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事地理 | 提高警惕,蝗虫入境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最近,总有小蹊瓜在后台询问,我们公众号的发文更新状况。这也许是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的缘故。由于您与我们的“亲热度(互动)”不够,微信公众平台未及时将我们的推文发送到您的“订阅号消息”列表。

目前,官方还没有正式的解决措施,但也有小办法:一是将“地理蹊公众号”设为星标,二是多与我们互动,多浏览、多点赞、多“在看”!

小蹊在这谢谢各位咯!


● 新闻报道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丰沙里省迁移至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7月16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云南,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蝗情调查,评估防治效果,分析研判发展态势,研究制定进一步防范措施,严防蝗情扩散。

(以上新闻来自光明日报报道)

     


蝗虫是世界性重大成灾害虫,时常在草原、沙漠区或农作区暴发为害。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大部分蝗虫相对于作物来说是重要的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灾害。

     蝗虫暴发引起的灾害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灾害,可影响到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当蝗虫爆发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时就称其为蝗灾。蝗灾是世界性的农业虫害类型之一,全球大约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曾受其影响,蝗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牧草损失和生态破坏,加剧草场退化、沙化和荒漠化,还会经常性迁入农田为害,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蝗虫的分门别类

沙漠蝗

沙漠蝗是引起蝗灾的最为重要的种类之一。其分布贯穿非洲赤道北部的广大区域、欧洲靠近地中海部分地区、中东、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和印度,主要生活在有沙漠的生态环境中。

     沙漠蝗危害极大,间歇性暴发,大暴发时可以导致农业生产绝产,严重威胁当地人的粮食供应安全。自 2019 年以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索马里和南苏丹 6 个东非国家正遭遇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虫暴发。

(沙漠蝗)

飞蝗

飞蝗是引起蝗灾的十分重要的种类,多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其生活环境主要是草地、滩涂等。在中国大陆的亚种就包括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 3 个亚种 。
飞蝗在我国发生1~3代。寄主植物种类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包括重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飞蝗是我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害虫,有记录的危害历史长达 3 000 多年。遇到大的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禾草一空,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因此,蝗灾与旱灾和水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

西藏飞蝗 

西藏飞蝗是西南地区的主要虫害之一,西藏飞蝗常年发生面积达2500万亩,其危害严重,既啃食牧草,又破坏草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生产。

(西藏飞蝗)

亚洲飞蝗 

亚洲飞蝗其分布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2500m,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区的草地上。以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被吃光。

(亚洲飞蝗)

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是中国暴发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蝗灾类型。具有突发性、迁移性和毁灭性发生等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东亚飞蝗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

● 蝗灾的成因及影响

蝗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密度很高、可以造成灾害水平的蝗虫群; 蝗虫成虫群可以远距离迁飞,跨地区、跨国、跨洲为害,在短时间内可以造成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面积农作物损失,给粮食安全和牲畜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蝗灾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严重威胁环境、农产品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


● 应对蝗灾的措施



虫害的治理是农业社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蝗害问题。蝗灾是中国古代社会三大自然灾害之一。除蝗方法经历于长时期的经验观察与人工捕打的阶段,积累丰富,有人工捕除、开沟陷杀、火烧掩埋、农业除治、药物防除、物理防治等等。



鼠灾

除蝗虫外,老鼠、田鼠等鼠类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其啃食草皮、破坏草原,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危害作物、威胁粮食安全。鼠类繁殖性强,环境适应性很强,数量能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常对农业生产酿成巨大灾害。

(老鼠可不都是像Jerry一样可爱,鼠类一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很大)

最近几年,我国天然草原鼠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我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环境,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得草原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草场退化严重,还降低了畜牧业发展效益、最终也就使得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受到影响,经济下滑。

鼠虫害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现阶段环境保护中要注重做好鼠虫害防控。管理部门要注重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天敌防控能有效灭鼠治虫,是全面提升鼠虫害防控的重要措施。目前还要注重基于科学发展观念,突出防治重点性,拟定长久控制措施以及防控对策,对鼠虫害进行控制,优化生态环境。

对于大众,要提高环境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对于防治机构,要适当进行化学防治、强化生物防治、建设示范基地、做好科研工作。

生物灾害并非无法控制,其成因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人类也许在某个环节中破坏了它的正常运行机制,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又对环境保护建设了什么。

典型例题


【2021届广东新高考题型预测(一)地理 】

(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0年初,非洲东部多国遭受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尽管周边各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捕杀措施,但收效甚微,蝗灾仍不断向周边国家地区蔓延。此次蝗灾源于阿拉伯半岛东部的鲁卜哈利沙漠,该地沙质沙丘高大而密布,形成延绵不绝的沙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2018—2019年该地区的异常气旋风暴活动使沙山之间低洼处短暂出现了湖泊。

沙漠蝗虫将卵产于地下,虫卵靠吸收土壤当中的水分孵化。顶部干燥底部潮湿的土壤、较低的植被覆盖率是沙漠蝗的理想产卵地。沙漠蝗虫食谱广,繁殖快,属于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害虫。下图示意东非蝗群迁徙路线与受灾地区。

(1)简析鲁卜哈利沙漠流动性强的原因。(6分)

(2)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异常的气旋风暴活动有利于蝗虫繁殖的原因。(6分)

(3)分析非洲蝗灾源头防治较难的原因。(6分)

解析:

