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首孝母经典古诗词赏阅

[小编寄语]

何为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有关孝敬父母的诗词,今天读来仍然感到非常真切感人。这些诗词中有的是描述父母思念远离的儿女,有的则是儿子寄托对父母的孝思;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缅怀父母的恩德,褒扬孝顺的楷模。值此母亲节之际,小编为大家辑录其中20首经典之作,供大家赏阅,并以此向古今中外的所有母亲致以节日的祝福。

【25首孝母经典古诗词赏阅 】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颂扬母爱的五言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孟诗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用“临行密密逢”的动作描写与“意恐迟迟归”的心理描写,描摹出母亲的慈爱,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用比喻直抒胸臆,表达游子回报母爱的决心。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赏析

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白居易《慈乌夜啼》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有人将这首诗与孟郊的《游子吟》相比较,认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特点是:孟诗直写,白诗曲描。白居易在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白诗借物言志,以鸟喻人借慈乌鸟表达自己的愧恨和哀伤。又运用典故借吴起、曾参事,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诗歌的情感。


 


《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

《燕诗示刘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赏析

母别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

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因母亲病重,只好请假送母回乡。母亲去世后,遵循惯例,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为因母亲的去世,使李商隐的仕途遭到坎坷,给了李商隐很大的打击。但从诗中看,主要还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病情的担忧,痛感母爱未报,对人生其他事情均夫复何求。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

此诗写作者在要西行之前,到有埋葬母亲墓地的高盖山去祭拜辞别。高盖山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在黄昏时分的落日余晖下,作者独自站在母亲的坟茔前,在洒酒祭奠母亲时不禁流下悲伤的泪水,感伤再也听不到母亲在临行前让儿子早早回家的叮嘱了。

《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赏析

韩愈此诗讲的就是一个叫吕炅的人,抛妻弃母,去山中修仙问道。后来仙没修成,从山里出来了,被一个当官的叫李素给遣送回去了。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伤心欲绝,也极力挽留,却仍然留不住他。这些侧面描写,不仅仅是衬托出了吕炅对道术的沉迷,更反映出了社会这种病态迷信的风气给人、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赏析

《代北州老翁答》是盛唐诗人张谓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就艺术技巧而言,这首诗较杜甫的《兵车行》为平实,它没有多少场景和人物外貌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以及声韵上的错综变化,它靠的只是质朴动人,真诚感人,而这在当时恰恰能形成一种新鲜的风格。

《代北州老翁答》作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是最早揭示因统治者穷兵黩武,不断征兵发动战争,使普通百姓遭受亲情分离之苦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诗作之一。诗写作者路遇一位负薪的老人,从交谈中得知:老翁原是北方人,为了保全身边惟一的儿子的性命,躲避兵役,才流离他乡下力为生的。这个老人的遭遇,引起诗人莫大的哀怜与同情,遂作此诗。


 


《步  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赏析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此诗应为作者送给友人母亲的贺寿诗。诗中将友人母亲比作是仙子下凡,妆容非俗,步履轻盈,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让儿子学会了谦虚做人。



《十  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政治诗和咏史诗较为出彩,晚年时期其咏物作品也深得后人的喜欢。《十五》这首诗描述母爱,这种题材与类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诗中独树一帜。邗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南部,地处秦岭南麓。白紵指白紵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县城东南两公里处,为姑溪河和青山河汇合之处。此诗诗意为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凤栖梧/蝶恋花》 

宋-廖行之

吾母慈祥膺上寿。

福庇吾家,近世真希有。

丘嫂今年逾六九。康宁可嗣吾慈母。

我愿慈闱多福厚。

更祝遐龄,与母齐长久。

鸾诰联翩双命妇。华堂千岁长生酒。

赏析

我的母亲心地善良获得长寿,为全家带来了福气。丘嫂今年也已经超过了六十九岁,心态平和很像我的母亲。我愿她能与母亲一样健康长寿,使我们家中荣获双命妇的荣耀,举家能长享为她们庆寿的酒宴。



《寄张仲谋》 

宋-黄庭坚

好在张公子,清秋应苦吟。

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

早晚辞天阙,归来慰陆沈。

黄花一樽酒,期与尔同斟。

赏析

张公子你是好样的,为了考取功名,日夜苦读非常辛苦;身上穿着的是母亲缝制的衣服,家里给的盘缠已经花光了。最近可能要离开京城回家看望父母去了,且在菊花架旁备下一樽酒,与你同饮践行吧。



