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实类(组照)作品赏析(七)
本篇由黄开志老师整理,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公众号承载明知故问所有作品赏析、点评、微课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关注订阅
完整视频内容请在https://www.bilibili.com 中搜索虞旻子,虞论、虞评均为节选。

虞评

由于编排的原因,我们看到的组照排列顺序,未必就是作者投稿和最终展览的顺序。

我觉得用这种方式给大家讲更好,因为缺少文字说明的图片,我们只能用纯图片去理解、评判。

(编者注:文字说明、评委会评语均为虞旻子讲课后由编者附上)

《幕后》

湖北-胡佐卿

有时候,台前幕后的轮转,是人生的常态。大幕开启,光鲜亮丽;而幕后的一切,却更加真实。看得见的,往往是被那看不见的决定着。幕后的世界,不为人知,平静之中,暗潮汹涌。

虞评:台前幕后,是否只能拍台前?《幕后》有哪些特定的人?

第1张:构图很有意思,幕布占据了画面的2/3,只留1/3给台前。幕布后是谁不关键,舞台、幕布才是关键。把这张作为第一张,扣题。幕布的背后是什么?带着好奇,我们在想背后这个人是谁,希望这个人出来。

第2张:也是在幕后,这个女孩没有出来,好像很美,似有似无,露一点、藏一点,在幕布的里和外、有和无之间做文章。

第3张:明明可以把人拍全,却把头隐掉,让你猜。后面的环境好像是舞台,板凳好像是献花用的,给谁献花?当片子都有了这样的戏剧性后,再放在一起,就发现真的有意思了。

第4张:保安和幕布,还是看不到人物的状态,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物主体。

第5张:幕布后的一只手。

第6张:幕布下露一只脚。把人身体的每一个元素用足,让你猜后面是什么。

第8张:原汁原味的幕布漏下的光影,所见即所得。

第9张:仅露出一只手,手机屏幕里有俩人。

第10张:红色的幕布里藏着几个人,人要么很小,要么不露正脸。

第11张:红色的幕布,没人。

第12张:十字标表示舞台上人物站位的位置,是一个空气中有人的状态存在。这个位置是为人设定的。

我们来分析这组片子不足的地方。

这组片子在选片的时候,有一点微妙的问题没考虑周全。这组片子要按两个方向走:要么是纯粹没人的;要么是有人,但是没有明确人物指向的。

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属于有人、但没有人明确人物指向的:第1张,没有明确人物指向;第2张,头有,脸也有,是个女性,这张脸得缩回去,只露一条腿就对了;第3张,头没出来是对的;第4张也对;第5张只有一只手,也对;第6张,一双脚,也对;第7张不对;第8张有点小问题,也不对;第9张,手机屏如果再侧一点,让我们看不清楚脸更好;第10张,左边两个人看得清楚,这两个人的头部留着没用,人进幕布,露一只脚出来就行,要吊胃口;第11张,这样的留着干嘛?第12张,没有人的幕布。

第7,8,11张没必要留,如果删掉,这组片子的毛病和小缺点就减少了,画面的聚焦性就增强了。

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整理:片子完全不出现具有指向性的人,全是看不清楚是谁的人,但都和幕布和舞台有关系。把纯幕布的几张去掉,第12张这种带有一定空间指向性的能留,但第7和第8和第11张纯幕布的,要么留个人影,要么别用。

这组片子的意义,在于关注幕后。任何舞台剧、电影电视剧,都有一群人在幕后支撑。这组片子要更深入地思考、制作,要关注幕后的这些人:保安、工作人员、演员、服务人员、电工、美工师、灯光师等等。

这组片子还可以做一组:在幕后在不露出人的情况下,读者能分辨人物。比如做8张组照,8张片子里的8个人要有很清晰的指向性,这些人都是这幕戏背后的人,他们不在台前。不拍他们的脸,不需要知道他们的脸,但是需要知道,因为在这部戏背后有这些人,才有这部戏;如果没有这些人,这部戏不存在,或者演不了,这才是这组片子表达立意的关键。

这个组照,“幕后”这层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但是不太够,人物的指向性不够,一定要注意,怎么做得更高级一点。

《告别溜索村》

北京-陈杰

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建在大岩山的峭壁之下,面临牛栏江大峡谷。这里山崖险峻,至今未通公路,与外界的通联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徒步从峡谷底部攀爬大岩山到谷顶的环山路 ; 二是经由两条百米跨江溜索到达对岸,然后绕道外出。《新京报》报道了这座“溜索村”以及村里 12 名小学生艰难求学的故事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包括花果小学的 7 所镇、村小学增加总面积 5340 平方米寄宿设施,海拉镇符合寄宿条件的学生的寄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同时,县各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入大石头组,劝说此前不愿易地搬迁的家庭进行搬迁,全寨 29 户未搬迁户全部搬迁至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搬迁安置点,19 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开始新的生活。

