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拍菊展(三)

封面·菊花名品“懒梳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2日,阳光很好,我想再去团城山公园拍菊花。毕竟,我们这地儿遇到大型菊展的机会并不多。有朋友说,在上个世纪的1990年代,杭州路口每年都会举办菊展。可那个时候我还在玩胶片机,不可以奢侈到抱了个海鸥DF1的铁疙瘩去很小资地拍菊花。当年我每月的工资也就50多元钱,后来涨到了100多元。但一卷胶卷得花30元,冲印费也得30元。一个月拍一卷,就没法养家糊口了。所以对那个时候的菊展,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家里人吃鱼卡了刺,头天晚上和我讲起,有些担心。早上儿子带她到医院做了一个很小的取刺手术,这就在电话里头交流了一阵子。本来想约老陈,但已经到了上午的9点半,于是想,还是一个人去拍算了,免得他有事,又不好拒绝,给人添麻烦。这次换了一台机器,尼康的DF,比D3X轻了一半。镜头用的是第三代的70-300,比大竹炮也轻了一半多。这就又带了一台索尼的半幅微单,α6100。

那天看中了一款E卡口的半幅标头,国产品牌,永诺。半幅头的价格比全幅头贵了差不多一倍。我的印象中,永诺和唯卓仕是国内两个唯一能够出自动对焦镜头的生产商,产品价格比原厂要便宜很多,而且也很好用。以前半幅机用全幅标准镜头,总觉得有些别扭,这次有了半幅头,便赶紧下单入了一支。这天也把它带去试试。总重量还是比头天带的相机和镜头要轻。

这个鬼天气搞得人很不适应。先头已经将冬衣翻了出来,现在又得穿衬衣。太阳照在身上,很热,而且,光也很硬。在团城山公园外,停了好几台大型货车,往车下卸菊花。头天我和老陈也见到过,但是没留意。这天到公园左手边的草坪上去看一个展台,听到两位司机说话,一口的河南腔。心想,该不是开封过来的菊花吧。我知道,菊花是开封的市花。赏菊最好在开封。其他可与比肩的便是洛阳的牡丹和武汉的樱花了。当然,还有一个城市,说与花有关却也不是太雅,这便是婺源的油菜花。油菜花也可以算成“花”吗?我真的不知道。

对着阳光吃力地看了看车牌,豫B。拿了手机一查,果然是号称“八朝古都”的开封。我去过开封,印象有好也有不好。不好的不怪开封人,因为我素来不喜欢平原地带,一望无际,单调枯燥。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看山都会嫌过于平坦而感到不愉快,看田野则更是如此。开封就在华北平原的边边上,每次走过这一带,我都昏昏欲睡。不过,我喜欢开封的胡辣汤,很对味,好喝。然后有一次我们去开封府游玩,门口看到一位老人教太极拳,虽然我一点都不懂太极,但这位老人一招一式,满满的大师范儿。所以我也喜欢开封打太极拳的老师傅。

开封还有一座高仿的“清明上河园”。当年我对古建的看法有些极端,觉得这些伪建筑没什么参观的价值,在里头晃了一圈就出来了,一张照片都没拍。今天想起来有些可惜。它的门票很贵,120元。60岁以上的老人半票。就这么匆匆地出来,冲着银子看也感到很亏。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不喜欢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不过,下次去不会这样了。因为你不可能经常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去游玩。

前一天看到的菊花品种不是很多,而随着一车一车菊花的运来,各种比较好看的菊花渐渐多了起来。但正如昨天我在公号文章中说的那样,尽管可以看到形态非常完美的花株,但却没法将它单独拍出来。要找到它们并能够拍好,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后来在这座公园的牡丹园一带,正在布展。这个地方有单独的花株,也就是一个花钵只有一枝花,而且花盘也挺大的。只是,策展人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事,我觉得效果很不理想。

早前黄石举办国乒节,正碰上团城山公园扩园开放。那一年征集了很多名人以及著名书法家的题字,在墙上做成了碑刻。它们集中在两块地方,一块在墨痕斋长廊,一块在牡丹亭长廊。现在,策展人把单独植株的菊花放在了牡丹亭。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你想啊,前面摆放着菊花,后面是文人骚客的风雅的题壁,多有韵味呀。但他们却做了好几张巨大的印刷品的画,把碑刻给遮挡了。不是说画不好看,而是我认为,碑刻的文化气息更为浓厚一些,加上菊花,两相映照,也更为古雅。碑刻的空隙是墙壁,上面还有一些绿植,菊花的背景也显得比较自然。

现在用印刷品的画给挡住,然后做了三级台阶,把菊花一钵钵给摆上去,我对正在布展的工头说,这样设计不好,像是给墓茔上供一般。工头白了我一眼,也不理睬。说个不吉利的话,真的搞得像一座座灵堂。当然,我只是说说而已,也管不了。决策权在举办方的手里头,它想怎么做,你没法置喙。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一个决策人刚愎自用,以为自己做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我喜欢拍花,但我更喜欢拍人。同样,自然生长的花的环境与办展览的花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自然环境中,人是自由的,他们的所有行为举止,都较少地受到限制。这样一来,游人的表现也非常真实。但在展区,人的行动并不自由,所以他们放不开,人的表情也就显得呆板。我之所以带了一个半幅的标头,就是想用它来拍人,但想法实现不了。人家都一个个排着队在那里等着拍照呢,匆匆跑上去就下来,看起来不生动。

不过,我还是拍了几张。心想,等到正式开展,带个24-70的头子来,专门去拍人。我认为,这款镜头堪称扫街的利器。只是你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拿它来扫街,因为镜头太大,太夸张,会吓着人家的。在景区便不会引起注意。

下面是这天(10月22日)拍的一组菊花和游人,其中的一张我觉得很满意,是一个小女孩和她妈妈坐在湖边的栏杆上卖一束一束的花。孩子在看书,妈妈在看手机,可见生意并不怎么好。光照在娘俩身上,很是动人,她们比我拍的菊花好看。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文坛]黎汪洋的随笔《团城山公园看菊展》
来开封龙亭公园一起共品千年古都的神韵
开封龙庭35届菊展行(2017-10-28)
老建筑里听老歌v
看菊花去
【湖北武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