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次申遗,为什么是宋元泉州?

此次申遗,为什么是宋元泉州?

作者 林洪亮

20217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业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人文遗产在世遗名录增加至56个。泉州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泉州人的骄傲。它不仅能够推动泉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而泉州此次能够申遗成功,与其悠久的历史背景与独特的地理优势不无关系。世遗的标题便说明了这一切。泉州之所以能在宋元时期得以发展,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本文将以宏观的角度略微说一下泉州在宋元时期得以发展的成因。

一、特定历史背景,迫使宋元时期的商业从陆路交易转向海洋贸易。

宋朝时期,周围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强敌环伺。北边的幽燕险地,多数落于辽朝契丹之手,西北高地也尽为西夏党项所控,西南大理又在段氏手中。汉唐时期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朝建国时,就已经不复存在。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宋朝要想与外国做交流贸易,就只能另辟新径,寻找新的交流路线作为突破口。而中国从地理位置上看,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家。东南面海岸线狭长,除渤海为我国内海外,其他的地方连接的都是风高浪急的太平洋与印度洋。在航海技术还不成熟的汉唐时期,若想与外国交流,西北地的陆路就成了当朝统治者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历史上所说的第一次丝绸之路,也就是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便是在那个时候兴起的。

而到了宋朝,当朝可控领土面积缩小,其疆域远远不如汉唐。若想在传统的丝路上进行贸易,就势必要经过周围少数民族的地界。在宋朝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时,要想在外族政权的控地之下做贸易,便容易受到盘剥。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宋朝政府就必然要寻找新的贸易路口,而在陆路几乎都被少数民族封闭的情况下,海洋贸易,便成为了宋朝政府的唯一选择。

二、航海技术的成熟,让宋元时期的泉州走向海洋更有底气。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造船技术并不成熟,在面对波涛浪急的大洋时,以往行走在内陆江湖的船只,便显得无力应对。此时,如果有人想要远洋,往往生死未卜。

宋朝工匠在借鉴前人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摸索后。在造船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造船的进步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改平底船为尖体船。在宋朝之前,我国的船只以平底船为主,其特点为:平底,方头,吃水浅。这种船只,只能航行在内陆风浪平稳的江河湖泊,如果涉洋,则很难抵抗住狂风恶浪的侵蚀。在大洋之中行驶,若遭遇风暴,则容易船覆人亡。唐朝鉴真之所以要六渡扶桑,其中有一条原因就在于此。到宋朝后,其工匠在造船上转换思路,改平底船为尖底船,取名曰:福船!福船的特点是尖底,尖头,首尾翘,吃水深。这种船不仅不惧风暴,而且多轨多帆,实为远航利器。

 2、水密舱与移动舵的应用。远涉重洋光有坚固的船只,是远远不够的,出行时,还要考虑船只在远航时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是否有先进的远航设备?船只行走在大洋中,最危险的情况莫过于触碰暗礁后,船舱进水,船覆人亡。坚固的船只,固然可以增强出行的安全性,但依然不能排除船只漏水后覆没的隐患。智慧的宋朝人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发明了“水密舱”技术。何为水密舱技术?宋朝的商民,为了防范船只在行走大洋时,船舱进水,导致翻船,便把原来船上的一个船舱,用多块隔板,将其分隔成多个船舱。这样做的优点便在于,如果船只在行船过程中不幸触礁,水流进仓后,舱中便有不同的隔板对水流进行阻断。水流便不会溢满整个船舱,从而降低翻船的风险。这种技术的使用,不但能降低商船因触礁翻船的风险,还能为商民修补商船赢得时间。“水密舱”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商民出洋行船的安全性。在今天的泉州开元寺里,有一座宋元时期的古沉船博物馆,那里面的一楼,陈列着一具1974年,考古人员在泉州后渚港打捞出来的南宋海船船舱。在这具船舱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工匠巧妙的利用多块隔舱板,将原来船上的一个大舱位,分离成13个小舱位。这座船舱很直观的展现了当时高超的“水密舱”技术。在这座博物馆里,1楼是船舱的文物展示区,2楼则有出示一些关于当时船只技术的资料介绍,欢迎大家有空前来这座博物馆看一看。

