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金宝之局


日金宝是由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打造的一个理财服务,宣称该产品年化收益率12%-14%,收益随用随取,每天到账等。然而投资者投资了这款产品,却发现无法体现了。难道这就是个骗局,究竟是怎么回事?

  提交、提交、提交,这两个多月来,C女士每天不间断的重复这一动作,却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以失败告终。C女士自去年10月开始投资泛亚的日金宝业务,至今年4月下旬,在账上还有40多万的时候,因为急需用钱,她想把剩余的款项全部提出来,却发现泛亚单方面变更了规则,在截至昨日的接近三个月时间里,她屡次提交却几乎都无法转出资金,现在还有32万多资金滞留在账户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C女士的遭遇绝非个案,而是涉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投资人。现在,部分投资了泛亚日金宝业务却一直无法取现的投资人已组建了维权群,目前群内人数已超过千人。据群主粗略估计,群内的投资人无法取出的金额合计不少于5、6个亿,群主本人有500多万元至今无法取出。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泛亚交易所陷经营异常

  关于泛亚日金宝,本报早在今年5月1日 《小心身边的理财“陷阱”,我的40万去哪儿了?》一文中,记者就曾写到过,这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点击泛亚官网(www.fyme.cn/a/ser-fwid)可以看到,上面宣称该产品年化收益率12%-14%,收益随用随取,每天到账等。

  “全是骗人的!”C女士告诉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今年4月中旬以来,取现就成了问题。“这两个多月以来,我每天都提交,可要么提交不成功,要么成功了钱半天出不来,整个6月份我总共就赎回了2手(约3400元)。40万余额,接近3个月了,还有32万多在里面无法取出。”

  对于资金无法取出的问题,上次采访时(4月末),泛亚客服曾经告诉记者是因为出现了流动性风险,预计5月份能解决。而现在已经是7月,记者昨日再次致电泛亚客服,得到的答复是“什么时候能够好起来,我们也没法给出确切的答复,要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来看。”

  而流动性的好转似乎遥遥无期。记者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1日已被昆明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泛亚日金宝涉嫌非法集资

  记者还从泛亚维权群的群主处了解到,目前群内投资人投资泛亚日金宝至今无法取出的现金加起来不少于5、6个亿,而群主本人有500多万元至今无法取出。

  “这一理财产品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其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收益,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获取更多的投资。”一资深理财分析师告诉记者,“而现在,它的规模实在太大了,后续资金跟不上。在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后,一旦资金抽紧就会发生挤兑。即便公司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来延缓,但是这个趋势是无法逆转的。”据悉,泛亚现在已经限制取现的人每天最多只能申请提交1手(具体金额根据所投资的品种有所不同)。

  更为严重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根本就没有发行理财产品的资格,其日金宝业务可以说涉嫌非法集资。从工商公示信息中可以看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经营范围为:有色金属现货电子交易、交割、结算服务;有色金属销售;经济信息咨询,没有包含投资理财的内容。

  “这说明他们不具备对公众开展投资理财业务的牌照和资质。而国家规定,凡是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均不能以代客理财或其他任何方式从事吸纳存款或发放贷款等经营行为。”上海的宋律师告诉记者。

  事实上,违法违规对于泛亚来说并非首次。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11月,泛亚就曾因存违规行为遭到云南证监局的点名批评,并称其风险巨大。资料显示,云南证监局官网2014年11月19日曾刊出题为《云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推进清理整顿收尾》的“工作动态”,称从云南证监局牵头和部际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组两次现场检查的情况看,部分交易场所仍然存在违规行为,特别是泛亚所风险巨大。




泛亚陷兑付危机,430亿难追讨金融投机致资金链断裂涉及20多个省份的22万人

  根据泛亚设计的模式,在泛亚交易平台上,供应商卖出货物,投资人作为受托人借钱给委托方贸易商,贸易商买入货物,然后把仓单抵押给投资人,泛亚承诺投资人按日获得融资收益,即每日货物结算价格万分之三点七五的稳定收益,也称日金费。理论上换算,年化收益为13.68%。

  9月21日13点30分,大批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亚”)投资人聚集到中国证监会[微博]门前申诉维权,要求清算泛亚。

