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深度遊55:千年雨花台,走进花和雨
懶人國%逍遥王
关注

南京深度遊55:千年雨花台,走进花和雨

06-15 阅读4938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2.5万篇

岁月会越来越老,生活会越来越好。

南京的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位于明代都城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以南一公里处。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修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城南登高揽胜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27~1949年,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十万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建国后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烈士陵园区居中,东侧有名胜古迹区和雨花石文化区,西侧有雨花茶文化区和游乐活动区,南侧是生态密林区。(本文景点按顺时针方向)

名胜古迹区

名胜古迹区位于雨花台景区的东北,包括辛亥革命人马冢、杨邦乂剖心处、太监义会碑、梅岗、方孝孺墓、木末亭、雨花阁、古甘露井、高座寺、江南第二泉、曦园、乾隆御碑亭、东烈士殉难处、明功臣墓·李杰墓、二忠祠等。

↑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人马合冢↓,1911年革命军江浙联军挥戈金陵,攻打雨花台要塞,与张勋的两万多清军展开激战,牺牲惨重。南京光复后,两百多位烈士及战马于此合葬,垒筑成两座土冢,树碑纪念。

↑铁血旗翻扫虏尘,神州如晦一时新。

雨花台下添新泪,白骨青磷旧党人。

_[于右任]

↑杨邦乂剖心处↓。1129年南宋年间,金兀术率兵渡江,南侵建康府(南京),南宋户部尚书(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部长)等人献城投降。杨邦乂时任建康府通判(中央派员的地方行政长官),严辞拒绝金人招降,大骂金兀术而被杀,死后被剖腹取心。次年岳飞光复建康,宋高宗建祠立碑。现有剖心碑等文物。

↑拾阶而下。

↑太监义会碑,位于梅岗北麓。太监义会是孤苦无依的太监结成互帮互助的组织,在彼此的后事上互相帮助。此明代碑刻曾经长期俯倒,奇迹般地躲过历代战乱和“文革”浩劫。

↑梅岗↓。过了赏梅时节的梅岗,多了几分古拙和画意,曲折有致的梅树布满山野,依然可以想见春梅满枝的情境。诗人李白曾留下《登梅岗望金陵》的诗句: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知春亭。梅岗即雨花台的东岗,因东晋豫章太守梅赜曾屯兵于此而得名。明初在此植梅成海,成为帝都赏梅胜地,历明清数百年而不衰。每当梅花盛开,士大夫咸集岗上,吟诗结社,是为古代金陵文坛一大盛事。

↑梅廊。


↑梅岗上的韩熙载像。韩熙载(902-970年)在南唐几朝为官,高才博学,精通音律,善工书画,制诰典雅,诗文颇丰,属于一代风流人物。离世后,国君李煜痛惜不已,追封其为宰相,安葬在风景秀丽的梅岗。

↑梅岗上还有一处人类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方孝孺墓。墓园最北侧为墓园牌坊,上刻对联“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横批“天地正气”,为民国时期江苏省长韩国钧所书。

↑墓园神道两侧设有十二块书画碑,略述方孝孺生平主要事迹。

↑方孝孺铜像(雕塑家刘焕章作品)。方孝孺(1357-1402年)是明朝大臣、文学家与思想家。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夺取建文帝位后,旧朝百官大多见风转舵投降保命,而方孝孺始终不屈。朱棣称帝第八天,特意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设立刑台,在方孝孺面前诛杀其十族873人,连杀七天,最后才把方孝孺凌迟处死,受此案牵连被发配充军的多达几千人。

↑明万历年间方孝孺得以平反,汤显祖重新为其建祠修墓。现存墓碑是清代两江总督李鸿章所立,碑右首书“同治五年八月重修”,左首书“署两江总督李鸿章敬题”,碑中刻“明方正学先生之墓”。

↑墓园两侧的山道上,立有二十六方历代褒奖方孝孺的题字碑。

↑木末亭↓,始建于明代,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曾是古人登高揽胜和文士雅集之处,原亭已毁,现为复建。“木末”二字出自于屈原的《九歌·湘君》,意为树梢;木末亭,意谓此亭“秀出林木”。

↑武中奇书写的“木末风高”贴金匾额,有称赞此处的历代志士仁人高风亮节之意。另一面是赵绪成书写的“金陵胜景”匾额。

↑雨花阁,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坐落在古雨花台遗址之上。现为复建,阁叠三层,檐卷四重,内有巨幅云光法师说法瓷砖画等。

