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广东(三)韶关南华寺.佛山祖庙

  南华寺位于韶关市南二十公里庾岭分脉的山麓中, 座落于曹溪之畔,距韶关市区24公里。

  南华寺又名宝林寺,是广东省六大寺庙之一,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因为禅宗第六祖慧能在这里施行佛法,所以又称六祖道场。南华寺建筑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整个寺庙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从正门进入,依次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此外,寺后还有藏经阁、灵照塔和六祖殿。泉水旁的南华寺还有大量文物,最珍贵的是六祖真身和罗汉群造像500尊,其中六祖真身供奉在六祖堂。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沿袭至今。

  曹溪门是南华寺的第一山门,曹溪门屡遭毁坏,多次重修。

放生池

  进了曹溪门,宽阔的放生池上引桥立亭(五香亭),四周樟榕遮天。佛家寺院的布局,寓意深长,意即佛门净地,禁止杀戮,放生万物,凡到寺中的性命,皆给予生缘。

  放生池的池面呈圆形,池宽40米,深约4米,用石灰石砌筑池壁,水泥砂浆平铺池底。五香亭构筑于放生池中央,为八角形,琉璃瓦面,八垂脊,亭的南北两端筑桥,跨越池面,穿亭而过。

         穿过放生池,即进入宝林门。宝林门是南华寺的第二山门,为平房结构。门道宽5米,两旁各置一石鼓。檐下有两个华拱,上托一斗三升。门楣悬挂红漆底金字“宝林道场”的匾额。门旁对联:“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

  天王宝殿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清两朝曾四次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移建。解放后于1963年、1976年两次加修。

      天王宝殿,正中坐着一尊袒胸露腹、蹙额笑脸的欢天喜地佛,叫弥勒佛,又名布袋和尚,是四大菩梵(弥勒、文殊、观音、普贤)之一。

  大雄宝殿是南华寺最大型也是最主要的建筑。大雄宝殿亦称三宝殿,初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明清两代皆有重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虚云和尚将该殿移位重建。整座大殿气魄宏大,雄伟壮观,保持了古代建筑的风格。

  大雄宝殿是寺院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三尊大佛,又称三宝佛。中间一尊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高8.31米,形态端庄慈祥。两侧分立两位徒弟阿难与迦叶。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消灾长寿佛。

  在大雄宝殿四壁上,塑造了两尊菩萨和五百罗汉,东壁骑狮的是文殊菩萨,西壁乘象的是普贤菩萨。五百罗汉,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的殿前两侧分别建有钟楼与鼓楼,两楼的造型美观,巍巍挺拨,是南华寺中很有特色的建筑。

         钟楼位于东侧,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后经明永乐、嘉靖、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同治年间几次重修,目前所见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虚云和尚重建。

           鼓楼位于西侧,建筑结构与修建年代与钟楼相同,楼的顶层置放一面直径为1.4米的大鼓,击之声如闷雷,声波可使钟楼的大钟震动,产生自鸣,钟声鼓声一起一伏,两相呼应。

  藏经阁原名御经阁,始建于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为明英宗特赐。平南王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修南华寺时,将祖殿和藏经阁易地重建。祖殿竣工于康熙七年,而藏经阁则建成于康熙十一年。

  藏经阁两旁各植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楼外南北西侧有四通宋、清碑刻。

  藏经阁楼下置放观音普萨佛像,楼上珍藏着清代钦颁龙藏佛典译经著作及许多重要文物。

  灵照塔系南华寺最古、最高的建筑。初建于唐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赐塔名为“元和灵照之塔”。

      灵照塔原是供奉六祖真身和收藏其生前用过器物的佛塔,因惠能逝后被诏封为“大鉴禅师”,该塔又称为大鉴师塔。现塔底的堂室安放地藏王菩萨。

  六祖殿原称信具楼。原为砖木结构,1981年修建时,仍按原来风格,但将原来的砖木结构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宽五间22米,进深17.3米,重檐歇山顶。