宋朝在船只设备的制造上,一个是发明了“水密舱”技术,另一个是发明了移动舵。远洋航行不似内陆,行船要想掌握方向,就得有一根长舵做为调控杆。这根长舵在商船驶入深海区时,可以插入水底。可当商船进了港口,长舵又会变成商船进港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朝人发明了可以上下移动的移动舵,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3、指南针技术的改进。船只在海上航行,如果没有导航系统,则容易迷失方向。在没有北斗系统和GPS的宋朝,出行要想辨明方向,则要使用指南针。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战争中有所运用。只不过那个时候比较初级,而到了宋朝时期,指南针的应用技术,则趋向成熟。北宋时期,沈括利用实验发现了磁偏角原理,并将其发现记载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之中。而在南宋时期,人们则在原先指南针技术上加以改进,发明了适合航行的水上罗盘。宋朝人在指南针的研究,也为其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三、经济的原因,是宋元时期泉州发展远洋贸易的拉力。

说到经济原因,我们主要讲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另一个是贸易财富的拉力。

 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有三次南移。第1次为两晋“永嘉之乱”时期,第2次为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第3次是两宋“靖康之变”时期。在这三个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耕地遭到破坏,人口便开始向南迁移。人口南迁后,北方人便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劳动力。久而久之,国家的经济重心也由原来的黄河中下游平原,转向了长江中下游平原。而我们福建泉州作为当时南方的重要经济城市,其地位也就日趋突出。在唐朝时期,泉州就已经成为了中国当时的四大港口之一。到了北宋,国家疆域面积缩小,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于两淮、福建等南方六路。泉州的经济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到了南宋时期,其国土疆域面积则进一步缩小。原来北宋依靠的六路之一的两淮路,早已沦为了宋金战场,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而南宋立国又建都杭州,在其周边地区的泉州,因为都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就此取代广州港,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后来,又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港。其“世界第一港”经济地位也一直持续至元朝。

  2、贸易财富的拉力。唐宋时期,我国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陶瓷,制茶,丝绸制造领域是其中的代表。而手工业发展后,便要对外寻找销路,海外市场也就随之兴起。

   在当时,陶瓷、丝绸都是属于经济附加值非常高的商品,深受国际友人喜爱。外销后利润非常之高,当时的商人只要在海外销售这些商品后,就可以获取两倍,乃至三倍的高额利润。所以当时沿海地区的居民,很多人都愿意选择下海经商,获取报酬。而我们泉州当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由于手工商业给泉州人民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我们为了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手工制品,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所谓的“商业分工”。制瓷业,制纸业,制茶业等专业作坊蓬勃发展。此次泉州申遗的晋江磁灶窑址,与德化窑址,以及安溪青阳草铺冶铁遗址这些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

四、当朝政策支持,为宋元时期的泉州海洋贸易提供了保障。

由于两宋疆域面积的缩小,以及统治者认识到海洋贸易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入,当朝对其发展,也就愈加的重视和支持。

北宋时期,泉州转运使薛向向神宗上奏: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而到南宋时期,随着北方国土的沦陷,朝廷对东南地区的财政也就更加的倚重。宋高宗下诏表示: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肯来,动则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正是统治者和官员认识到海洋贸易对国家的重要性,对海洋贸易的规范化管理也就势在必行。由此,宋朝一个新的贸易管理机构就此诞生,它就是——市舶司。