虞评:看到这个题材,大家首先想的是天梯。四川省大凉山悬崖村,得从钢架的天梯爬上去,和这组几乎是一样的题材。

这组片子开篇点题,赶紧把索道拿出来。作者的想法很简单,仰拍,让人物在天空,突出索道。但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索道而不能从地上走?看图片,感觉这个地面好像能走路。所以要换一个角度,用无人机航拍,找一个完全没法走路、中间有索道的场景,一个人从空中溜索过去。

作者知道第一张没解决问题,第二张赶紧描述:两岸之间有一条河,没有桥,为了让两岸的人过河,拉了一条索道。但图片中没人,如果索道上有一个黄色或红色衣服的人飞过去,这张就更精彩了。

接下来讲溜索村,村子里的房子和村子里的人、村子里的生活状况。讲述这个村子里生活最好的点在哪?在贫困地区,大家都喜欢拍孩子和老人。一老一小,这是关注的重点,是弱势群体,便于打情感牌。为了增加画面表达,一定要找这两个人群,所以第3张选择孩子。拍孩子用什么角度和方向:背着书包,洗脸——孩子们准备去上学。片子要有内涵,环境要有意义和目的。片子选择的环境条件很差,四壁空空,土墙土面,乱七八糟,经济不发达,没公路,索道是他们唯一依赖的交通工具。

第4张:强调上学得凌晨就出发,白天出发那是幸福人干的事。从家到学校,要凌晨四、五点起床才能赶到学校。这传递了一个信息:他们要走两三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这张和第3张的光影能对接上。

第5张:还是凌晨,孩子在地上打滚。这张片子的指向性是为了和第4张连贯起来。因为第4张看不清,所以后面一定要接一张,让我们看得清楚。

第6张:白天,一群孩子在大山的石头上坐着、躺着休息。这张片子要考虑,远处是索道还是电线?指向性不明确。这组片子确实很难拍,指向性不明确。作者试图通过每一张片子去解决,所以连续4张都是孩子的照片。

第7张:到学校了孩子神情抑郁地看向窗外,通过镜子把其他孩子反射出来,同时把天花板上斑驳的危房的状态呈现出来。这个构图是很巧妙的:只有右边这个孩子没这面镜子不行;如果有这面镜子,没有这个孩子,右边太空了。

第8张:老人出现了。前面一直是半身、全身像,在一个人到几个人的景别里变化。下一张怎么办?进特写!老人沧桑的手和孩子的嫩手对比。

第9张:孩子拿着绳索钩,在这里溜索溜过去。

第10张:然后是一个大环境,河对岸的场景,出村、出山的路,新修的路在做指向,走向远方。

第11张:孩子在拖地。搬出了溜索村,搬入了新家。扣到什么主题?扣易地搬迁。从大山里搬出来,易地就业安置,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作者在扣这个主题。房子、家具……啥都是新的,人物的状态也是新的,每个人的精神是饱满的,孩子在做家务,很勤快的状态。

第12张:“欢迎新的同学”、“五年级三班”、“2019年4月29日”,照片把一些关键信息通过黑板列出来。前面的新同学不是很落落大方,虽然穿着新衣服,但他是很含蓄、很小心翼翼的情感状态,低头看着下面。

这里的情感得注意。整组片子是以孩子为主线,是通过孩子的视角,来关注大山深处一个靠溜索进进出出,最终走向一个幸福生活。

还要注意一点:曾经的溜索村,现在变成了什么状态?可以关注一下。原来是因为交通不便才把村民迁出来,迁出来后,这个村子是荒废了?还是做旅游开发了?这个时候,又有内容可以拍。

所以,我们要注意:对于一个纪实类片子而言,一个题材,至少要以年为单位深入关注。要把这个题材拍透,可能要考虑好几年的时间,把这个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它的价值讲透。从哪条线索进去讲,从哪个角度进去拍,这是需要做指向的。然后做好跟踪。可能开始的拍摄很模糊,一旦开始拍之后,就要分析拍这个片子价值和意义何在,做好定位,同时要做好层层递进,逐步深化。

告别溜索村》,作者一定是知道这个村子要拆迁了,赶紧去拍,然后再关注这批人的状态,他属于很有想法、很有目的性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作者完全没想法,知道了这个地方,先去拍,然后再关注,关注几年以后他们搬出来了,这是一种情况。不管是打有准备之仗还是打无准备之仗,最终片子出来的时候,百分之百是有准备的。如果没准备,这组片子编不出来。一个普通人去拍溜索村,拍滑索道、拍村子就完了,后面没有具体的结果。这就是做和不做的区别,深入做和泛泛做的区别。所以,国展这些片子都是深入地做、带着目的做、非常执着地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里来了放映队
记忆里的露天电影
那年,我们看过的露天电影
"索道医生"邓前堆:28年坚守换来百姓健康(图)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乡村记忆◇看电影
看电影(随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