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 |“一一风荷举·荷文化与杭州西湖”(三)
内容提要:心中之荷,积淀着无数情愫,寄托了品性追求,承载着情感所系,蕴含了文化符号;荷花发展到元明清已接近世俗化。前两期节目,我们了解了南朝到唐五代荷文化受佛教影响,到宋代荷文化受儒家和文人士大夫精神影响。本期节目,带您了解荷文化在元明清的世俗化演变
<<点击下方观看完整节目视频
 电视首播:2022年8月5日23:00点
 电视重播:2022年8月6日21:00点
播出平台:浙江民生休闲频道
出品机构: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观展指南

 展览时间 

2022年7月8日——2022年9月7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

夏日赏荷,于杭州人而言,寻常亦风雅。初夏时节,寻“小荷才露尖尖角”,仲夏时节,观“新荷漫沼叶田田”,盛夏时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秋霜时节,可“留得残荷听雨声”,甚而风中、雨后亦有“叶有清风花弄影”“碧玉罗盘弄水晶”……水乡荷塘,碧叶风翻,芙蓉红艳,风景的烂漫与情意的缠绵都在此处相通。

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一一风荷举——荷文化与杭州西湖”于2022年7月8日在西湖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从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的荷花主题文物、工艺品170件/组,带您赏荷观器,感受荷文化的魅力。

前 言

荷,依水而生,见风茁壮。

寻常百姓喜爱,文人雅士吟赏。

池塘之荷,掩映于千家万户,摇曳入诗词书画,化身为器用装饰,留驻在生活日常;是夏日消暑的一道美景,是秋冬滋补的一味珍馐;是绕不开的江南景致,是舍不下的故土物华。

心中之荷,积淀着无数情愫,寄托了品性追求,承载着情感所系,蕴含了文化符号;是儒者不染不妖、品行高洁的君子形象;是道家餐风饮露、清净无为的精神图腾;是佛门出离红尘、明心见性的灵魂皈依。

时光荏苒,世事纷攘。

初心如荷,素雅清简,岁月静好;

入世如荷,竞相绽放,不负韶华。

亭亭莲叶接天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公堤畔烟湖空
四月未尽荷花红

元朝统治者对西湖废而不治,以致西湖湮塞,荷景荒芜。明代,经数次修扩建,终于重现“种荷花满湖,堤畔柳丝成畦”“两湖光艳,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的景致。晚明江南地区清供与崇古之风盛行,士大夫醉心于此,常借物抒怀。荷可观叶、赏花、采实,赏用期几乎与其生命周期等长,而无一可废之处,兼具耳目之赏和物用之实。明人爱莲成癖,大量著书立说以论玩赏之道。

元 鸳鸯卧莲形白玉炉盖

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高4厘米 纵3.4厘米 横5.3厘米

白玉,留黄色玉皮。鸳鸯翘首,口衔莲枝,缩颈卧伏于莲叶之上、莲花与莲蓬之中,羽冠较长,凤眼,以密集细线刻划出上翘的羽翅,姿态生动。鸳鸯左右两侧分别琢刻绽放的莲花与精巧的莲蓬,胸前一片枯荷,以黄皮子形态呈现。所卧莲叶呈覆状,边角起伏,并琢双勾线以为叶脉。

明《遵生八笺》在玉器分类中对“炉顶”有专门记录,炉顶的纹饰包罗万象,常见龙纹、蟠螭纹、春山秋水纹、荷叶鹭鸶纹、鸳鸯卧莲纹等,形态各异,生意盎然。

元 龙泉窑青瓷龟心荷叶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4.6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3.5厘米

碗内壁刻双线荷叶脉,碗心贴一模印小龟。龟游莲叶,是唐宋元时期十分流行的题材之一,常作为铜镜、瓷器、玉器与金银器的装饰纹样,除寓长寿之意,亦含人们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元 龙泉窑青瓷刻花菱口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4厘米 口径25.5厘米 底径13厘米

菱口盘为元代龙泉窑创新产品。内底刻划的简笔荷花,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上的常见纹样。此类器物在外销瓷中多有发现。

