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深度遊39:小九华山风光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青阳县境,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是因为诗仙李白的一首《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而改名为九华山。南京也有一座九华山,曾在历史上数易其名,后因山南建有小九华寺而最终定名,或许名头不及安徽九华山,但由于地处龙蟠虎踞的紫金山与玄武湖侧畔、六朝古都的腹心地段,经过多年护管,风光自有独到的迷人之处。

九华山南门

南京九华山,是一座集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综合都市林园,南连北京东路,西邻台城,北临玄武湖,东接太平门。曾是六朝京城的皇家御园,现今园内包括了玄奘寺、三藏塔、六合亭、地藏殿、千寿龟等多处景致。游人罕至,僻静清幽。

↑从北京东路的岔路向北,前行不远可见“九华山公园”牌坊。

↑九华山公园南大门及登山步行阶道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京华烟云,尘事变幻。各按所需,各求其祥,更改地名,也成常事。九华山作为古都名胜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称为覆舟山,临湖一侧,陡峻如削,犹如一只倾覆的行船,风水学上认为“山如覆舟”象征吉祥,于是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把京城建于此山之南;南朝刘宋元嘉时,因玄武湖屡见“黑龙”,此山又改名为玄武山;南朝陈时,又改为龙山、龙舟山;隋唐至清,复称覆舟山;民国初年,改称卢公山,后又改名九华山至今。

九华山南侧,在历史上曾是非常重要的所在。三国时,有东吴太子孙登的园林-西池;东晋时,建成起了中国第一座皇家建筑-北郊坛(地坛),辟有药圃,种植芍药供宫廷用药,重修西池训养武士;南朝宋文帝将药园垒、西池、北郊坛合并,辟为“乐游苑”,成为六朝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帝王将相来此消夏纳凉、娱乐休闲。大科学家祖冲之在乐游苑内发明和试制成功了水碓磨,还曾与北魏人索驭麟在乐游苑比赛指南车。

↑“千古一完人”,五个大字出自我国著名书法家尉天池(1936-)先生手笔

玄奘寺

玄奘寺,2003年时复建小九华寺,并更名为玄奘寺。玄奘三藏院内供有玄奘法师及他的两位高徒窥基、圆测的金身像,精美的壁画详细介绍了玄奘法师从小出家、西行取经、震惊西域、回国译经直至圆寂的光辉历程,同时还陈列有玄奘法师归国后所翻译的所有经论。

↑降龙罗汉(壁画),即迦叶尊者,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没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尊者降服龙王后取回佛经,故称为“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壁画),即弥勒尊者。传说尊者所住寺庙外,常有猛虎因肚子饥饿长哮,尊者便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称为“伏虎罗汉”。

↑五观堂前,排队等候素斋(疫情期间取消)↓,五观堂是寺庙中吃饭用膳的地方,即斋堂。

↑玄奘寺依山而建,院墙外每到秋冬季节,金黄树叶落满山坡,为梵音佛影更添幽深禅境

三藏塔

↑三藏塔,建于1944年,供奉有玄奘顶骨舍利。玄奘(602-664年)是河南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尊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圆寂后灵骨归葬西安白鹿原,五年后改葬兴教寺,唐末天下大乱,寺僧将灵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988年大报恩寺住持将废寺危塔中的玄奘顶骨,千里背负至南京供奉,1856年该寺毁于太平天国与湘军的战火。

↑1942年末,侵华日军在大报恩寺遗址中挖掘到玄奘顶骨舍利,严密封锁消息,妄图占为己有。后因南京各界人士抗议,汪伪政府迫于压力与日交涉,日军只好将顶骨分为三份,一份送往北京(后分往日本),一份交给汪伪(1945年供奉于毗卢寺),一份交给九华山寺(1944年建塔供奉)。

