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花中之王的牡丹盛开在名诗佳词和美丽的图画里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祖国的百花园里,我的最爱是牡丹花。牡丹那丰富的花容,绚丽的色彩,在百花丛中争艳斗丽。牡丹,姿态优美;牡丹,玉笑珠香,冠绝群芳。中国人一向把牡丹看作是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



中国为牡丹之乡。牡丹在中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在世界上负有盛名。



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将牡丹花定为国花。1915年中国最早版的《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牡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者,是以药用植物记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尔后,正史、野史、杂著中,屡见不鲜。晋朝谢灵运谓“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中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隋志·素问篇》中也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



牡丹,原为野生植物,遍及全国各地,“与荆棘无异,土人皆以为薪。”(《广群芳谱》)后来,由爱花人移为家养。唐代,牡丹盛于京城长安,“每春暮,车马若狂。”(《国史补》)争看牡丹。



宋代,牡丹盛事,移至宋都洛阳。“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明代,“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南牡丹谱》)曹南,即山东曹州,今属菏泽地区。



曹州牡丹,清代最盛。“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郭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称“曹州牡丹甲齐鲁”。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牡丹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格外显眼.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粉红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白色镶在边缘;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浓妆淡抹吧,它又显得那样清新雅致.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无法称赞这“花中之王”的。



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她高贵艳丽,还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



牡丹花开,从容华贵,气质天成,如洛神出水,一顾倾城,一瞥惊鸿,让人不禁想起《诗经》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绝美句子来。



牡丹的品格凝聚在它不畏权贵、敢于拒绝之中,那是一种令人景仰和崇尚的精神,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做人亦如牡丹般,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品格,而不应因哗众取宠而失掉原来的自己。



牡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高贵的性格,没有一朵花为谁而开,没有一片叶为谁而展,它只为保持自己的清高。



百花园中,婷婷玉立的牡丹仙子,居高临下,面容和祥,采集起众花之灵气,向人间播撒着祥云福音。



火热的“脂红”,浓胭重彩,昂首挺胸,彰显出富贵与端庄。不禁想起刘禹锡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真是花运旺,国运强。



牡丹,高贵如百合,纯洁如净莲,如此高贵纯洁的牡丹自盛唐就被视若富贵的象征,殊不知牡丹曾拒绝武则天触犯龙颜也不为之吐露芬芳。也正因如此,才繁衍除了这闻名遐迩的洛阳牡丹城。



牡丹是被当作富贵的象征膜拜的,而在洛阳牡丹城见到的却是如此与众不同的牡丹,并因她的傲气和纯洁宽容的品性而卓然不群。



牡丹花花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黄牡丹的颜色柔和,微微折叠的花瓣,一丛花蕊像丝绒似的全部露了出来,显得端庄秀丽。



牡丹花的花朵都很大,花瓣一层一层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牡丹花的花瓣,像一个个仙女,花蕊像一朵朵花,好像仙女围着花在采蜜。



牡丹花也一样唤发出了光彩,五颜六色的牡丹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有紫的等等。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它的颜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是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它一朵花上两种颜色。



最绿的牡丹是“豆绿”,它的颜色近似叶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数“魏紫”,约有六七百片花瓣。



牡丹园中的美丽的牡丹花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陶醉在花的芳香中,好像在一个美丽的“人间天堂”,让人流连忘返……



牡丹花花语:


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高洁,高贵,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牡丹花好似一个美女,亭亭玉立的站着,时而充满欢乐,时而低头沉思.包含待放的花股朵儿好似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的长大.



牡丹花,妖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格,被推崇为“国花”,是当之无愧的。自古引起许多文人、墨客讴歌赞美她,也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二百四十余首,一百三十多家。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对牡丹情有独钟。以花咏诗,以花言志,以花抒情,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千唱不绝的牡丹诗篇。成为中国文化史和牡丹栽培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中国历代诗人对牡丹的偏爱,故牡丹之诗,浩若瀚海。每逢牡丹盛开时节,文人墨客,蜂拥蝶聚,赏花漫游、饮宴集会、引吭高歌、酬唱赠答。或描写牡丹怒放时的繁华景象,或吟咏牡丹的娇媚香艳; 他们以牡丹自况借物喻志,直叙胸中对美好憧憬的情怀,抒发对家国之思的志趣。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笔法,勾勒出中国牡丹姹紫嫣红、绮丽绚烂的 “繁华图卷”。



