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浦兴路街道 | 写在社区演播室开拍时

美丽浦兴

来自社区演播室的报道

▲ 正在录制第一期“美丽浦兴”节目

录制社区演播室之“美丽浦兴”第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还是来到社区里听老百姓给我们讲故事,谈变化,诉心情。

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小编突然回想起九年以前浦兴路街道十周年庆我们走访上百个单位,听几百个人讲故事的情景。这些人的故事陆续被编入街庆文集《 <大爱> ——来自一个社区的特别报告》。

后来,我们请叶辛先生给这本文集写序。他说,这是“一本形象地展现上海新型小区文化的书。书里有对小区环境和风光的赞美,有对小区人际关系的感叹,有今昔对比,更有对小区种种生活形态的生动描绘。”

转眼浦兴又要进入新的十年。围绕“大爱浦兴,美好家园”的目标,社区进入“美丽浦兴、幸福浦兴、文化浦兴、平安浦兴”再升级的阶段。这期间,唯一不变的还是所有浦兴人对社区点滴的深情厚意。从社区演播室里,我们能感受。

今天,一起来看叶辛先生当年的文字,感受文学褒扬美好的力量。

1990年,我从遥远的贵州山乡调回上海,在浦东的潍坊新村,先后居住了八年时间,在这一段不长不短的人生旅途中,我有幸目睹了开放、开发的浦东,最初那些年里的变化。张扬路旁边的村庄,一天天消失了;文登路那一侧的大片原野和土地,耸立起了一幢一幢楼房。连文登路的路名,也改成了东方路,出现了更宽阔的马路,出现了耸入云天的高楼。我受这些日新月异变化的影响,写过一篇名为《浦东季节》的散文,描绘了浦东在一年的四季中带给我这个文人心灵的感受。我在这篇散文里希望,浦东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同时,应该想到规划绿地,绿地上该有浓荫密布的树林,林子里还应该有鸟语花香。说心里话,提笔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只不过是我一个作家的想象和遐思罢了。但是,没有几年,这些景观都一一出现了,无论是绿地、是世界公园、是东方艺术中心,都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份。

那几年里,潍坊新村,和虹口的曲阳新村,和徐汇的田林新村,是上海这块土地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小区之一。上海滩,在人们的眼前,在所有中老年的上海人心目中,还仍是我们的作家、我们的影视剧无数次地描绘过、刻画过、棚棚好生地展示过的以弄堂、以石库门为主组成的城市。从以鲁迅先生为首的一大批老作家为代表,很多三十年代曾经生活在上海的文人,都写过弄堂,写过亭子间,写过石库门,光是以《亭子间搜搜》等名家直接取名的作品,就能数出好多。鲁迅先生一本有名的杂文集,《且介亭文集》,其实就是把“租界里的亭子间”写下的文字,各取消一个偏旁,定下的书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二十世纪的上海,就是以弄堂,以石库门为主组成的城市。这一印象曾经深深地烙在几代上海人的感觉之中。

既然上海人都住在弄堂里,既然上海人都住在石库门式的房子里,于是也便会产生石库门文化、弄堂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衍生出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一影响了几代人的景观,就在浦东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上海人的眼面前,逐渐地发生了变化。

当我在自己的长篇小说中,明确地讲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上海,是一座以弄堂石库门为主的城市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则是一座风景各一的小区组成的城市。成片的楼群中有小区,郊野的别墅群落组成了小区,颇有历史风貌特色的老建筑式小区,动迁到近郊的居民们也都进入了由绿化、有流水的小区。上海人仿佛大梦初醒一般睁大了双眼,感叹到了居住环境、栖息之地的变化。先是熟视无睹的老虎灶消失了,继而是酱油店,粮店找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而一条条长长短短的弄堂,一幢幢青砖、红砖的石库门房子不见了,要想细观一下石库门,绝然要跑到“新天地”去了!

而新村小区,则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市中心,出现在每个大小不一的开发地段,出现在近郊和远郊。上海人说起自己的居住地,开口闭口讲到的,就是小区,就是小区的绿化率,就是小区的地段、范围、交通。再有就是,小区的文化。

“《大爱》——来自一个社区的特别报告”这本书,就是一本形象地展现上海新型小区文化的书。书里有对小区环境和风光的赞美,有对小区人际关系的感叹,有今昔对比,更有对小区种种生活形态的生动描绘。

浦兴社区,是在跨越世纪的年代出现在浦东大地上的一个新型社区。在这个社区还发生的一切,正在形成上海的小区文化。而展示这种文化的魅力,展示这些文化现象的多姿多彩,正是在展示上海新的人际关系,展示今天上海人的激情和畅想。瞧,在浦兴社区,无论是公共文化的服务设施,是关心社区老人,是小区提倡的志愿者精神的文明管理的模式,都在告诉人们,社区文化,已经不同于上一世纪上海人津津乐道的弄堂文化、石库门文化。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浦兴人拿起笔来倾诉他们对社区生活的点滴真切感受,给我们送来的,犹如拂面的春风,是真正来自小区里的文化信息。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有的是退休老师傅,退休的老职工,有的是杂货店主,有的是居委会干部,有的是中学校长,还有的是中学生……一句话,全是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

正是他们,通过《大爱》这本书,给我们形象地诠释了今天上海人的形象。

新上海人的形象。

是为序。

(来源:浦兴协商居民自治  实习编辑:马安琪 编辑:王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最温馨的石库门
丁慧| 弄堂情结(06.8.15)
上海游灵感飞扬的石库门弄堂--田子坊
上海老城隍庙
上海人讲石库门弄堂里的故事
休闲随拍|上海石库门弄堂-今潮8弄-(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