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乡村振兴的乐山探索

从最初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到如今规模化打造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四川省乐山市乡村旅游以独特的生产模式,以绿色健康农村生活方式为体验成为新型旅游业态。这一“乡村 ”的旅游模式,满足了游客日益旺盛的个性化、多样化乡村旅游需求,并大幅促进周边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的多元化经营,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具活力的旅游板块。

“乡村 旅游+N”,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每到丰收季,走进井研县百里产业环线,千树万树挂满橘。放眼望去,颇为壮观。

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多经站站长陈艳灵告诉记者,井研百里产业环线采取“大园区 小农场 入股农户”抱团发展模式,以分包、转租、转卖和返租倒包等方式,整体流转给农户和业主经营。据陈艳灵介绍,在环线上,井研县以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大量的撂荒地和旱地,发展以“粮食、水果、蔬菜、畜禽”为核心的粮经复合农业。“在百里产业带里拥有标准化柑橘科技示范园区、果畜循环、果渔循环等特色园区,带动覆盖区10万农户增收致富。如今,环线正在形成多形态、多业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从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向粮经复合模式转变;通过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逐步融合,为井研农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2019年1月25日,“2019研溪湿地·乡村振兴”橘颂文化节在井研县研溪湿地举行。以橘为媒,以节会友,现场气氛热闹非凡。”研溪湿地工作人员瞿安鹏回忆,2017年5月,茫溪河生态补水项目——井研县研溪湿地公园正式动工建设,由北到南跨越研城镇宋高山村、建新村和千佛镇共裕村、瓦子坝村,占地面积达到2640亩。短短一年时间,荒山变身千亩河湖、水草绿地、廊桥栈道。“公园绿地面积88.7%,围绕‘一园、两心、六区、八景、多节点’综合打造,共分布了11个景观节点和32个次级节点。公园水域面积达到800亩,蓄水能力达到100多万立方米,可每年分6次向茫溪河补水600万立方米,全面提高茫溪河流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等生态服务功能。”一到周末、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漫步其间,山风伴着果蔬的芬芳,让人找到久违的休闲与轻松。

近几年来,井研县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国学之乡”、“盐浴之乡”、“柑橘之乡”、“农民画乡”、“垂钓之乡”,逐步融入了乐山全域旅游大格局。瞿安鹏说,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使得以往单一的乡村旅游生态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举办橘颂文化节,充分挖掘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在橘颂文化节的牵引下,井研县逐步扩大乡村休闲旅游规模,推出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返乡就业,积极投身于乡村旅游行业,能有效改善部分农村‘空心村’的问题,有助于留守儿童、留守夫妻、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升当地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荒废的农地发挥“效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从中心城区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即可抵达果森林采摘基地。昔日闲置的荒地变身为种植区,一株株蓝莓如玛瑙般晶莹剔透,一眼望不到头。

果森林采摘基地位于乐山市中区剑锋乡,整个采摘基地占地200多亩。在都市农业示范带总体规划中,剑峰乡位于示范带的最末端位置,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不具区位优势,但它紧临剑峰水库,良好的水源,碱性的土壤,特别适合水果种植,因此成为了乐山都市农业示范带的核心区。

“这些蓝莓从枝头摘下来就可以直接进嘴。基地里除了蓝莓,还有火龙果、黄桃等新鲜瓜果时蔬。”乐山果森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宋贤告诉记者,2010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们承包了100余亩农地,并引进种植技术专做蓝莓、火龙果的生态种植,让荒废的农地发挥“效能”。

通过四年的探索,基地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产量逐步提升。2014年,基地采用生态式的管理,通过育苗等途径将火龙果的种植不断扩大。看见基地被大众所接受认可,宋贤开始大量流转土地,通过采摘体验、认购果树的方式吸引游客到此采摘。慢慢地,基地的蓝莓产量达1000余公斤,收入可达20多万元,游客也可在采摘园里体验到乐趣。

之后,宋贤不断考察市场,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通过果蔬套种,既节约耕地,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记者看到,在基地里除了黄桃、冬桃、车厘子等果蔬,还有嘉宝果、黑番茄等新品种。“试种后感觉效果很好,产量也不错,尽管基地采摘鲜果时蔬收费并不算便宜,但回头客依然不少。”宋贤介绍,基地设有儿童乐园、野外露营、垂钓区域。赏花、采摘、垂钓、烤肉、露营,一年四季给城里人提供了体验农趣的场所。

“采摘基地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还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也为就地就近务工提供了条件。”乐山市中区剑锋乡桂花村支部书记闵志均告诉记者,从生态养殖到野外露营,依托现有资源,将当地特色产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把游客吸引进来。“既解决了村里的土地闲置问题,又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剑峰乡共和村61岁的村民彭素华告诉记者,平时在基地除草、打扫,除去土地流转租金外,每月还能挣1000多元工资,“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比在外务工划算。”

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扶贫办把“乡村旅游”列入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乐山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推进 “乡村旅游”发展。

日前,乐山市委市政府印发《乐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乐山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思路明确,发展路径清晰,相关战略部署开始推行。

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733.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9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9%和16.06%。其中,列入统计的乡村旅游点,2018年接待游客2649.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54亿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82%和11.51%。

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总规划师刘晓芳表示,目前,乐山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是补齐乐山旅游发展短板,实现全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乐山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与遗产旅游互补整合、错位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具备成为乐山旅游全域发展‘第三极’的潜力。”刘晓芳表示,近年来,乐山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仍然存在发展限制。未来,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将以乡村文化的多元挖掘和活化传播为特色,以现代乡村旅游生活方式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收益提高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品质,塑造产业品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管理和运营机制为途径,推动乐山市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最终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结构转变。据刘晓芳介绍,乐山市政府把乡村旅游看作乐山旅游第三极进行打造,推动并给予客流的分流引导,乡村旅游所占市场比例不断攀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山:产业化铸就农业发展强大“引擎”
平凉华亭:林麝养殖成规模 乡村振兴有产业
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的100个盈利点
草莓生产基地怎样做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台山芦荟庄园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如何结合旅游做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