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德林关了8个黄埔一期生,最终7人特赦,唯有1人被枪决

2006年,光明日报出版了一部名叫《将军决战岂在战场》的图书,作者是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黄济人。

这本书被誉为体现我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杰作。主要向世人介绍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国民党重要战犯,在“功德林”内的改造生活。

也许如今的人们,对“功德林”这三个字极为陌生,但是在新中国创立之初,这里可称得上是“大名鼎鼎”。

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关押的犯人,都曾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在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敌军名将。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名将百出的黄埔一期,都有8人在战败后被关押在了此处。

不过,由于我党向来是有优待俘虏的政策,所以这里的大多数人,最终经过思想改造,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被放出来重新做人。

然而,只有一个人,冥顽不化,不管教导人员如何进行好言相劝,此人却始终信奉反动派的那一套,还扬言只要放出去,就继续跟政府和人民对着干。

最终,眼看这个顽固分子无法进行改造,中央只好判决其死刑。

他也成为了被关押在“功德林”的八个黄埔一期生中,唯一一个被枪决的人。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特赦大会

神秘的“功德林”

在北京德胜门外,有一座叫功德林的庙宇。

清朝年间,京城的百姓之中,流传着一个传说,无论犯下何种罪孽,只要前去“功德林”中诚心拜一拜,祈求菩萨的原谅,那么就能洗清身上的罪孽,获得新生。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香火不断,十分受民众们的欢迎。

直到清朝末年,由于腐朽的清政府,压迫、剥削民间的一些志士,到处抓人,将许多人塞进了监狱之中。

京师的监狱瞬间人满为患。

于是,清廷就盯上了“功德林”,将这里的庙宇拆毁、佛像搬走,将其改造成了一处监狱。

一时之间,原本清净的寺庙,刹那间变成惨叫声连绵不绝的审讯之地。

功德林

后来,在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倒台,北洋政府又接管了这里。

虽然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可是这里却仍然是履行着原来的“职能”。

1915年,北洋军阀再次将其进行了一番改造。

在被北洋政府改造完毕以后,“功德林”变成了一个宛如碉堡一般的高墙大院。

从大门口进去,正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后面,坐落着几栋楼房,排列得极为严密。

透过窗户往里看去,里面光线十分昏暗,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铁栅栏,里面放置的有草席和审讯用的刑具。

看上去有些阴森恐怖。

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不知道有多少革命志士,都葬身在了这座阴冷的监狱当中。

其中,身为我党创始人的李大钊先生,正是在1927年4月28日,被盘踞在此地的奉军军阀头子张作霖,残忍杀害于此地。

从洗清罪孽的佛门重地,到迫害人民的罪恶之地,“功德林”的这番变化,真可谓是天翻地覆。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将其重新设立为“北京战犯管理处”,这才让它回到了原本改造人的、度化人的职责中去。

而在这里接受改造的,大多数都是在解放战争当中,战败于我军的敌方高级将领。

最开始,这里是由公安部直接进行管辖。

后来,因为一些高级战犯陆续获得特赦,此地的严密性开始下降,重新回归到了原本的职能范围,所以就由北京市公安局进行了接手。

为了帮助这些高级战犯重新在新中国生活下去,“功德林”还专门成立了接济救护站,帮他们找寻失去联系的家人,或者是给他们安置能够收留自己的去处,除此之外,还负责帮助其寻找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

这样的优待政策,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晚年范汉杰

也正是在我党的感召之下,大多数战犯都重获新生,重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当中来。

在这些战犯的名单当中,不乏可以见到一些在历史当中都留有名字的人。

这些人,要么就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国民党嫡系将领,要么就是军阀势力之中颇具势力的名将。

而最为出名的,就要数其中的八个黄埔一期出身的战犯了。

黄埔一期的八位战犯

第一位,就要数当初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获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在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北伐战争当中表现出色。

后来先后被任命为营长、团长、25师下属旅长、25师副师长等职位,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又参加了淞沪抗战、桂南会战,并且还作为第五军军长,在昆仑关指挥部队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立下了十分优越的战绩。

杜聿明

所以,在抗日战场上,杜聿明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的。

因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所以在许多前线战事不利的时候,国民党高层都会将他调过去,让他进行补救。

这也就让杜聿明得到了“救火大队长”的外号。

后来,在淮海战役之中,杜聿明被解放军击败,逃跑的路上被认出,将其俘获。

在功德林改造期间,杜聿明的态度还算比较端正,也充分认识到了曾经站在人民对立面的错误之处,再加上曾在抗日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极大的贡献。

于是,中央就将其释放,还让他做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

第二位,同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获的第12兵团中将司令,黄维。

晚年黄维

黄维是有名的“秀才司令”,满身都是书生气,曾被人评论只会纸上谈兵。

在进入黄埔一期的时候,黄维还和陈赓大将是同窗好友,只是最终两人因为信仰不同,而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在抗日战争中,黄维也曾有过较为突出的表现。

曾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

不过,在被关进“功德林”之后,黄维的态度极其恶劣,顽固不化,任凭教导人员和身边的同僚怎么劝导,他都不肯向人民和政府认错。

所以,直到1975年,他的名字才在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名单中出现。

第三位,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

李仙洲

1894年6月17日,李仙洲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较为贫困的村子里。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后来从黄埔毕业之后,因为在东征陈炯明之中表现优异,先后被升任为连长、团长、师长,几乎是两年一个台阶。

七七事变后率部赴华北抗日,8月参加南口战役。10月率部参加忻口会战。

之后又接连参加了抗日战争中的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和豫中会战。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战败被我军俘虏。这也让他成为了第一个被我军俘获的黄埔一期出身的将领。

第四位,国民党38集团军总司令,范汉杰。

范汉杰

范汉杰出生于1896年10月29日,是广东大埔人。

与杜聿明和黄维一样,被俘虏之前,是国民党的陆军中将。

相比于其他黄埔一期的学生,范汉杰的“学历”可以说要高出许多。

从黄埔一期毕业之后,他先后到陆军军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深造。之后出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等职。

在辽沈战役当中,范汉杰在锦州会战以后,逃跑的路上,被我军战士所俘获。

被关入“功德林”之后,范汉杰的改造态度也比较良好,他也成为了第二批被释放的“功德林”战犯之一。

在1960年出来之后,成为了一名文员,为老百姓和国家进行服务。

前面的四位可以说是这八个人之中名气最大的四个了。

宋希濂

后面还有曾任川湘鄂黔边区主任的宋希濂、曾任金华城防指挥的周振强、还有国民党少将曾扩情。

在这七位被俘虏的战犯当中,除了“秀才将军”黄维之外,其他六人的认罪改造态度都比较好,所以也都逐一得到了特赦。

而黄维也在被释放之后,在众多老友的劝告之下,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晚年积极改造,投身到为人民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

只有一个人,在被俘获以后,冥顽不灵,负隅顽抗,最终被中央下令枪决。

他就是邓子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德林关了8个黄埔一期生,最终7个人被特赦,唯有1人被枪决
建国后,功德林关了8名黄埔一期生,最终7人被特赦,1人被枪决
国军被俘一千多将领,包括九个黄埔一期生,他们都是谁?结局如何
功德林8位黄埔一期战犯,7名被赦1名被枪毙,周恩来:我没教好他
解放后,功德林关了8个黄埔一期生,最终7人特赦,唯有1人被枪决
1959年特赦,周总理提出要赦黄维,为何最终被众人驳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