        殿前悬有李汉魂魏体木刻对联:“衣钵真传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落叶归根。”殿内当中有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龛三座,正中供奉唐代六祖惠能真身。

  卓锡泉在南华寺后西北100米,自然山泉,泉清且冽,又名九龙泉。泉四周林木茂密,古树参天。其中有树龄500年以上,高40余米的水松。

  相传当年惠能和尚欲洗袈裟,苦于无水,见后山树木苍郁,遂以锡仗卓地,泉水应声而出,故取名卓锡泉。

  虚云和尚纪念堂

  虚云和尚舍利塔

  中山亭

佛山袓庙

  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北宋元丰年间始建,明洪武五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佛山祖庙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

万福台

        是祖庙内的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专供演戏,初名华丰台,光绪年间(1875-1908)那拉寿辰,改名万福台。

灵应牌坊

        灵应牌坊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敕封”祖庙为“灵应祠”时所建。

锦香池

      锦香池,建于明代,最初是一土池,即放生池。清雍正年间改土池为石砌方池。池中有石雕龟蛇缠斗像。传说,有一天玉帝在上天发现下界混乱不堪,便命北帝下界察看,北帝发现是龟精与蛇精,正在各施其法斗得难解难分,北帝见状立即拔剑施法,呈披发仗剑状,降伏蛇龟,此后流传在民间的北帝造型时有呈披发仗剑、两脚分别踏龟蛇之状。祖庙的锦香池也有这一龟蛇石雕。

钟鼓楼

       重建于1629年,位于三门前东西两侧,相对而立。



祖庙前殿正殿柱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正殿后柱联

       北极南天新肸蠁

       玉虚金阙壮威灵

庆真楼

      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元年,距今已有220年历史,是祖庙古建筑群中年代最晚的建筑。也是清代佛山少有的两层楼建筑,被列入“佛山旧八景”之一。

父母殿

        庆真楼因供奉北帝父母而建,一楼设父母殿。虽位于北帝正殿之后,却是祖庙古建筑群中最高建筑,暗含父母为尊之意,承载佛山孝德基因。

  祖庙前殿侧面的灰塑蝙蝠图案

  佛山祖庙是供奉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并称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宋元时期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元末被焚毁,明朝重建,至清代初年,形成今日的庙宇建筑群。

  佛山祖庙即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它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祖庙正殿内陈设了许多珍贵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还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

  灵应祠狮钮盖曲耳兽足大铜鼎

  还有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朱漆贴金木雕翘头案

  贴金双面镂空木雕狮子滾绣球

  万福台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民俗文物为主,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

  祖庙内供奉的北帝神,传说是北方水神,所有兴风作浪的龙虾蟹都由他统管。由于唐宋时期珠三角一带多有水灾,禅城人便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说来奇怪,自此之后,禅城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

  禅城人把祖庙视为福庙,每逢中国传统节假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禅城和珠三角一带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祖庙,朝拜祈福,许下心愿,反思忏悔,净化心灵。

  祖庙建筑精美,陶艺装饰令人惊艳,收罗并展示佛山主要文化特色,参观中可以看醒狮表演、武术表演和粤剧表演。

  新人结婚时兴在祖庙举行婚礼。结婚典礼开始,他们先到万福台上拜天地、拜高堂。然后新郎新娘牵手到灵应祠许愿,并一起到锦香池用银子齐掷石雕龟蛇祈福,到黄飞鸿纪念馆看舞狮表演,最后由主办方向新郎新娘赠万福之婚纪念匾。

         新婚夫妇生了贵子,快到上学年龄还要到祖庙来参加开笔典礼。开笔仪式在祖庙西南部的孔庙进行。凭借祖庙灵气,历史上禅城读书人的成绩冠甲全粤,直至辛亥革命前后人才辈出有思想家康有为,铁道之父詹天佑,小说家吴研人,香港律政司长梁爱诗等均是在禅城的尊孔风气中成长过来的。

  祖庙广场上的爱国诗人屈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寺(25)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行纪
佛山之旅-----佛山祖庙叶问堂【图文】
佛山祖庙访叶问
佛山祖庙: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