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园风貌】威海路590弄77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实录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前言

百年间,张园历经沧桑变化,从“上只角”的高档社区再到“七十二家房客”,张园不仅是整个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的载体,也是上海一代人民难以忘怀的集体记忆。

威海路590弄77号,俗称“张园77”号,位于张园内北侧泰兴路西侧,建筑东立面贴临道路,南立面及北立面均有较大的开敞空间,西立面与相邻建筑贴建。

△ 修缮后的“张园77号”

筑概况

△ 张园俯瞰

“张园77”号是张园西区城市更新项目中保护等级最高的建筑之一,该建筑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的新古典主义,局部具有巴洛克风格特征,并且也能看出融入了大量的中式建筑细节。“张园77”号具有明显的对称立面的特点,穹顶中轴线等比例布置表现出强烈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门窗套、立面装饰灯位置可见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 1921年南立面图纸

△ 俯瞰张园77

建筑南立面对称构图,中心为圆形小厅,上覆蓝绿色穹顶,外墙现状为黄灰色水泥砂浆粉刷,台阶为花岗岩。底层有敞廊及铁艺栏杆,水泥方柱有盾牌花饰,檐口有齿饰,具有巴洛克风格特征,敞廊隔墙为清水红砖。屋面为红色机平瓦屋面。

△  标志性穹顶

△ 南立面入口

△南立面花饰

东西立面外墙为红色清水砖墙,一层木百叶窗保留情况较好。

>滑动查看

△ 东立面照片

△ 修缮后西立面照片

△ 中庭照片

建筑室内沿用了中西合璧风格,巴洛克元素并不明显。南侧会客厅是住宅重要的社交场所,也是室内装饰的重点所在,房间内部有传统的中式长窗、板门、木隔断墙,西式门扇窗扇、壁炉等装饰有精致的西式花纹,天花平顶装饰有经典的束状线脚等,中西风格并存。

△  底层会客厅壁炉原貌

△ 出白后的壁炉木雕细节

>滑动查看

△天花线脚施工中

△原底层会客厅

△ 原二层室内

史沿革

1921年,花旗银行的买办王俊臣购得该地块,随后聘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GRAHAMBROWN&WINGROVEARCHITECTS(A.R.I.B.A.)进行设计建造,后被广东籍富商骆义奎买下。解放后公私合营,收归国有,大楼被多家公司机构作为办公楼使用,直到2015年底迁出,建筑处于空置状态,并于2017年进行了一次全面保护性修缮。2021年开始规划实施包括“张园77'号在内的张园整体保护性修缮。

△ 张园77号修缮前

△王俊臣于张园77号拍摄全家福照(摄于1932年)

建筑师:

英国建筑师格拉汉姆·布朗(Graham-Brown)与温格罗夫(G.C.Wingrove)两人曾供职于英国思九生洋行,1921年卜内门洋行新楼即为两人设计。此外两人以独立设计的方式设计过住宅建筑,如延安西路64号嘉道理住宅。

缮过程

根据《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保护等级为二类的优秀历史建筑,其保护要求为: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张园77”号的单体各立面、天井、中庭为外部重点保护部位,建筑内部格局、外廊、门厅、楼梯及其他原有特色装饰为室内重点保护部位。

△东立面历史图纸

△水泥石灰砂浆预制拼装窗楣

按照设计要求,本次对“张园77”号的修缮内容包括:

结构加固,排除安全隐患,满足功能需求

由于受后续张园地下空间深基坑施工影响,需在地下空间开发前先对房屋基础进行预加固,将其天然大放脚浅基础托换为深基础(桩筏基础),即将原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改为筏板基础,筏板下布桩(钢管桩)。

△  地基梁及筏板施工

△ 锚杆静压钢管桩压桩施工

△基础托换

本次不改变原结构体系,对原上部结构进行修缮加固处理;将原二、三层现浇梁板予以置换,同时将木结构坡屋面置换为钢结构坡屋面;结合建筑平面布局,根据历史图纸恢复原西侧过道。

建筑外立面和室内重点保护部位修缮

对于有价值的建筑构件,根据现状予以全部保留或留样保留:如木楼梯栏杆立柱、壁炉等保存较好的构件,整体单元完整保留,经过处理后直接利用;如花砖地坪、木门窗套等构件采取分块切割后编号保留,经处理后也可用于后续风格性恢复;留样保留的构件,如灯盆、外门窗扇,同类型留样5个,或者如天花线脚、木挂镜线等,截取单元留样5个,后续仿照留样构件制作仿制件。

>滑动查看

△  原外廊

△ 基础托换中

△外廊花砖切割清理后重新铺贴

△保存各类构件的仓库

△保存各类构件的仓库

△屋面施工中

整体环境改造,提升商业空间功能

张园77号的总体环境设计定位为: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城市开放节点。

结合张园地区总体规划及景观的设计目标,将原居住功能调整为商业功能;开放建筑南侧场地作为公共广场,保留建筑南侧为主要主入口,东立面开设辅助入口;拆除各部位后期加建部分,拆除后期改建的屋面,恢复坡屋面。

△ 南侧公共广场

△西区分布图 

来源: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建筑可阅读:北京东路上的这幢老建筑,有着上海现存最长的清水红砖外墙
品读上海|徐泾蟠龙古镇保留历史建筑修缮实录
新泰仓库修缮实录:苏州河畔工业遗产的使命再筑
建筑可阅读|复古又摩登! 苏州河边的这幢百年老公寓,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
建筑可阅读丨上海总商会大楼: 历史建筑开启苏河湾复兴之路(作者:秦雯)
古建筑装饰 (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