市舶司,简而言之,就是管理海洋贸易的机构。在宋元时期,全国各大名港皆有设置,咱们泉州的市舶司,最早成立于北宋哲宗的元佑二年。

市舶司最开始的最高长官叫市舶使。而这个机构日常最主要的工作简单来说,分为贸易管理,征税买卖,调理诉讼,以及祈风祭祀四个项目。

 1、贸易管理:包括管理港口的船只,检查货物,以及打击走私等工作。

  2、征税买卖:包括征税与买卖两类。征税即收税。买卖,即由朝廷出资,进购海外货物,然后在国内进行买卖,以此增加国家收入。买卖政策在宋朝确立,元朝废除。

 3、调解诉讼:朝廷为了规范市场贸易,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便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条例,以此保护商人权益。其执行机构就在市舶司。

  4、祈风祭祀:古人远洋航行贸易,对出海安全最为重视,为了让自己的出行能够平安,古人往往会选择拜神祭祀,祈祷船只出海后能够一帆风顺。而祈风祭祀的管理活动,在宋元时期便由官方负责,其管理机构就是市舶司。市舶司每年举行两次的祈风活动,一次是在春季4月的“回泊祈风”,另一次则是秋季10月的“遣泊祈风”。泉州商人供奉的神灵除了传统的龙王、八仙外,还有本土的神灵。比如有南安的通远王李元溥,以及莆田的天妃妈祖林默。而祈风地点主要是在两个地方,宋朝时,多数选择在南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元朝时,多数选择在泉州的天后宫。

五、地狭人绸,良港众多,独特的地理条件是泉州湾发展的天然优势。

八闽之地,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丘陵地貌,以及恶劣的盐碱滩涂之地,并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农耕作业。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依山傍海的福建人民,便只能将目光投向辽阔的海洋。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水陆交通的要冲之地。区域内良港众多,出行便捷,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三湾十二港”。泉州商船在出港进入印度洋后,可进入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地,最远处可至东非红海,以及波斯湾一带,交流贸易十分便利。可谓:“水陆据七闽之会,梯航通九译之重”。占尽了天时地利。

泉州靠近印度洋,贸易对象主要为印度洋附近的国家地区。贸易形式按远近划分,可分为长途与短途两种贸易形式。长途贸易主要集中在西印度洋一带,贸易对象主要是阿拉伯以及东非一带的地区国家。贸易进口货品主要是象牙,珍珠,乳香,木香等宝器香料物品。因此,阿拉伯商人也把这条贸易路线称为香料之路

而泉州的短途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印度洋一带。贸易对象主要为日本,朝鲜,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国家。其进口货品与阿拉伯地区相差不多,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双季稻——占城稻,就是从越南转向泉州进口的。而相对应的,我们宋元时期向外出口的商品,则是一些相对附加值比较高的商品。比如有青白瓷、丝织品、茶叶、金银铁器,乃至铜钱等物品。其中,中国的瓷器更是广受各国喜爱。因此,日本学者三上次男,也把这条贸易之路称为陶瓷之路。此外,当时的闽浙地区由于印刷业发达,其印刷的书籍也受到部分国家的欢迎。高丽人就曾经委托过华商为其购买杭州印刷的《华严经》。从这个角度看,泉州商贸之路,同样还是一条中华文明的传播之路。

本文主要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泉州何以能在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的商贸中心。希望能让大家对此次泉州申遗的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此次申遗成功,更是再一次的将泉州从中国舞台,推向世界舞台。并且此次泉州的申遗成功,也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文化是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最后,也欢迎更多的朋友有空多来我们泉州游玩,进入泉州,认识泉州。

           编辑 黄瑶

作者简介

    作者林洪亮,字子泉,福建泉州人;生于1997年3月1日;性别男,爱好女,多次中过“再来一瓶”等重大奖项,喜好历史,阅读,相声;个人座右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密船舱和车船!探析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的伟大意义
文摘|写在古港帆影里的海外交通史
泉州申遗名称更改经历了什么
泉州二度申遗成功!宋元海上贸易的中心,到底是何等盛况?
申遗成功|一文看懂千年泉州港
今年中国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更名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