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最典型的二条石库门弄堂——步高里和龙门村
放飞心情
关注

上海最典型的二条石库门弄堂——步高里和龙门村

16小时前 阅读364
来自话题
#上海同城
7290篇

一 步高里

  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6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9平方米,属行列式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砖木结构,二层,红砖外墙,共79幢,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

1930年由法商投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设计并施工。弄堂口的门楼用中法两种文字标注,法文名称(cité Bourgogne)得名于法国的勃艮第地区。

步高里在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弄口各有中国式牌楼一座。陕西南路弄口牌楼为三间三楼式,高约8.5米,宽6米。砖砌门柱,中间拱券门,宽2.62米,高3.6米,两侧门高约2.7米,宽0.94米,歇山式筒瓦飞檐顶,有装饰性斗拱。白墙、黑字、红瓦灰柱,有中文“步高里”、法文“CITE BOURGOGNE”、以及“1930”等字样。每幢住房都有小天井,落地长窗。

巴金、胡怀琛、张辰伯、平海澜等著名人士曾先后居此。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融合西洋联排房屋风格的步高里石库门建筑,依然保存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风俗。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背后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着主角。从天井到中厅,再到两侧厢房、灶披间,在幽暗中踏着狭窄的木楼梯走上去,经过玲珑的亭子间,走进宽敞的前楼,推开房间窗户,似乎伸手就能触及对面人家的门墙,邻里间的声息响动清晰可闻。有的一个门牌号住着好几户人家。人们在这里出生、嫁娶、繁衍后代……百姓的生活,就像永远拧不紧的水龙头滴滴答答。

二 龙门村

  南市尚文路133弄口有一座醒目的门楼,挑高两层半,玄黑色四角飞檐的屋顶,典型中国古典楼坊形状。白色外墙中间开一扇朱红木排窗,清晰地标识“1935”、“龙门邨”。

龙门村的历史,却源于离1935年遥远得多的清朝同治年间。

这里最初是一片桃园,据清代《同治上海县志》记载,这片桃园属于毛氏外祖母家的邢氏。到了乾、嘉年间,被多次担任上海道台的李筠嘉收购,将其建为私家花园,取名“吾园”,园内建有带锄山馆、红雨楼、潇洒临溪屋、清气轩、绿波池诸胜。“据说那个时候每到春天桃花开时,园里的景致美不胜收。”

清代道光初年,江苏巡抚陶澍因公来上海,想在城内扩建黄道婆祠,即先棉祠,于是收买吾园的一部分建祠。到了清同治年间,吾园由上海道的应宝时购得,改建为“龙门书院”。院内有讲堂、宿舍等40余间。清光绪年间,科举废除(1905年),这里便改为官立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堂。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与附近陆家浜路迎勋路的江苏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吾园原校址为其初中部。1933年,上海中学在吴家巷占地约500亩的新校舍落成,即迁往新址至今。为了纪念其书院与黄道婆祠的建筑历史,上海中学今天仍保留着“龙门楼”与“先棉楼”。

上海中学迁走后,内陆地产有限公司买下23.14亩的书院土地,将其划分为53块分别出售。这53块土地上,没过多久就拔地而起了一幢幢式样各异的楼房,有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住宅多种类型。这个隐藏在老城厢低矮楼群中的龙门邨,则如同博物馆中的一个微雕,浓缩了近代上海所拥有的各种中西民居建筑模式。

来自话题
上海同城
7290篇内容 19.6万人互动
订阅
发布于 16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我被加精的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最不可错过”的六个老弄堂
八十年代初上海里弄,老城区的生活记忆
上海 2019-11 旧式里弄住宅群--步高里弄堂今昔
弄堂就是上海·看昔日老上海市井生活(13.5.2)
上海最有旧上海味的地方是哪里?
寻访上海最美的弄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