《谢五开府番罗袄》 

宋-黄庭坚

叠送香罗浅色衣,著来春色入书帷。

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赏析】

有钱的同学送给我一件浅颜色的香罗衣,我穿在身上很高兴。回家后母亲问我从哪里来的新衣服,我回答是人家有钱人家的公子赠送的。

《初望淮山》 

宋-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赏析

此诗倾诉了作者离家日久,对母亲的思念之心日益迫切,又苦于体弱窘困,难以长途跋涉即刻还乡的苦闷。起句将离家时的装束(风裘雪帽)和现在的景色(紫燕黄鹂)进行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思念家乡之意。触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也为最后一联的写景抒情埋下伏笔。颈联四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现实的困境。尾句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写),描写家乡夏日傍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三径”运用蒋诩的典故,表达了隐居的愿望;“乱蝉嘶罢柳阴阴”以景结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忆  母》

宋-陈藻

萧小八娘弃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

如今七十零单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赏析

我的母亲在我13岁时就弃我而去,如今我已经70岁了,却与母亲音讯渺然,不知道母亲是死是活。

《思  母》

宋-(僧)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

与恭出家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墨萱图》 (其一 )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

萱草花在南风吹拂下摇来摇去,倾吐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框向远处眺望,担忧着远行的儿子在路途中所遭受的辛苦。双亲的音讯日渐疏远,彼此问候遭到阻隔。抬头看着远处的山林,听到鸟儿的鸣叫更引发对父母的思念,为自己远离尊亲感到惭愧。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赏析

此诗与一般的母爱诗立意截然不同,主要讲述北宋初期,赵匡胤与赵光义为同母兄弟,因其母亲偏爱小儿子赵光义,让赵匡胤将赵光义立为储君,将来将皇位传于赵光义。赵匡胤本来有儿有女,其子德昭德美均已懂事,赵光义怕将来有变,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哥哥当上了皇上。朝中百官惧怕赵光义权势,没有象春秋晋国董狐一样的史官直笔记载此事,赵匡胤的遗孀和孤儿们也无可奈何。唉,这都是父母偏心酿成的祸端啊。


《忆  母》 

明-史可法

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

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赏析

对于母亲的思念,恐怕是天下人都会有的自然情感吧!就连铁骨铮铮的英雄汉史可法,也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心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忆  母》

明-邵宝

手线缝衣欲问寒,慈颜时向梦中看。

世间尽道为官好,天下无如别母难。

读罢家音添鬓白,书成国事剩心丹。

青灯自照砖河夜,回首江南路渺漫。

赏析

作者在诗中倾诉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好像看到了母亲在家中为自己缝衣,想问声儿子冷不冷,却只能在梦中才能相见。感慨世人都羡慕当官好,却不知道当官之人离别母亲的痛苦。由于对“家音”和“国事”的双重忧虑,使作者彻夜难眠,思绪万千。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清朝著名诗人,据说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说起黄景仁的诗,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诗句。而这一诗句便是出自黄景仁的一首《杂感》诗。而他另一首诗作《别老母》,令人阅之更是感慨万千。这是一首任何人读了都会落泪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用一种非常直白的口吻描述了一个人即将要出门,与老母亲别离的场景,可以说是描写的活灵活现,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黄仲则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冲出家门。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有子不如无”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这动人心魄力的诗句,不是写出来的,是一个赤子发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

《岁末到家》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时年21岁的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回家中,为答谢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写下了此诗。


《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徊”,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忆  母》 

清-沈受宏

贫是儒家事,难安为老亲。

遥怜负米客,长作依闾人。

夜绩孤灯暗,朝梳白发新。

生男亦何益,只是累艰辛。

赏析

年迈的母亲,牵挂儿子的艰辛,还“夜绩孤灯暗”为子孙操劳;难安的老亲,“长作依闾人”,盼望等待着儿子的到来。无私的母亲,实在令人感动至深。

《忆  母》

清-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赏析

作者借此诗倾诉自己飘泊外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非常强烈却不能相见。河水暴涨难以航行,所以暂时回不了家,不知道您最近是否平安?想起母亲就不由得时常在私底下暗自流泪,只怕母亲思念儿子时流的泪会更多!写出了对慈亲牵挂之情永驻心中。

《哭母诗》 

现代-瞿秋白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

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赏析

此诗为革命先烈瞿秋白于1916年正月初参加完母亲葬礼后所作。当年的正月初六,瞿秋白在家里过了春节刚刚到无锡江溪桥小学上班,却得到母亲突然自杀的噩耗。秋白匆匆赶回家中,一进门便跪倒在母亲灵柩前号啕痛哭,不相信他离家仅仅两天时间,过节还好好的母亲,现在已入殓了。获知母亲是因为家里债台高筑,一家人无法活下去了而吃红头火柴自杀的,令瞿秋白更是悲痛万分。母亲死后,秋白在无锡江溪桥杨氏小学勉强工作了半年,之后便去武汉,到北京进俄文专修馆深造,之后又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于1920年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去了。



【版权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节,10首诗词读懂母爱
推荐16首关于母亲的古诗词,带孩子感受诗词里浓浓的母爱
伟大的母亲!那些催人泪下描写母爱的古诗词
十首不朽美诗,诉不尽母亲待我情
歌颂母爱的三首古诗
感恩母亲的诗句24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