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色西湖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本篇是根据2017年10月在浙江杭州学习期间拍摄的照片、随行日记和有关资料编制完成的,系“浙江之旅”系列之四。)

(浙江省下辖两个副省级市——杭州市、宁波市,9个地级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


(杭州市行政区划图。杭州市下辖10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区、富阳区,2县——淳安县、桐庐县,以及建德市。)

(杭州市行政区划图。杭州市下辖10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区、富阳区,2县——淳安县、桐庐县,以及建德市。)


(杭州市的核心城区,即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


(西湖公园牌坊——此图片来自网络)


一. 走近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4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

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2011年6月,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美景——雷峰夕照)

(西湖美景)


二. 历史上的西湖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

《汉书·地理志》云:“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

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文献记载:

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

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不为人知。

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西湖美景)


三. 西湖美景之“一山”(孤山)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云:

“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

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

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与“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

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

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

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

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

西泠印社创办于1904年,因地近西泠桥而得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

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而闻名。

(西湖美景)


四. 西湖美景之“二塔”:雷峰塔、保俶塔



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chù)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

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

1924年9月25日下午,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

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并有许多的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保俶(chù)塔位于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

现存的砖塔,为六面七级,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

保俶塔是西湖宝石流霞景观所在,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之说。

(西湖美景)


五. 西湖美景之“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一)小瀛洲(三潭印月)

小瀛洲(三潭印月),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

清《湖山便览》卷三云:

“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

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

岛上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所在位置与当今不同。

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

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二)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

“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聂心汤《县志》称:

“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览》 卷三:

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

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

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三)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

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

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

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

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

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

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

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现叫生态岛。

(西湖美景)


六. 西湖美景之“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


(一)白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

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二)断桥

断桥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

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

清雍正《西湖志》卷八云:

“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

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

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

为了保护断桥和锦带桥不受来往车辆重压和撞击,现自断桥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机动车通行。

所有来往孤山的车辆必须通过西泠桥出入。

(三)苏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 跨虹。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云:

“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清《湖山便览》卷三云:

“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

《西湖新志》卷四云:

“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

1950年,有关部门加高加宽堤身,并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

现苏堤禁止机动车(电动旅游车除外)通行。

(四)杨公堤

杨公堤又称“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于苏堤,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

杨公堤在西湖西进工程中,恢复了相对于苏堤的“里六桥”: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和浚源。

现杨公堤路面较宽,设有双向单车道,中间加以绿化隔离带,沿路主要为宾馆及疗养院等设施。

主要景致有盖叫天墓、郭庄、刘庄、乌龟潭、茅家埠等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七.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

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

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西湖美景)

(一)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历来是最佳赏月之地。

在白堤西端,就有一处月白风清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区,它背靠孤山,面临西湖的外湖,景观沿湖一排敞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

由于它伸出水面的平台非常宽广,视野十分开阔,所以成为一流赏月胜地。

历史悠久的平湖秋月,可以称得上是风水宝地。

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又在龙王祠的旧址上建“御书楼”。

这里不仅百姓爱来,连皇帝也十分中意。

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光临此地。

清朝被推翻后,1918年,这一带又被“外商”看中,犹太富商哈同将它霸占了十年,成了他夫人罗嘉琳的私人别墅,取名“罗苑”,直到1927年才被收回,改作国立艺术院(即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的校园。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增添了一份书卷之气。

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无论春夏秋冬、晴雨阴晦,都会令人觉得趣味盎然。

真可谓“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二)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三)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

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西湖美景)

(四)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

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

(五)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

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脚下是净慈寺,傍晚钟声清越悠扬。

(六)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

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

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万平米。

(七)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地处苏堤南段西侧。

1964年扩建后,占地面积达20公顷。

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

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八)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

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

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

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

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

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九)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主要景点“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

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

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标志性作用。

(西湖美景——此图片来自网络)

(西湖美景)

(雪封西湖)


八. 西湖漫步


(杭州天长小学)

杭州天长小学,创办于1927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

它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占地6400平方米,环境优美,精致亮丽。

它是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百所名校之一。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位于杭州西湖边长生路55号,有三个展厅。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大批抗日志士流亡中国。

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韩国独立运动志士们在中国境内、朝鲜半岛、日本国内从事着艰苦卓绝的抗日复国斗争。

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投掷炸弹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要员,震惊世界。

此后,在日寇大肆搜捕下,韩国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帮助,辗转来到浙江杭州、嘉兴,继续开展斗争。

当年,杭州的长生路湖边村、学士路思鑫坊、清泰第二旅社等处,都留下了临时政府要员活动的足迹。

在杭州三年时间里,韩国临时政府召开国务会议,发行独立党机关报,保存了抗日力量,由小到大成长为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的重要一员。

他们的抗日复国斗争得到了杭州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帮助。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杭州市政府拨出巨资,投入五年时间,在原韩国临时政府用作办公处的长生路55号湖边村,修建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杭州市历史建筑之“湖边村建筑群”)

(湖边村酒店)








(游客在西湖边摆POSE,好像不是白娘子的造型啊!)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缙云县传统小吃。

据说,有650余年的历史。

缙云烧饼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烧饼桶炭火烘烤制成。

(葱包桧)

葱包桧:葱包桧的“桧”,据说是指秦桧。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桧夫妇。

相传,杭州一家卖油炸食品的小店,捏了两个人形的面块比作秦桧夫妇,将他们捏到一起,用棒一压,投入油锅里炸 ,嘴里还念道“油炸桧”。

——这就是油条的来历。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杭州风味小吃葱包桧。

烹调时,选用上等白粉制成春卷皮,再裹上油条、葱段,在平底锅上反复压扁,直至烘烤到金黄色,再抹上辣酱或甜酱即成。

(湖畔居,依湖而建的居所,傍湖而居,环境优美。 这里是指一家餐饮店的名称叫湖畔居。)

(湖畔居,依湖而建的居所,傍湖而居,环境优美。 这里是指一家餐饮店的名称叫湖畔居。)

(在西湖边还是得留个影。)
(湖畔居的茶壶不算小啊!)