(1)题干强调“阿拉伯半岛东部的鲁卜哈利沙漠,该地沙质沙丘高大而密布,形成延绵不绝的沙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这一句话,包含了几个信息点——地点是在阿拉伯半岛,副高控制,干旱少雨,气候上表现为干旱少雨;沙丘高大密布,砂质堆积物多,沙源丰富;这是最容易想的4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折回题干去看,题干问的是为何“流动性”那么强,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大风,而大风的成因就源自沙漠的宽广和大气的冷热不均,对应着沙砾比热容小的特点。因此把“沙漠面积大广,大风天气多”答上去;最后是流动性强的空间因素——就是有足够的空间去供砂砾流动,比较难想,大家可以把这个特殊记忆。总体思路可餐考人教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2)气旋风暴活动从气候角度上看最明显的表现是降水增加。题干给出提示“沙漠蝗虫将卵产于地下,虫卵靠吸收土壤当中的水分孵化。顶部干燥底部潮湿的土壤、较低的植被覆盖率是沙漠蝗的理想产卵地。”按照这个机制,蝗虫虫卵易于存活。虫卵可以是一个出发点,然后这道题到后面就演变成了雨水多对蝗虫的有利好处,但是我们知道蝗虫喜干旱,而降水多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去寻找它对于蝗虫生存的有利影响。对于生物类的题来说,抓住食物、栖息地(大小、舒适度、隐蔽度)、天敌、繁殖这几个因素一般就能扩散思路。

(3)原因从自然和人为条件去着手,题干最后一句话“沙漠蝗虫食谱广,繁殖快,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害虫。”也要利用好。刚才生物分析因素也提到了几个因素,比如栖息地宽广、杂食,食物充足;沙漠蝗虫繁殖快,且虫卵具有隐蔽性;蝗虫自身特点也要强调,比如其爆发性、迁飞性强,不易定位;答案上还分析了气候干旱,交通不便,难以捕杀,这个也可以放在人为因素分析,也可以放在自然因素除生物分析思路外的外部环境分析上。人为因素就要考虑技术、人力、交通、资金等因素与蝗虫防治结合。

左右滑动查看答案

(1)

答案:(1)沙源丰富(2分);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少(2分);多大风天气(2分);沙漠面积大,流动空间大(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

答案:(2)异常的多雨增加了土壤的湿度,利于虫卵孵化(2分);异常的多雨促使植物骤长,为幼虫提供丰富的食物(2分);暂时性湖泊干涸,湖滩裸露,潮湿土壤面积增大,扩大了蝗虫的产卵范围(2分)。

(3)

答案:(3)蝗虫习性:虫卵埋藏地下,难以发现(2分);蝗虫繁殖快,迁移性强,难以定位(2分); 自然地理环境:蝗虫繁殖地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人员难以进入捕杀(2分);气候干旱,天敌少(2分)。人文环境:繁殖地位于多国接壤部位,部分国家经济落后,灭虫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2分)。(回答三点,给6分) 

(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0年2月,爆发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迁飞到印度半岛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所经之地损失巨大。研究表明,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始于2018年,据气象观测记录,当年的5月和10月,两场气旋风暴给红海沿岸带来了大量降水。

沙漠蝗虫成长需要经历虫卵—若虫—成虫阶段,炎热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蝗虫产卵,蝗虫卵孵化、成长时间与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图10)

(1)结合资料,分析沙漠蝗虫2018年在阿拉伯半岛爆发的原因。(4分)

(2)列举防治蝗虫灾害的措施。(3分)

解析:

(1)这个问题问了蝗虫爆发原因,也强调位置是在阿拉伯半岛。上文提到了蝗虫喜爱的环境符合是阿拉伯半岛的干旱环境,这个属于课外知识,可以适当补充能够想起来第一条;然后结合上题分析生物的题的成因,从栖息地、繁殖、食物、天敌等方面入手。栖息地的温度湿度表题中也给出了,所以这两个因素可以列成为两个要点,注意观察其变化规律;然后除了食物来源的强调,我们也可以提一下天敌因素,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生物多样性不足,蝗虫天敌较少,且虫卵不易发现,蝗虫数量递增快。

(2)可参考上文提出的治蝗因素分析。

左右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

(1)阿拉伯半岛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旱,为蝗虫产卵提供有利条件,(1分);气温高(或:土壤温度高)使虫卵变成若虫的时间缩短(1分);当年异常降水,增加土壤湿度,使若虫到成虫的时间较短;(1分)降水多有利于沙漠植被的生长,为蝗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分)

(2)加强监测预报;(1分)生物措施;(1分)喷洒药物(1分)等措施。(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参考文献:

[1]农向群,闫多子,蔡霓,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真菌防治蝗虫研究进展[J/OL].中国生物防治学报:1-23[2020-07-21].

[2]张龙,班丽萍,游银伟,尹学伟.蝗虫的发生与防控[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03):511-519.

[3]杜桂林,赵海龙,马崇勇,涂雄兵,张泽华.内蒙古草原牧鸡治蝗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02):295-300.

[4]周洋,佘小漫,金宝红,何自福.海南省东方市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09):46-50.

[5]郑晓梅. 基于多平台遥感的东亚飞蝗灾害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王文婷.舒城县黄脊竹蝗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93 96.

[7]王方. 治蝗三十载  成果十余项[N]. 中国科学报,2019-09-03(006).

[8]王中林.蝗灾的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J].科学种养,2020(05):39-41.

[9]尹金成.我国天然草原鼠害分析及其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0(06):54 56.



来源:(小蹊瓜)珊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漠蝗有可能侵入中国吗
东非上千亿只蝗虫造成蝗灾,农作物受损严重,会不会影响我国?
起源非洲的蝗灾已经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会不会蔓延到我国?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古人面对蝗灾如何治理?还真不是吃能解决的
没有杀虫剂的古代,我们祖辈消灭“蝗灾”的锦囊妙计
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出现“蝗灾”,不过并不是之前的“沙漠飞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