吟咏牡丹诗词以唐代为最多,共一百一十多首,五十多家。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内。仅白居易一人,就有十五首。宋代,三十余家,五十余首。金、元、明三代,三十余家,三十多首。清代,十七家,二十八首。

牡丹诗的内容广泛,思想深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的侧面,它是汇成我国史诗海洋的一支闪闪发光的涓涓细流。



清平调词三首 唐代 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是三首石破天惊,精妙绝伦的诗篇,人喻花,花喻人,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惊艳至极。唐代人们最喜爱的花是牡丹,唐代最繁盛的时候是盛唐,唐代最靓丽的美女是杨贵妃,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是李太白,所有的精彩都在这《清平调》的诗篇中聚集,给我们留下无比神往的盛世剪影。



“ 妖含红花嫩脸春装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赞美牡丹花的外表美丽,风格高尚。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用对比的手法写牡丹花的艳美多情,令人喜爱。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唐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无与伦比。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也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唐 殷文圭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谚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牡丹芳》的一段描写: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冷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诗人用对比和形象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花的瑰丽轻盈,摇曳多姿。还有的诗中,把牡丹花比作嫦娥、婺女、西施等传说中的神女和美人。清人李贽的牡丹诗写道:“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 。省中一树花无数,共计二百单八枝。”生动形象、比喻恰切。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赏牡丹 唐代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以芍药和芙蓉对比,芍药没有格调,荷花没有热情,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国色,花开之时,全城之人,都出来观看。



赏牡丹 唐代 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蓤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金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王建写牡丹从开放到凋谢的情态,感慨“赏花当及时”。全诗围绕一个“赏”字,通过写牡丹的姿态和开谢,写出了作者赏牡丹的感受,道出了“花时难久驻,赏花当及时,一旦花事了,千金买亦无”的惜花之情。



牡丹 唐代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以洛神比牡丹,可见对牡丹的喜爱赞赏之情。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牡丹 唐代 柳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唐代人爱牡丹,春天以不赏牡丹为耻。有豪富之家,为了买牡丹,一掷千金,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极为不满,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牡丹 唐代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的情人,在她的笔下,牡丹似是一个精灵。据说这首诗是薛涛送别元稹所写。诗中,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热恋中的情人,表达与情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情人相守相依的缱绻之情。



牡丹 唐代 张又新: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在张又新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唐时,人们钟情于深色的牡丹花。可诗人此次看到的牡丹,是白牡丹,似雪一般,令诗人感慨万千。



咏牡丹 宋代 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历来,对于牡丹,诗人都是赞赏,王溥却有不同看法。诗人以枣花与牡丹相比,他说,枣花虽小能结成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诗人,用两者的实用性作比,独具新意。



咏牡丹 明代 俞大猷: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是借牡丹来抒发自己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和愤懑。人人都夸牡丹的国色天香,美的不可方物,可是他的一片丹心、孤独自守,只自己知道。



牡丹 唐代 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对牡丹极尽夸赞之语。诗人认为牡丹不仅花色绚丽,端正大方,极富大国风度,时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谢之时,诗人极口赞扬只有牡丹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独香天下,是人间第一花香。



牡丹 唐代 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用牡丹比作美人,借牡丹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这首诗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代 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卢纶此诗写牡丹的高洁。慈恩寺里的牡丹,人人追捧观看。而裴给事庭院中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戏题牡丹 唐代 韩愈: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韩愈用戏试谑调侃的语气写牡丹,别开生面。韩愈描绘了牡丹的婀娜多姿和诱人魅力,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赏花图卷,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戏题阶前芍药 唐代 柳宗元: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戏谑的语气,轻松的笔调,清新的词句刻画牡丹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极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复起为人”的愿望。



牡丹种曲 唐代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这是写争买牡丹的情景,可谓摹写逼真,其境其情如在目前。通过一幅幅特殊画面,揭示出王公贵族们糜烂不堪的生活。角度新颖,小中见大,内涵邃深,讽刺意味浓烈。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香飘后上楼台” (李山甫) 的风度气质,以吟颂牡丹象征中华民族虚怀若谷、谦逊礼让、俏不争春、宽厚容人之雅量。当桃、杏、梅、李落红之后,牡丹才相继盛开,花海春潮,流香溢彩,芳馨袭人。