(古“钱塘门”标志碑。)

钱塘门,杭州十个古城门之一,位于西湖隧道北口,庆春路与湖滨路交叉口。

它是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24处核心景点之一。

钱塘门位于杭州旧城的西面,从南往北数,第三座城门,小车桥附近。

钱塘门因西湖而得名,西湖旧称钱塘湖,而钱塘门因为是杭州古城最西侧的门,正对着钱塘湖而得名“钱塘门”。

(古“钱塘门”碑记。)




(意式风情街)

(西湖国贸大厦)

(杭州历史建筑之达三里建筑)

(杭州历史建筑之“梅鹤堂林界”之界碑)

(杭州历史建筑之“梅鹤堂”)

(浙江省文化馆)



(海外海通信大厦,杭州学习期间入住的酒店。)


九. 夜色西湖


(“杭州味道”:土特产专卖店)

(“杭州记忆”:西湖美食)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留下夜色西湖的记忆)

(西湖藕粉)

西湖藕粉,杭州地区名产之一。

其风味独特,富含营养。

杭州艮(gèn)山门外到余杭县一带是西湖藕粉主产地,旧时是专为皇家提供的“贡粉”。

服用时只需先用少量冷水调和,再用开水冲调成糊状即可,冲泡后的藕粉晶莹透明,口味清醇,有生津开胃、养血益气的功效,是极适用于婴孩、老人、病人的滋补品。

(杭州市历史建筑之“圣塘路别墅群”)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游西湖的游客正在登船。)


(位于湖边的“沪松战役国军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杭州西湖区湖滨路学士路口附近四公园。

纪念碑建于1934年,由杭州画家周天初等发起筹款,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亲手创作,旨在纪念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国民革命军将士。

民国时期在今学士路口曾建有此碑。

2003年,按原址原貌重新复建。

纪念碑历史背景: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淞沪事变。

驻扎在上海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为支援十九路军,驻浙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与驻京第八十七师组建成为第5军,在张治中将军的率领下驰援上海。

在2月20日至22日的庙行镇防御战中,八十八师与友军配合,血战两昼夜,重创日军,创造了淞沪抗战中我军最辉煌的战绩。

是役八十八师伤亡官兵近两千名。

1934年,全国抗日运动风起云涌,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在抗日运动的鼓舞下,为1932年“一·二八”淞沪杭战牺牲的将士创作了“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当时的杭州市政府将其立于湖滨学士路口。

碑顶树两人立像,台座镶嵌四块浮雕,表现爱国志士英勇抗敌和人民对殉难者哀悼的情景。

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

(沪松战役国军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西湖灯光秀正在“上演”。)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灯光秀西湖)



(位于西湖边的“惜别白公”——送别白居易铜制群雕)

(位于西湖边的“惜别白公”——送别白居易铜制群雕)

(位于西湖边的“惜别白公”——送别白居易铜制群雕)

“惜别白公”群雕,描述的是当年杭州百姓万众夹道送别白居易离开的依依惜别的情景。

群雕表现了白居易对杭州的恋恋不舍和与杭州父老息息相通的的心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是杭州的父母官,他在杭州政绩斐然,有口皆碑,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西湖山水经由白公妙笔点化,更添艺术魅力,成为西湖文化的璀璨瑰璧。

有赞云:“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

大唐长庆四年(公元824)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奉诏离杭奔赴洛阳之际,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送别场面。

白公身材高大,躬身施礼,抱拳秉手,目光中有关爱,有依恋,更有不舍。

他的对面是一位老者,老人须髯飘飘,深深地作揖,深深地感戴,更有深深的挽留。

老人右边是一个孩子,捧着盛满琼浆玉液的酒壶。

老人后边是一个中年人,他双手把酒举起,脸扭向一边,眼中分明含满了热泪;如果他正对白公的话,他泪水一定会像决堤的西湖水一样倾泻而下。

而白居易身后的仆人正牵着一匹马,那马正萧萧鸣叫,前蹄高高抬起,在催促主人赶快上路呢!

(夜色西湖)

(我已经来到了断桥边。)

(美丽的断桥)

(美丽的断桥)

(“断桥残雪”御碑,由清帝康熙题写。碑阴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藻思天成”亭)

(“云水光中”亭)

(西湖三堤之白堤)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3.9万篇内容 44.1万人参与
更新于 06-20
来自华东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守亚 || 在杭州
杭州西湖
杭州西子姑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江南杭州游记
听歌品诗:杭州夭矫水墨卷 西湖美景梦如烟
杭州摄影旅行指南,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景,找准时间和地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