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花卉||菊花

咏菊花

鸣庐

秋色春光景不同,

东篱怒放菊花丛。

休嗟千古登楼赋,

堪羡当时落帽风。

我辈几曾伤岁晚,

人生未肯叹途穷。

一场花事须珍重,

切莫留连旧日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从东晋陶渊明吟咏菊花,菊花不仅成为隐逸的象征,更成为历代诗人不断吟咏的对象。菊花名列十大名花,同时还与梅花、兰花、竹子并称“四君子”。明代黄凤池《集雅斋画谱》中载有《梅竹兰菊四谱》,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中国古代常常借助具体的物象来传递表达人的主观意志,所谓君子比德,此之谓也。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上追求“天人合一”,因此许多花卉植物被人格化,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如梅之高洁傲岸,兰之幽雅空灵,竹之虚心直节,菊之冷艳清贞,皆如是也。

菊花原产我国,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已经有长达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礼记·月令》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花。”这里的“鞠”就是菊。菊花别称极多,如黄华、黄英、黄蕊、黄钿、金英、金茎、金蕊、金钿、九华、节华、寒英、冷香、傲霜、东篱等等。菊花最早进入文学作品始见于屈原的《离骚》,其中有诗句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周处《风土记》称菊“生依水边,其华煌煌,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三国时期钟会作有一篇小赋《菊花赋》,总结了菊花具有五美:“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菊花至陶渊明开始成为隐逸的象征。

菊花还与民俗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重阳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就是赏菊、饮菊花酒。唐代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诗即为明证。晋葛洪《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不仅可以长寿,还能消灾,如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皆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菊花与重阳节文化在唐代一同传至日本和朝鲜,对两国文化影响深远。现在菊花已经成为日本皇室之花,皇室徽章图案由菊花和罗盘的图样组成,象征着皇权永固,统领四方。

菊花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也很早就被人们所认知,如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菊花甚至能进入菜谱,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载:“采紫茎黄色正菊英,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候饭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年。”菊花的药用价值巨大,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菊春生夏茂,秋华冬实。倍受四气,饱经风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并记载了菊花的药用功能:“治头目风热,风旋倒,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

菊花最早进入文学审美视野始于屈原,但真正开创菊花审美内涵并使之定型的则非陶渊明莫属,正如辛弃疾所说的“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屈原以后,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菊花诗词,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是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两句诗已经使“东篱”不仅成为一个诗词重要意象,更成为菊花的别称。菊花诗最大气的当属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不仅大气,而且带有一种霸气和杀气。黄巢还有一首《题菊花》同样也写得辞采壮伟、气魄雄伟:“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代元稹的《菊花》诗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晚唐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宋代的千古才女李清照也喜爱菊花,她有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众口流传,堪称咏菊诗的代表作:“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为宋代才女代表的朱淑真有一首《黄花》,其诗曰:“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以菊自喻,表达了其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宋末元初遗民郑思肖有一首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这首诗明显袭用了朱淑真的创作思路,但境界或有过之。因此知名度竟然高过了朱作。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首《咏菊》诗,简直就是一首向黄巢致敬之作:“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菊花形象很早就成为古人生活中的装饰图案,在东汉墓中即发现有簪菊花的女俑形象,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以菊花图案为主的壁画。晚唐五代时期已经有菊花入画的记载,不过在北宋以前,菊花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题材,而是与其他禽鸟花卉在一起。《宣和画谱》中即有以菊花入画的记载,如南宋朱绍宗有《菊丛飞蝶图》。元代以后,随着文人花鸟画的兴起,菊花开始大量进入绘画领域。到了明代,“四君子”题材的画作日益增多,如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绘有一幅《菊石图》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明代王谷祥的《翠竹黄花图》师法文徵明,勾花点叶以成菊、浓墨撇写以成竹,笔墨潇洒,如大匠运斤,随手成形,风姿绰约。再如明代陈洪绶《瓶花图》也是以菊花为主图,他还有《玩菊图》等画作传世,明代画家徐霖有《菊石野兔图》。明代唐寅有《菊花图》,明代吕纪有《桂菊山禽图》,明代徐渭有《菊竹图》。

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有《五色菊花图》,清代郑燮有《甘谷菊泉图》《墨菊图》,清代王铎有《兰竹菊图》,清代著名宫廷画家余稚的《花鸟图册》中有菊花图。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瓶菊图》《菊石图》,清代画家石涛有《竹石菊图》《菊花图》,清代李方膺有《菊石图》《墨菊图》,清代蒋廷锡有《菊石图》,清代沈铨有《锦鸡菊石图》,清代钱维城有《盛菊图》,清代赵之谦有《篱菊图》《菊石图》,晚清画家黄山寿有《竹篱菊石图》《菊石游鱼图》等。近现代以降,画过菊花图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如吴昌硕有《秋菊傲霜》《秋华图》,陈衡恪有《菊石图》,蔡铣有《秋菊白鹤图》,陈半丁有《菊花图》,高剑父有《秋菊》,于非闇有《秋菊图》,齐白石有《秋菊》《菊酒延年》,潘天寿有《葫芦菊花图轴》《西风黄菊图》,李苦禅有《缤纷浓于二月花》,娄师白有《黄花时节》,吴冠中有《山菊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在天地一片肃杀的寒秋傲然盛放,天姿高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文人自古形成的悲秋情绪,给肃杀秋意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并且具有观赏性。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再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书写描摹,使得菊花成为君子之花、隐逸之花和长寿之花,最终形成了意蕴丰厚、寓意美好的菊文化。

易程文化传媒

传统||艺术||书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名家画菊作品欣赏(4)
历代名家画菊
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名人画菊,精彩纷呈!
?大饱眼福!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赏梅兰竹菊四君子,品味中国骨子里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