牡丹的娇艳,近乎妖娆。面对这旷代绝姿,诗人们感慨万千,浮想联翩。白居易官居京都,几起几落,晚年辞官定居洛阳,死后葬在伊阙香山,对牡丹情有独钟,咏牡丹的诗颇多。他在 《牡丹》 中道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罗隐 《牡丹》 云: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擅。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杆。” 我国古代美女最著名者,前有西施,后有杨太真。用西施和杨太真来比喻牡丹花,可见再无花卉能出其右了,特别是罗隐诗中采用的拟人手法,一句 “太真无力凭栏杆”,明写贵妃的娇惰倚栏,实则把夕阳西下,虽有疲意却别有美艳风姿的牡丹刻画得淋漓尽致。



苏轼是文学大家,其 《堂后白牡丹》 诗也不同凡响。他先将红牡丹高扬: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然后笔锋急转: “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他用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了白牡丹冰肌玉骨孤芳自赏的品性。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宋代 无名氏: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临江仙·祗恐牡丹留不住 宋代 辛弃疾:祗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未开微雨半开晴。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鞓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阮郎归·一春种得牡丹成 宋代 赵彦端:一春种得牡丹成。那知君遽行。东君也自没心情。夜来风雨声。追间阔,数清明。不应歌渭城。只愁河畔草青青。却须离绪生。



牡丹二首 唐代 元稹: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点绛唇 冯巨川南齐牡丹 元代 李俊明:花恨开迟,为花迟後为花恼。问花开了。却恨花开早。人貌年年,不似花长好。还知道。年年人貌。却笑花先老。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宋代 权德舆: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牡丹二首 唐代 温庭钧: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醉后佳期在,歌余旧意非。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贺圣朝·牡丹盛拆春将暮 宋代 杜世安:牡丹盛拆春将暮。群芳羞妒。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莫辞持烛夜深深,怨等闲风雨。



西江月·名与牡丹联谱 宋代 康与之:名与牡丹联谱,南珍独比江瑶。闽山入贡冠前朝。露叶风枝袅袅。香玉满苞仙液,绉红圆戚鲛绡。华清宫殿蜀山遥。一骑红尘失笑。



风入松 赏牡丹 元代 沈禧:寿安新试粲红裳。珍重异寻常。群芳落尽呈娇态,倚栏干、独殿春阳。剩放天香国色,全胜魏紫姚黄。天时人事正相当。日日具壶觞。不妨醉了重教醉,忍孤负、艳质浓芳。明日再携肴核,还来花底徜徉。



昭君怨 牡丹 宋代 刘克庄: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牡丹 唐代 秦韬玉:拆妖放艳有谁催,疑就仙中旋折来。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严相公宅牡丹 唐代 徐铉: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



卖残牡丹 唐代 鱼玄机: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扇上画牡丹 唐代 罗隐: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牡丹》唐代 李山甫: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宋 欧阳修: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



再看光福寺牡丹 五代·刘兼: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妖羞醉眼斜。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



看牡丹 五代·殷益: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鬓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牡丹 五代·唐彦谦:真宰多情巧思新,因将能事送残春。为云为雨徒虚话,倾国倾城不在人。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帝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鵶黄作蕊尘。



牡丹 五代·孙鲂: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



题南平后园牡丹 五代·齐已: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账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题牡丹 五代 捧剑仆: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何无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



赴东都别牡丹 唐代 令孤楚: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牡丹种曲 唐代 白居易: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 唐代 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唐代 元稹: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
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唐] 杜荀鹤: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次韵司封使君和练推官再咏 [唐] 朱长文:珍木何年种,繁英满旧枝。开从残雪裹,盛过牡丹时。对日心全展,凌风干不欹。药阶如赋咏,欠此尚相思。


更新于 2019年12月0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盆栽牡丹花怎么养 牡丹花的养殖方法
唯有牡丹真国色!
赏牡丹——我们一起读诗词
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禹锡诗《赏牡丹》赏析
国色天香牡丹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