↑相传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五百僧众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感动佛祖,落花如雨,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成语“天花乱坠”的由来,现已演变成贬义词。

↑远眺雨花阁。

↑甘露亭与古甘露井。古甘露井建于西晋年间,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史书记载的南京最古老的一口水井。原位于高座寺内,井水清彻见底,水质清纯甘甜,被誉为“甘露”。毁后重建的高座寺规模极小,甘露井也在寺外的东侧。

↑亭亭华盖,浓荫蔽日。甘露亭旁的几棵巨树下,成为小学师生郊游野餐的理想之地。

↑亭呈八角,秀外空透。

↑高座寺,始建于西晋永嘉(307-312年)之末,初名“甘露寺”,因井得名。高座寺开山祖师是一位龟兹国太子,弃位出家后来到中国,为丞相王导等所敬。在甘露寺经常坐在高处讲经说法,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寺庙也渐渐被人改称为“高座寺”。大师集密咒、梵呗、译经、讲法、苦行于一身,最早把密宗传到南京,也是密宗第一次在中国传播。

↑高座寺历代高僧辈出,梁武帝时宝志禅师曾在此住持。宝志禅师是济公活佛的原型,家喻户晓。

↑洗心池。高座寺在宋时称为永宁寺,南宋陆游曾登雨花台,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备加赞赏,品其为“二泉”。现称为“江南第二泉”。古寺与陆游虽已不复存在,但泉眼遗迹至今尚存。

↑廊院寂寂,僧客寥寥。钟鼓余音,飘散风中。

↑高座寺外墙。纯黄色雨花石瓷砖贴饰,颗颗雨花石充满着强烈的凹凸立体感,犹如从天飘落的意境。

↑曦园。原为高座寺的一部分,江南庭院式花园,复建于1980年前后。

↑乾隆御碑亭。乾隆1751-1784年间六巡南京,所到之处,题字题诗。

↑御碑做为当时南巡遗迹保存较好。正面为乾隆1751年所题诗句:“崇岗跋马晚春晴,凭览遗台触慨情。纵使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东烈士殉难处,位于高座寺东侧,是1937-1949年革命先烈牺牲场所。雨花台一共有东、西、北三个殉难处。1937年起,国民党由公开杀害革命志士转为秘密杀害,为掩人耳目,将刑场由北面秘密移到此处。

↑明功臣墓·李杰墓↓。李杰(1331-1369年)是安徽霍邱人,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随徐达北征途中战死阵前。十三年后朱元璋纳李杰的女儿为淑妃,摄六官事。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

↑李杰墓现有神道碑一通,石刻4对8件,即石羊二、石虎二、石马二、石武将二。分列神道两侧。

↑二忠祠,是祭祀宋代名臣杨邦乂和文天祥的地方。

↑黑色磨光花岗岩照壁,长6.88米,篆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

↑二忠祠内的文天祥刻像。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年民族英雄 ,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激励着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一泉。位于二忠祠后院,隐藏在竹林之间。有水井与井栏等遗存。

雨花石文化区

雨花石文化区位于雨花台景区东部,有知名烈士墓、涌泉广场、木樨园、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等。

↑知名烈士墓↓,长眠着17位知名的烈士,其中有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孙津川、牺牲时离南京解放仅四天的22岁大学生成贻宾。墓地坐南朝北,墓用花岗石砌造,朴素庄严。长长的墓道两旁种植了名贵的倒槐树等。

↑每当春归,大地回暖,群芳吐艳,静蝶翻飞。

↑涌泉广场,位于知名烈士墓对面,由圆形小广场、通道、平台、水池、花廊组成。平台中间为椭圆形水池,池中的三股涌泉奔流不息,寓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革命传统,当世代相传。

↑木樨园↓,园中遍植桂树,间杂杜鹃,亭台凌波,游鱼绕荷。

↑天降花雨广场,位于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前(闭馆中),比起鸡鸣寺的赏樱洪流,这里僻静许多。天降花雨广场是雨花石文化区“神话传说景观”的第一部分,由照壁、碑刻、雨花宝鼎组成。宝鼎四周种植单瓣樱花,早樱凋谢的落英缤纷,完美诠释了“天降花雨,坠地成石”的主题。

