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畔奇树“伞把樟”

“远看小洋楼,近看大馒头。人在底下走,水在上面流。”

这是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泰和县江畔古村的人不会说是“伞”,而告诉你:它是我们村上的“伞把樟”。

泰和县江畔古村村口古桥边草甸上,有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樟树,胸径2米多,高30多米,枝叶在蓝天下摇曳,树冠荫蔽一亩多的地面。它伸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客人,因此也称为“迎客樟”。

远看,“伞把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长得十分匀称,树枝边缘好似人工修剪过,但其实是自然生长而成。走近些,看着主干分出去的大枝杈,再从大枝杈分出去小枝杈,你会惊奇地发现,“伞把樟”树枝非常绵密,大小长短均匀,很是对称,不由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相传,它是赣商孙明手植。明清时期,江畔古村孙氏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成就了一大批巨贾富商。“儒商典范”、泰和首富、亿万富翁孙明,捐献军饷报效国家,热心科举和社会慈善事业,大力修建会馆士馆、学院书院,修筑吉安白鹭洲堤岸和桥梁道路,特别是一门三代三修吉安府试院的善举,令人称颂。

清代《吉安府志》载泰和知县沈衍庆文章称:“昔范文正公义田,千古称述弗衰,今复于泰和孙氏见之。孙君名明,字启东,浮潭村人也。少孤苦,有至性,承母训,孽孽行善,惟日不足。有肆一廛在楚,昔范文正公义田,千古称述弗衰,今复于泰和孙氏见之。”孙明等赣商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尤以公益为重,积极投身于家乡和社会兴学助教、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建立义公会、义祭会、义学会、义田会和义仓会,成为远近闻名的“五义之村”。孙明手植的香樟也称为“五义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安,其实真的很美。
吉安——庐陵古村之无樟不成村
渼陂古村:坐落在江西吉安富水河畔的千年古村​
美丽吉安之吉州:钓源古村樟树林风光
【山东】孙明江《我的梦想》
孙吉安 画葡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