↑玄奘铜像↓,建于2001年,目前为止亚洲最高的玄奘法师青铜雕像,高4.5米,重3.5吨。铜像根据玄奘大师故乡-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的文献记载、按其生活原型铸造镌刻而成,体现了玄奘大师不畏艰辛、万里孤征的苦行僧形象。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石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内容简洁概要,全文260字,宣扬空性和般若,被奉为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小九华山海拔61米,东接富贵山(又名龙广山),与钟山形断脉连,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山虽不高,但地理位置在战乱之时尤为重要,作为六朝京都的宫城屏障,与东面的龙尾坡、蒋陵同为军事要隘,胜负得失直接关系着皇宫与全城的安危。仅在东晋之时,九华山一带就曾发生两次规模较大的决定性战役。

↑三藏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除了这份舍利,其他出自大报恩寺的玄奘顶骨舍利经过多年多次转分,已散往多处,截至2019年底,共保存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台湾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9个地方,供后人瞻仰。

↑五级四面三藏塔

↑三藏塔前的青石上,刻有玄奘像和西行取经路线图。风吹日晒雨淋,渐已模糊不清。玄奘远赴天竺,西行五万里,后又游学天竺各地17年,名震各国。回归大唐后,从事翻译佛经20年,直至圆寂,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1335万字),超过整个唐代289年中译经总数的一半,是中国史上另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

↑公元646年,玄奘将他西行天竺亲身游历的200多个国家和城邦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载了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等,是研究南亚地区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六和亭

六和亭位于三藏塔的西侧山顶,亭为六角重檐锥尖顶的传统北方古建样式,亭内悬置六和钟。六和,取自佛教思想“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六和亭与三藏塔遥相呼应,四望皆景,周围一带还成为市民早晨锻炼和遛鸟之地。

↑六和亭有六柱、六角、六吨重铜钟,不仅赋有佛教六和宗旨,也暗合儒道的六和涵意。佛家所谓身口意戒见利,儒家所谓天地人日月星,道家所谓天地人精气神,归根结底,人内在和谐,天地万物自然和谐,这个世界就会永久和谐。

↑晨曦中的紫金山,沉睡中的明城墙

↑错综的玄武湖岛,空濛的都市高楼

↑鸟笼用长竹竿叉起,高高悬在树上↓

地藏殿

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位于小九华山西北角。地藏菩萨的名号来历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宝藏”。

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尊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罗汉洞

↑大转轮藏。“转轮藏”始创于南朝梁代,因“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而发明此轮,顺时针推动一圈,功德相当于念诵“转轮藏”内所有经典一遍。“转轮藏”原是佛寺中之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中心立轴,书架可以旋转,方便挑捡经卷。“转轮藏”制度的创意来自“转藏”,“转藏”是转读大藏经之意,与“看藏”不同,“看藏”是指每天读经时从首到尾一字不漏,而“转藏”只是读经文中每卷的初、中、后的几行。

千寿龟

千寿龟广场在三藏塔的东侧,巨龟高3m长5m重80吨,昂首西望,似听菩萨讲经说法;周围有十二生肖石像,约与人身等高,寓意人人与龟同寿,每个石像也都含有中华典故;广场也是市民平常晨练之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鼠,引用“张汤掘鼠洞”典故。《史记·酷吏列传》西汉张汤的父亲是长安县丞,分管刑狱,张汤从小就喜欢判案决狱那一套,表现出很高天赋。有次小张汤留家看门,老鼠偷吃了肉,父亲回家把他鞭打了一顿。张汤掘开鼠洞,捉住老鼠,找到剩肉,然后设下大堂,对老鼠加以举告、拷打、审讯、笔录、判决、定案、处决,俨然一名执法严明的老狱吏。父亲深以为奇,于是教他法令案狱。

↑牛,引用“牛角挂书”典故,比喻读书勤奋。隋末李密,年轻时有次一边骑牛一边看书,牛角上还挂着一卷《汉书》。越国公杨素正巧路过看见,经过交谈,对李密很是赏识。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盛赞李密。613年天下动乱,杨玄感筹划起兵,暗中派人到长安迎接李密,让他主持谋划。

↑虎,引用“雕龙画虎”典故。雕龙画虎是指古代文人苦心经营文章,唐朝李商隐有“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诗句。

