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别小汇总

景别小汇总

U 兔 2012-12-26 13:25:39
记得有一位“专业”主讲去“我们和电影有个约会”为大家讲电影的时候这样说过:“给大家讲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那就是景别。”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一时传为无数次茶余饭后的经典段子。其实景别作为电影语言的重要部分,确实挺有讲头的,只是这样藐视大家的段位,即便无心也足够吐槽了。

下文也不是什么教材类的东西,只是最近在翻译Movie Speak 作者Tony Bill 一书发现原来景别可以分得这么细。所以大家一起看着玩玩,毕竟这种分类不是完全清晰的。而且即便是完全分不清这玩意儿的叫法,也不怎么影响看片——电影语言这东西可以从很多层面听懂。


百度百科粗略地上把景别分为5种,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26540.htm。没有大错,只是不够细而已。通常景别可以分到9种甚至更多。有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宽特写、全特写、中特写、极近特写等。

1、全景镜头,也叫全身镜头,通常是指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出现在画面当中。也可以用于两人或更多人同时出现在画面当中。有利于交代周围环境也可以由景深的不同交代更多的东西(比如背后即将出现危险、画面边缘的人物与中心人物的关系等等)。非常常见,无需赘言。
《将军号》其实非常喜欢他坐在车轴上一上一下的镜头
his wedding night


2、中全景:取景框中只呈现从头顶到膝盖的部分。(也很常见啦)这种镜头通常比较平实,跟我们在附近观察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看到的视角范围基本一致,所以镜头语言通常不那么强烈(当然,所有的情况都不排除意外,非常欢迎一起举例讨论)
《邻居们》基顿比较矮别人都到膝盖以下了,他只能卡到膝盖以上


3、中景(medium):取景框从头顶划到腰带附近及至膝盖以上。通常就能对人物的表情看得比较清楚了。
the goat

the goat 看出基顿的表现力了吧~


4、中近景(cowboy):头顶到腰,也就是基本上只是人物的上半身出现在取景框中。对表情的要求更高,合理的使用配合手部动作会让画面很生动,因为这时人们的视角落点基本就在脸上和手上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或者可以凸显周围对中心人物尤其是面部的影响,比如画外有人在中心人物脸上搓了一拳)。
the cook(随后基顿跳了个囧舞)

the cameraman 这个猴子太抢戏了

中景原来可以盛下这么多人。。。囧


5、近景(two Ts):头顶到胸部。通常需要注意动作幅度,因为上肢的动作很容易出画,所以需要在镜头前设置较为精准的表演位置,景别越小,对人物的空间局限也就越凸显了。
the goat(其实这个图不太准确)基顿较少有更近的镜头


6、特写(close-up):上至头顶,下至胸部和肩膀中间,这段范围就可以叫特写了。尤其是涵盖了整个肩膀的镜头,有人也称之为宽特写(通常包含领口)。基本上到了特写的景别,中心人物的手臂就不会出现在画面中了,所以基本上全靠面部表演。通常特写的表现力比较强,在大荧幕上看到高质量的特写画面还是很爽的。下面几种特写的进一步分类。
psyhco没时间啦,要不一定再截个更恰当的图


7、全特写(choker):镜头中没有肩膀的部分,只有头部和脖子,甚至脖子也只有部分出画。英文的“choker”(直译为缠绕在脖子上的窒息物、短项链、宽领带等)。Movie Speak一书有吐槽编剧在写剧本时会很外行地加上“extreme close-up(大特写,缩写为ECU)”的注释,意在告诉导演这里需要一个全特写。但是如果导演真的在片场说“来个大特写”那么会显得很业余的。这个词还有一种说法是“screamer”,个人猜想是不是这个说法来自向希区柯克的Psyhco啊。因为一说到这个词,脑子里浮现的立刻就是上面那个镜头。

8、中特写(brodkin):脖子以上的、比全特写更近的特写镜头。通常只有头,甚至有时头发也被cut掉,只有面部出现在取景框中。这种特写一般的震撼力还是很强的,记得以前有一种“美国大特写”的说法,但是没查到具体有这么翻译的,所以不推荐使用了。Brodkin一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纽约使用,根据Movie Speak的说法:“这种特写镜头在赫伯特·布劳徳金(Herbert Brodkin)的作品中相对比较多见,他的连续剧《防御者》(The Defender)和《为了人民》(For the People)都从文本上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全特写。”所以也就拿这位作者的姓氏来命名了。
越来景别越小了


9、局部特写(double brodkin):只有部分面部的特写(通常指面部,当然也有手部特写等表现身体其它部位的局部特写镜头)double brodkin当然是brodkin的升级版,如果是正面镜头,一般指是从鼻尖到眉毛这一部分(眼睛的表现力最强嘛)。



基本看到的就是这样,再有什么好玩的内容随时添加,不确切的内容敬请指正,欢迎大家举例吐槽加交流。电影语言实在很丰富,难有定论,比如在电影的早期是没有特写镜头的,也不知道谁第一个想起来把脸拍得那么大,这种大头照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一定起到了非常惊人的视觉效果,这不,后来越来越近(以后是不是只能电脑特效或者显微镜拍到毛孔里了呢。。。)。电影语言也正是因为不断发展、创新才这么好玩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语言你“听得懂”吗?
原来开幕式这么美,却有40亿人看不到!!!![转帖]
用专业的眼光看电影,教你认识大片中的景别 当一个有眼光的合格观众!
05. 模仿剪辑,学习笔记
琉璃阁:拍摄樱花的实用小技巧,赶快收藏
二十九,视频号中如何去选择镜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