明 陈洪绶 荷花双蝶图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绢本设色 纵63cm 横24.5cm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早年受业于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亡后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画有古意,“渊雅静穆,浑然有太古之风”,对后世影响极大。著《宝纶堂集》。此幅绘双蝶荷花,托君子胸次高怀其中,虽素则华,虽拙胜巧,雅正古朴又鲜活气象,沉着渊静又空灵萧散。

明 龙泉窑青瓷莲花形灯盏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15.5厘米 口径6.2厘米 底径10厘米

全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小盏,外壁饰贴塑莲瓣,中间为莲叶形浅盘,下为二层方形底座,中空,细柱,外壁盘、底座间隔处饰有贴塑的花朵装饰。全器造型繁复,式样华美。

明 和合二仙玉带扣

杭州博物馆藏

长7厘米 宽5.5厘米 厚0.4厘米

人物纹玉带饰。玉料呈青白色,玉质纯净,是将一件圆形玉料对半制成带钩和带扣两片。玉工运用透雕和阴刻技艺描绘和合二仙的形象,带钩的玉片上刻画的童子手持一圆盒,带扣的玉片上的童子手持莲枝,其身后为一片荷叶,两片玉片相扣合处雕刻一朵盛开的莲花。其余部分透雕缠枝卷草纹和卷云纹。圆盒与荷花谐音“和合”,两位童子的形象为和合二仙,寓意婚姻的美好和合。

湖边不用关门睡
夜夜凉风香满家

清康熙三十八年,“麯院荷风”在苏堤跨虹桥西的岳湖获得重建。康熙皇帝改“麯院荷风”为“曲院风荷”。康熙、乾隆南巡后,把江浙文化带到了北方,圆明园的莲荷风情园——曲院风荷,即按照西湖曲院风荷的布局所建。清代的莲荷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方向前行,与莲有关的吉利祥瑞的图形和词语深入人心,祥瑞观念也通过莲荷的音、形和意得以外化和传承,成为从宫廷贵族到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

清 董诰 西湖十景画册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6.3厘米 横32.5厘米

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富阳(今属浙江杭州)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董邦达长子,精书法,善绘画。此册封面有“藻耀湖山”签,内写西湖十景。此页为“曲院风荷”,上题御制诗:“客来春日未开荷,花事难探趣亦多。闻道明湖香十里,临风如听采莲歌。”

清 任颐 荷花双燕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80.1厘米 横44.6厘米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改名颐,字伯年,以字行,号山阴道上行者,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萧山)人。寓居上海,鬻画以终。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花鸟山水无一不能;技 法全面,重视写生。在其绘画题材中荷花双燕较多见。此幅荷花勾勒填粉,隐于荷叶之中,荷叶风飞翻动,荷塘中芦草密密丛丛,两只燕子斜掠水面,观者目极处,荷风凉凉。

曾经钱镜塘收藏。

清 余集 一路青莲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墨笔 纵114.6厘米 横54.7厘米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仁和(今杭州)人。官至侍读学士,告归后,日以文艺自娱。性醇正高介,尤好引掖后进。工山水,笔清秀逸,有“山光在掌,云气生衣”之致;善仕女,风神静朗。此幅绘白鹭青莲,借谐音寓意,署款“乙丑(1805年)夏抚陈洪绶笔意”。

曾经钱镜塘收藏。

清康熙 青花莲塘纹笔筒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13.4厘米 口径11.2厘米 底径9.6厘米

笔筒内外施白釉,釉色清亮。外壁青花绘一鹭、莲塘,寓意“一路连科”。此纹饰取鹭与路、莲与连的谐音,表示科举仕途顺利,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古时士子为求功名,特别喜爱这一题材之装饰。

清雍正 粉彩荷花水草纹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口径16.1厘米 底径10厘米 高3.8厘米

粉彩,又称“洋彩”,在珐琅彩瓷的基础上烧制,属釉上彩。雍正粉彩多在白釉面上直接施彩作画,胎质细白、釉色莹润,器型以日用瓷为主,兼有文房用具等陈设瓷。该盘内底粉彩荷花莲叶水草纹,釉色温润,呈现淡雅柔丽之感。外底“精雅古玩”青花双圈双行篆书款。

