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名胜|河南·半扎寨

半扎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城南约17公里的蟒川镇半扎村,坐落在东西走向的石岭上,地势西高东低。寨子狭长,石岭南侧的万泉河和北侧的北小河绕寨而过,两条河在寨子东侧交汇,为半扎寨提供了天然屏障。

半扎寨曾经的辉煌,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

半扎寨西寨门 陈克彦 摄

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南方的茶做成茶砖后,经内陆水系运至湖北汉口集中,溯汉江至襄阳,然后舍舟登陆,改用畜驮车运。进入河南后经南阳的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然后延伸至中俄边境口岸。三鸦路为宛洛古道翻越伏牛山脉的一段捷径,而半扎因位于三鸦路上洛阳、南阳距离之中而得名。

在过去人烟稀少、匪盗横行的年代,半扎寨是晋鄂古道上的重镇、宛洛古道上的驿站,是过往商旅必然停歇的站点。因先有古道沿万泉河北岸而行,而后沿道边盖房建店,所以半扎的主街只有半边,由半拉街的4个小村连在一起就成了半扎古村。

古石桥 陈克彦 摄

“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一句至今流传的谚语,揭示着半扎曾经的辉煌。

半扎寨内古道因前些年修路被完整地压覆在水泥路面下,而寨东半扎古桥桥面青石上及桥东南侧小山坡上遗留的深达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车辙痕迹见证了明、清时期半扎寨的繁荣。

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南来北往在此歇脚的商人日益增多。为防匪防盗,清同治四年,半扎筑起寨墙。半扎寨东西长约930米,南北宽150米至300米,寨墙周长约2300米。寨南北两侧以天然河道为屏障,沿河谷自下而上以石筑墙垒护,东西两侧则积土筑墙,在石龙岭山脊上形成较大面积且相对平整的场地。

由于半扎坐落在石岭上,在寨内几乎看不到寨墙,从寨南的万泉河仰望,高达十几米的石砌寨墙矗立河旁,使得半扎寨具有似城非城、似寨不见寨的特点。

半扎寨主街上的文昌阁、关帝庙和民权小学旧址 宋乐义 摄

西寨门往东约百米,街道分为南街和北街,南街位于万泉河北岸,是半扎寨的主街,也是曾经的万里茶道。寨内有樊光明宅院、关帝庙(山陕会馆)等建筑,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有40多处。主街北侧的一排老房子由石头和土坯建造,大门门板上依稀可以辨认“粮行”等字迹。

从寨内主街穿行,除了看到南侧落差极大的万泉河在汩汩流淌之外,看不出这里是一个古寨。主街中段南侧,依着路沿下方的寨墙有一条通往万泉河的石头路,这里曾经是村子的南寨门,现在还存有寨门石基。寨门较小,原是为了方便村民下到万泉河内取水、洗衣。

青龙嘴里吐泉水 陈克彦 摄

万泉河的河床包括村南坡岭的下面都是石灰岩,上游和本地的水无法渗入地下,从桥头、河床或岸边化身一股股清泉涌出,有万泉汇聚之象,万泉河是以得名。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南门外河流对岸石崖上流出的一股清泉,古人用青石刻凿一条带石槽的老龙头,泉水从龙口哗哗流出,泉水甘甜清冽,涝不增,旱不减。

寨东的半扎古桥修建于明代,是双孔石拱桥,中间的桥墩立于万泉河床的岩石上,南北两侧的桥基则依托两岸的岩石修整。

桥头有石碑一通,落款:“大明泰昌元年冬十月十八日重修……”桥面的石板早被岁月磨得光滑。时至今日,这座桥还是半扎村往东的必经之路。

文昌阁 陈克彦 摄

这里的关帝庙又叫陕山会馆,是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资助而建的。关帝庙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戏楼、拜殿等,保存的近现代建筑有东厢房10间、西厢房11间、民权小学大门3间,共约40多间。文昌阁位于关帝庙的西南角,横跨半扎古道,下面是用石条砌成的四方平台,为文昌阁台基,平台下建有过街门洞供车马行人通过。门洞西侧上方的石匾上刻有“迎风”,东侧的石匾上刻有“培脉”及“河南直隶汝州归仁里半扎店”等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04.12 河南 平顶山 郏县临沣寨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朱家峪
《青青河边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万泉河水清又清》歌曲串烧
2018年2月10日顺昌元坑古镇的文昌桥,文昌阁,关帝庙游
丽水堰头古村,千年古堰风景如画,一个个惊喜等你来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