↑兔,引用“玉兔捣药”神话。相传古时有三位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食,兔子没有食物可施,就对老人说“你们吃我吧”,说完跳入火中。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广寒宫成了玉兔,与嫦娥相伴。玉兔生活在月亮之上,浑身洁白如玉,手拿玉杵,跪地捣药,药成服用,长生成仙。

↑龙,引用“画龙点睛”成语。苏州人张僧繇,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传说曾在南京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众人不信。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龙还在墙壁上。

↑蛇,引用“隋侯之珠”成语。春秋时期,西周的隋侯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奄奄一息。隋侯见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命令随从敷药治伤。次年巨蛇衔来宝珠,以报救命之恩。隋侯珠、和氏璧是古代齐名天下、历代帝王必争的两件宝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隋珠成为大秦国宝,秦灭亡后,隋珠也不知所终。日升月落,大江东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隋侯之珠湮没在了滚滚的历史烟尘中。

↑马,引用“伯乐识马”典故。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善于相马,著有中国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羊,引用“苏武牧羊”典故。苏武(前140-前60年),西汉大臣,奉命出使匈奴,后被扣留,诱降不成,把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并说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苏武手持汉朝符节,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始终不屈。

↑猴,引用《早发白帝城》的诗典。诗仙李白(701-762年)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不世才华,一生坎坷。755年安史之乱,李白加入永王的平叛军营。后永王因谋反被杀,李白也获罪入狱,流放夜郎 。流放途中遇赦,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名作,长年的颠沛流离,一世的怀才不遇,此时李白虽已59岁,但还是期望已度千劫、东山再起。令人扼腕的是,两年之后李白便黯然离世,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鸡,引用“闻鸡起舞”成语,比喻及时奋发。祖逖(266-321)是东晋初年有志于恢复中原、致力北伐的大将。《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时,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叫,就立即起来舞剑习武。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后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狗,引用“狗吠不惊”成语,形容社会太平安定,出自 《后汉书·岑熙传》。人类是非常奇怪的生物,一方面把狗看成是忠诚的象征,把狗比喻成人类的朋友,但是另一方面,在汉语的成语、熟语、谚语、俗语等词汇中,含有“狗”字的几乎都是贬义词、骂人话,几百词条只能找出一两个褒义词。

↑猪,引用“公孙弘牧豕”典故。平津侯公孙弘(前200-前121年),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年轻时曾在家乡薛县做狱吏,后因触犯法律而被免职,只能到海上去牧猪为生,40岁才开始发奋学习《春秋》。与公孙弘有关的成语和典故较多,如后来居上、燕见不冠、齐人多诈、如发蒙耳、东阁待贤、宁逢恶宾、字值百金、长倩赠遗、削竹抄书等。

↑梁武帝萧衍立像。萧衍(464-549),西汉萧何后裔,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在位48年。才思敏捷,博通文史。重视儒学,颇有政绩。晚年信佛,广修佛寺。侯景之乱后,在台城囚禁中饿死。一代帝王当初傲视天下时,自不会预料到如同乞丐一样的结局。

↑1994年随着明城墙的修复,钟山风景延伸到玄奘寺。明城墙宛如一条玉带,将沿线的台城、鸡鸣寺、玄武湖、九华山、玄奘寺、钟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中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特点的黄金旅游线↓

玄奘塔的远景

出九华山北门不远,即是太平门,紧邻玄武湖的环湖东步道。

↑三藏塔与南京地标紫峰大厦的合影↓

波光潋滟,山塔倒映,日月如梭,风云似幻;

九华往事,六朝旧梦,人间正道,沧海桑田。

更新于 5小时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塔一庙我的城之金陵
走进南京玄奘寺
三江有月 《骗不死人》(四十五)
南京九华山 图文/简介【外一篇】
南京一处免费旅游景点,海拔61米,却是六朝时期最大皇家园林
【玄奘寺短剧】第九集:玄武湖畔的神秘宝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