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在“无名”的朴素背后,是匠心的美

广东潮州,有“岭海名邦”之称,至少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这里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不仅古建筑保存得相对完好,也是工匠云集之地。潮州民居、金漆木雕、嵌瓷工艺等,都各有特色。

小小的厅堂内容纳了动作默契的两代人,现代与生活气息并没有掩盖古建筑里的融洽。摄影 / 黄汇翔、吴钰皓、谈志

在现代这种‘财财财’的环境下,潮州的古建筑还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虽然北方也保存了很多古建筑,但感觉离人们的生活并不是很近。”大学生郑凯这样说道。

郑凯在北京念书,有时会去故宫、天坛、颐和园、寺庙等有古建筑的地方,比较关注古建筑对人的影响

在他看来,北方的建筑,保留下来的多数都会用于研究或供游客欣赏。而潮州的古建筑仍旧保留了原初的使用功能——“他们的古建筑就是他们的生活”。当地人依然生活在古城里,居住在好几百年传下来的古建筑中。

雕梁画壁,供人欣赏几百年,在它面前,我们只是过客。摄影 / 郑凯

郑凯是和“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一起过来的。这个大赛已经举办了7届,今年启动了第一届“大学生赛区”,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投稿并关注古建筑。7月初的时候,他们邀请了9名来自不同城市的大学生,一起到潮州拍摄古建筑。

这些90后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有的学生说,以前对古建筑关注得少,不怎么接触。也有的学生说,觉得古建筑是一种走向消极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经过这次活动对古建筑的接触,他们心中的一些想法和态度,也有了改变。

古老的房门被铁链锁住,家中看上去只剩老一辈的人,是不是年轻人就此与古建筑隔离?摄影 / 黄汇翔、吴钰皓、谈志

让这些学生印象深刻的,有潮州人生活的精致。比如在某条商业街上,店主们都会在门口摆上功夫茶具。生意再忙,也要喝茶。

潮州早市。摄影 / 郑凯

大学生黄汇翔,则在潮州的街头遇到了一对做木雕的父子师傅。手艺自然是祖传,但到现在这一辈,已经很难再往下传了,因为:“手工艺不太能赚钱,要付出太多精力”,他不想让孩子吃太多苦。但他还是希望能收到徒弟,让这门手艺能开枝散叶

潮州木雕多用于装饰,在建筑和家具上都有出现。经过精雕细琢后,再贴上纯金箔,顿时变得金光熠熠,又称潮州金漆木雕。它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和龙岩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但潮州的街头上,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很少。“年轻人都往外走啦。”当地人这样说。

已略黄公祠房梁上的一个木雕。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但是上面的木雕依然金光闪闪,相当精美。摄影 / 张良栋

不过,只要还是守在在这里的师傅,做起活来,仍然是那样不徐不疾,一丝不苟。有一位郑师傅,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木雕。大学生张良栋找到他时,他正在做一个1米5左右的木雕,他告诉张良栋,这个木雕,要做三年。

“刚开始我觉得这是在逗我吧。”张良栋又问了好几次,才确认,那件作品确实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许驸马府,一扇门,一扇窗,一束光,简简单单,却将光与影完美融合在户牖之中,散发出古建筑独特的魅力。摄影 / 蔡赟昊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很难想象出,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只为做一件事情、一个东西。

“现代人大概要想:‘会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回报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呢?’。”

这也让他们想更认真地去体会潮州建筑背后,一代代人的匠心。

图中是一位刚回到潮州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潮州年轻人选择离开潮州,去寻觅更好的发展机会,潮州的古建筑的确有他的特色存在,像木雕都是一种匠心,但是这些古建筑装饰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摄影 / 周岩

现在的社会上,即使是90后,也慢慢感觉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但有了“匠人”的启发,这些参与活动的年轻人更希望自己能够更用心地做事,而不是凭借三分钟热度

如大学生周岩所说,“一个人对事物的热爱,使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对待这件事。这是一种平静的心态,知行合一,亲力亲为”,这就是匠心。

另一名大学生李尧也有相似感受,“匠心是对一件事长期的坚持,并且对事物有独到的理解”。

“推开门,我抬头看到了衍庆堂这块匾额,在绵延吉庆的衍庆堂房梁上,木雕精美,虽然历久,栩栩如生。于是我就情不自禁,将我看见的美留了下来。” 摄影 / 张良栋

张良栋来自于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都有较大的兴趣,对古建筑的感情也相对更深厚。

但这次探访,要自己去看,去体验,还是让他发现了很多新东西:“我觉得匠心首先是对美好有所追求,把所有这种对美好的追求,专注到一个点上去,专注追求某一种美,并且坚持下去,这就是匠心了。

潮州传统文化保留得较好,也让他感慨:“在那段没有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依然有人在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和优点。我很钦佩这些人。”

摄影 / 周岩

这一程,这些90后的年轻人,从对古建筑的陌生,甚至不喜欢,到被那份匠心之美所征服,他们发掘了自己也没意料到的惊喜,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像是现在年轻群体的一个“缩影”。虽然在城市的快节奏中生活,在现代楼房里居住,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仍旧需要更多年轻人去关注和了解

他们说,在活动结束后喜欢上了古建筑,年轻人应该去了解属于自己文化里传承下来的东西。那些遇到的匠人们,有一种不浮躁的心态,不去跟随和迎合、内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认真地做好事情

……

摄影 / 黄汇翔、吴钰皓、谈志

近年来,中国越发重视工艺和匠心,在这背后,并不是为了空洞地复原一种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而是从中汲取其精神价值。

工艺理论大家柳宗悦曾说,工艺之美,核心其实在于人的“后退”:“后退到一种更大的自然秩序之中,安然地承担好自己在自然、社会、家庭和劳作韵律中的角色。这时所做的东西才能超越人性的虚空和狭隘,才有产生更宏大的美的可能。

潮州古城内有着很多这样古朴的房子,里面的人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摄影 / 章晟

潮州之行,也让这些90后的年轻人看到了中国的匠人们,在“无名”的朴素背后,是匠心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州古建筑上的木雕
非遗丨潮州金漆木雕:一刀刀雕刻的是匠心
潮汕非遗的匠人、匠造与匠心——专访广东省非遗中心原主任苏章鸿
自由行丨安徽宏村的烟雨中,遇到徽派雕刻与建筑美学
博大精深的潮州古建筑文化
古建筑垂花的匠心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