↑雨花宝鼎,位于广场正中。宝鼎高一米八,为圆形三足鼎。鼎腹前后饰有蟠螭纹图案,意为一方圣土;其间点缀梅花,象征“天降花雨”。

↑白樱如云,蜂舞旋空,微风拂来,花落如雨。

↑雨花石文化区有一条长长的林荫道,漫步、疾走、慢跑者川流不息,红色广玉兰与绿树杂木在道路两侧横向成林。

烈士陵园区

烈士陵园区是雨花台景区的主体部分。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南门广场、忠魂亭、纪念馆广场、烈士纪念馆、纪念桥、雨花湖、倒影池、公安纪念墙、烈士西殉难处、烈士纪念碑、丁香园、烈士群雕像、北门广场。

↑忠魂亭,1996年时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所建。

↑忠魂亭的斜坡草坪与花钟,近景为思源池。花钟每天都会响起《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乐曲整点报时。岁月流逝,记忆永恒。

↑思源池两侧的忠魂颂浮雕。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综合反映雨花英烈事迹的革命纪念馆,造型古朴典雅,风格简洁庄重。邓小平亲题馆名。

↑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为主题,分为光荣北伐革命先锋、力挽狂澜前仆后继、奋起抗战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四大部分。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半个世纪的等待》。许包野(1900-1935),一个陌生的名字,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5年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不久遭秘密杀害。妻子近五十年的守望,没有等到丈夫的回来,只等来了许包野革命事迹的确认和表彰。

↑纪念馆以烈士遗物、照片、史料为主体,辅以场景、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展现雨花英烈精神,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朱杏南家中用作联络暗号的花盆和茶几。朱杏南(1899-1931),中共苏州县委书记。

↑师集贤(1899-1930)创作的新体长篇叙事诗《谁是我的妈妈》,针砭时弊,宣传革命。

↑邓演达像(1895-1931),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长夜群星,璀璨天地。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给后人留下详尽的生平事迹,有的只留下一个名字,还有更多的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纪念桥,横跨雨花湖,连接倒影池与纪念馆。长103米,宽12米,桥中间4米为花岗岩路面,两边各铺设雨花石。

↑纪念桥两侧坡面上各有12个圆形花圈,共24个。寓意着一年12个月和24个节气对烈士的无限思念。

↑雨花湖↓

↑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方大型花岗石照壁,分别用汉、蒙、维、壮、藏五种民族文字刻着国际歌和国歌,国歌碑东西两侧有两位相对而立的花岗岩纪念雕塑,东侧是托帽持钢枪的战士,西侧是垂首默哀的女性。

↑远处的纪念碑,仿佛是为了真理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俯首悲恸的母亲,犹如烛光里的妈妈。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高耸在雨花台主峰。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

↑纪念碑前“挣开镣铐”的青铜雕塑,高5.5米,重约5吨,象征着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青铜雕塑前的长明灯。

↑香鼎、石棺与石雕花圈↓

↑公安烈士墙。背倚盾牌,仪容庄严,凝视前方。他们是别人的儿子,他们是别人的父母,他们也曾在清晨随着亲人的目光离开家门。烈士墙后方镌刻着众多英名。

↑公安烈士墙前是一个不大的空地,经常可以看到市民在美丽的广玉兰树下晨炼活动。

↑烈士墙四周芳草萋萋。

↑陵园区林荫道的参天大树。

↑林荫道旁的商店雕塑。

↑丁香园↓,丁香1932年与阿乐结为夫妻,婚后被党组织派往北京参加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身怀有孕的丁香在雨花台从容就义,时年22岁。50周年时阿乐来此种下了一棵丁香树,十年后阿乐的骨灰也撒在了这棵丁香树下。

↑丁香园里丁香花开。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最北端,当年革命烈士就义的北殉难处。这里是1927-1937年国民党当局的公开刑场,也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

↑烈士就义群雕,落成于1979年,由大小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九位英勇就义前的不屈形象,代表了无数前赴后继的先烈志士。

↑雨花台北广场。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2.5万篇内容 23.8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6-16
来自作品集《江浙皖游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雨花台导游词
南京雨花台导游解说词
雨花石是雨花台一颗璀璨明珠
7.雨花台景点--原
在雨里忧伤的城——游南京雨花台
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风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