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博展览|展览手记:手工之美活在当下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品《羽化》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

展期:2019/1/12 - 3/17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

【写在前面】

又美又有内涵的展览和展品总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展出两月有余,将于3月17日闭幕。

在此,特别温馨提醒大家,想要看展,本周末是个机会哟~

分享一篇策展手记,以及该展览中方设计师的美图,方便大家为看展做“功课”~

法国羽毛制作艺术家奈莉‧萨尼耶作品《花冠》(局部)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通过中法两国手工艺大师们的作品呈现两国当代手工艺术的创作状态,也借此提出关于如何保持传统手工技艺当代活性的思考。

手工是人类最原始的行为之一,通过手创造出工具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手工虽为“工”,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考工记》所云“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便是对手工创造的至高评价。而手工者,也非仅指制造工具,作为艺术的手工艺创作同样需要“述之”“守之”。本次展览首先要强调的就是这些手工艺大师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坚守。他们的技艺或源于家族传承,或师从名门,都有着数十年的积累和磨砺,承得技艺精髓,皆为各自领域内的翘楚。他们虽已成绩斐然,但依然不忘初心,默默坚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毕六福先生的油纸伞作品

这种坚守体现于两点:一是以传统为根基。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其领域内为数不多的掌握传统技艺的专家,有的甚至为了获得失传已久的传统技艺,或还原那已无实物可见的艺术样式,倾其所有苦苦追寻,如建盏艺术家吴兴乾与折扇艺术家王健,便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二是坚持手工在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反映在艺术家们亲身参与到展览的布展全过程中,这也构成了我一次独特的布展经历。相对于那已经完美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成品”,我更看重它们成形的过程,比方说羽毛艺术家奈莉·萨尼的《羽化》 《花冠》,玻璃艺术家伊曼纽·巴侯瓦的《无题》,手工模版壁纸印花艺术家弗朗索瓦·泽维尔·理查德的《轨道/折叠》,都为现场再创作。你无法想象从包装箱里一件件拆解出来的构件最后会形成怎样的效果,而布展的过程就是看着手工艺术家们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原始的手工以及持续几天全心投入的状态一点点拼装完成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过程就是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跟随不同手工艺术家在同一空间内的布展过程,就是感受不同手工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中既可领会到他们精湛的技艺,又可以感受到手工这一人类最为原始的行为能力在他们手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体悟。

法国玻璃大师伊曼纽·巴侯瓦作品《无题》(局部)

传统手工技艺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带来创新性的问题。手工艺应该如何创新,如何适应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与社会需求,是中国手工艺术家和研究者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展览在构思之初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即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作品,既能够体现出手工技艺的深厚传统,又具备自觉的创新意识。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创新性的探索上,中法两国的手工艺术家们有所不同,于是展览采用对话的方式加以呈现。为了让对话的空间更加开阔,我们所选择的对象不仅有中法两国在相似领域内的手工艺大师,也加入了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使这场对话不但有国际间的碰撞,也有不同艺术领域间的交流。共置一个空间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中法两国不同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不同审美趣味与精神内质,由此也产生了切合当代与关照传统两种相异的语言风格。希望在展览的物化形象呈现下,能够为观众了解两国不同的手工艺术形式与发展方向提供一个概貌和视角。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以对话的方式用中法手工艺术大师们的作品,阐释手工艺术家们的“匠人精神”,揭示手工技艺的当代创新意识。而这种交流从艺术家们现场深入的交谈,到作品之间无声的对话,构筑起两个具有深厚传统手工艺历史与文化的国度在技艺与思想层面上的互动。相信广大观众漫步展厅时,也能深切感受到两者在样式上虽大相径庭,却都拥有着对技艺与文化的坚守和追求、传承与创新的卓绝精神。

罗伦‧诺格作品《多面体》(局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人甘而可作品“红金斑犀皮漆梅瓶”(局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台绣第三代传承人林霞作品《网络天下》(局部)

《网络天下》作品解读:蜘蛛网绣是台绣针法之精髓,以当代纤维艺术的新理念,将密密麻麻的针洞和蜘蛛网的工艺元素无限复制,尤如刺绣能量穿越时空。意在将台绣的精髓形成“网络”而传天下。

《网络天下》投下的光影亦美丽

(本文作者吴爽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本文配图摄影刘蔚娴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展览中方设计师)

(本文文字原刊载于2019年2月11日《人民政协报》,略有调整。图片为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法手工艺的“隔空对话”
展览解读|中法手工艺大师同台“对话”背后
国博新春大展:法国手工匠人手中的中法传统工艺大赏
新考工记 · 中法手工之美
【访谈】张晓凌:传统技艺的当代性转换尤为重要
新工艺 新生活 新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