清同治 粉彩莲瓣形碗

镇江博物馆藏

高7厘米 口径14.5厘米 底径8厘米

碗为多重莲瓣立体造型。外腹通体施以淡绿色釉,碗内壁和外底为松石绿釉。在每层莲瓣上涂胭脂红彩和线描花脉纹,底部红彩方框内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雍正 “清荫堂制”款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2.7厘米 口径14.5厘米 底径9.8厘米

此件主题纹饰作典型“莲托八宝”纹,内底、外壁皆绘之。内底绘有方胜、盘肠、秋叶、拍板等,外壁则绘银锭、果子、铜钱、火珠、双角、聚宝盆、如意、拍板,上下分别有双圈弦纹。外底“清荫堂制”双行楷书款。

荷叶似云香不断
小船摇曳入西泠

清末列强入侵,西湖的传统园林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湖荷花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50年代,西湖疏浚工程开启,80年代以来,西湖开始有规划地大规模种植荷花,如今曲院风荷里的荷花,已有200多个品种了。古人以诗词歌赋的方式咏荷,今人用时尚创意的方式爱荷。莲荷因形美性雅、寓意祥和,而给人带来灵感,引发创新。近年来,出土自宋代地层的古莲子,经培育唤醒,在各地绽放。荷花俨然成为了传播友谊的种子,沟通古今的桥梁。

吴昌硕  墨荷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墨笔 纵98.5厘米 横46.1厘米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鄣吴村(今属湖州安吉)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此幅墨荷作于1886年,吴昌硕时年四十三岁。

黄宾虹 荷塘秋趣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06.6厘米 横39.9厘米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别署予向、虹庐、虹若、虹叟等,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以山水闻名,兼擅花鸟,浑厚华滋,重视自然之美。有《古画微》等。此轴写有芦草一丛,小荷几苗,天牛一只,蚤蚊一团。其以性灵相托,纯素天然,非巧思所营,天真之下,一片清光。

常书鸿 荷花池望保俶塔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木板油画 纵40.6厘米 横53.5厘米 

常书鸿(1904—1994),生于浙江杭县,满姓伊尔根觉罗,满洲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并留校,1927年赴法国学习油画。回国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1943年赴敦煌,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此幅近景为里西湖荷岸,远景为宝石山,为其晚年西湖写生作品。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34.5厘米 横27.5厘米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号缘缘堂,生于石门(今属浙江桐乡),师从李叔同、夏丏尊。其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出版的书集、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颇丰。画中二女子一人一桨,并舟行于水上,荷花载舟,似是一同采莲去。画题为唐代崔国辅句“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晚清民国 石雕荷叶形水盂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纵6.6厘米 横5厘米

民国 褐漆描金喜上眉梢纹荷叶书卷式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长31.5厘米 宽19.5厘米 高4厘米

后 记

夏日炎炎,荷塘消暑,眼前一派明媚,风中满是清香。

田田荷叶下,鸳鸯游鱼嬉戏;莲华袅袅间,蜂鸟蜻蜓栖息。碧波荡漾中,赏鱼戏新荷的灵动,品风动莲香的安然。

在传统文人心中,草木皆关情。荷开、荷盛、荷落,承载着高贵的品质、诗意的生活。千年前,久客京师的钱塘人周邦彦,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尽了江南荷塘的绰约之姿,随风而起的,除了亭亭如盖的荷叶,还有故土难离的热切、精神家园的追寻。

山川知夏,灼灼岁华;

荷花十里,明月天衣。

芙蕖开过尚盈盈……

敬请收看

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

《中国蓝·书画园地》栏目

首播:本周五晚23:00

重播:本周六晚21:00

栏目电话:0571-56355160



编辑 | 林   玲

审核 | 胡   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荷花是何时成为“君子之花”的?
美丽中国||莲叶何田田,赏荷正当时
说荷
炎炎夏日,荷花盛开
半路回宫?杭州「行在」特展故宫古画不在
【“小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荷花还是荷叶? 南宋 杨万里的几首咏荷诗词】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五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