烈要屠城,为被杀害的蒙古使者报仇雪恨。忽必烈没有答应屠城的要求,这是蒙古人这么多次战争中保持的少有的克制。忽必烈下令要严格约束蒙古军队,满城插满了“止杀”的旗子,并搜集大理国的图书典籍档案,保护大理国的文物。

高泰祥逃往姚州后,日夜不停的积极整军备战,积极的募兵勤王。蒙古人很快包围并攻占了姚安,高泰祥兵败被俘虏,蒙古军将他押回羊苴咩城,忽必烈感念他为大理国尽忠尽责,有大忠大勇的气度,不忍心杀死他,就派人劝他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高泰祥断然拒绝,决心赴死,这也算是大理国最有血性骨气的人了,忽必烈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将他斩首。

1254年秋,段兴智在昆明被蒙古人抓获,兀良合台将他送到蒙古帝国都城哈剌和林朝觐蒙哥大汗,蒙哥汗饶恕了段兴智,任然委派他作为大理地区的管理者。段兴智对蒙哥汗感激涕零,日后非常积极地为蒙古帝国效力。段兴智配合蒙古军镇压了原大理国各地抗击蒙古人的势力,还筹集物资派遣军队参加了蒙古人对缅甸、安南(越南)的战争。

大理国自段思平建国,传至末代帝王段兴智,总共传了22代,立国31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22、大蒙古国长途跋涉攻灭大理
蒙古帝国南征十勇将之——“南僧”大理王段兴智
蒙古趣史 333.大理灭亡
忽必烈灭大理——段氏王朝的灭亡
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 为何连续三次, 打不赢一个东南亚小国
大蒙古国(元朝)征服南宋为何用了这么久的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