  一年来,上海的张宁海(化名)一直忧心忡忡。

  铟的价格又跌了。在过去的一年里,铟价从502万元/吨跌至180万元/吨。

  大约两年前,张宁海投资了100万元购买泛亚一款叫“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时,他还不知道铟是做什么的。如今他被告知,这100万元拿不回来了,或许会代之以一堆他从未见过的铟。

  但他更担忧,这100万元投资可能什么都换不回来。和他同样焦虑的泛亚投资人还有很多,涉及总共20多个省份的22万人,他们共有430亿元资金涉及其中。

  这一数量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如今陷入了泛亚兑付危机——泛亚已经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

  【最新进展】

  泛亚投资者到证监会维权

  据财经网报道,21日,大约13点30分开始,超过1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泛亚兑付危机受害者前往中国证监会申诉维权。

  有人说,泛亚投资模式是一个“庞氏骗局”。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陷入恐慌的张宁海们开始了大规模的维权行动。这些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新疆等地的投资者们赶赴云南昆明报警,但无实质进展。

  据记者获悉,9月3日,公安部针对泛亚事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昆明泛亚公司涉稳问题应对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公安机关切实做好昆明泛亚涉稳问题应对处置工作。

  截至发稿前,除上海和昆明外,北京、杭州、广州、沈阳、宁波等地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均已进入了受理程序。

  【投资噩梦】

  买理财变买现货

  泛亚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拥有全球95%的铟库存。而且,它一直以替国家做战略收储之名来定义它的商业行为。

  然而,多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泛亚不过是囤积居奇罢了,跟国家战略没半毛钱关系。

  泛亚的投资者们也许信了,也许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们都相信了它推出的一款叫“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

  根据《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固定收益率产品说明书》,这项资金受托是由受托方(受托交收申报的交易商)垫资给买方而获融资利息的行为。受托方在交易平台上赚取每日货物结算价格万分之三点七五的稳定收益。

  这里的“受托方”,指的就是像张宁海这样的投资者。

  张宁海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宣传单上,泛亚承诺给参与这项业务的投资者们如下条件:保本、固定收益年化13.68%、银行监管账户、收益每日到账、资金随进随出。

  但在今年8月,泛亚的一则公告将张宁海们从单纯的财务或理财投资者变成了泛亚高价囤积的现货持有人。也就是说,张宁海们不仅拿不到收益,连本金也取不出来,换给他们的是高价囤积的一堆铟。

  被泛亚单方面强行变买方了,这让张宁海们感到陷入了骗局,冲突也由此引爆。

  7月12日泛亚的一则公告让张宁海不能淡定了。当日的公告宣布,2015年8月31日起,泛亚原有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将终止,同时,收益按年提取,不再进行价格溢短处理。

  价格溢短被称作是保护投资人收益不受影响的一种举措。取消了价格溢短,就意味着投资人的收益直接受到交易价格的影响,而交易所现在的价格已经高出市场价格数倍了。

  “实际上当时泛亚的交易价格就比外面现货市场高出30%。”张宁海说,“但是泛亚告诉我们,泛亚在为国吸储,如果占有全部储量,就掌握了定价权,以后的收益会更高。”

  但是泛亚有没有掌握定价权呢?张宁海告诉记者,自从他们买了产品,相关金属在泛亚平台上的价格一直在涨,没有跌过。可是国际市场的价格并不受泛亚左右,于是泛亚的铟价一直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

  揭秘

  泛亚模式:又一个“庞氏骗局”?

  “泛亚最初的定位是为交易方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国家的商业收储做贡献。”一名与泛亚有过接触并熟悉泛亚运转的业内知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乍看起来是一个很圆满的设计,但泛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和铟的价格暴跌。”

  据这名知情人士分析,问题出在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委托方实质上并没有那么多委托,委托方越来越空,到最后变成假的,以至于受托方直接变成了买方。受托方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而且还承担了高利息,泛亚最后肯定是入不敷出。

  另一方面,泛亚声称是为国家做收储,实质上是囤积居奇,待垄断市场和价格后抬高物价。但铟囤不起来,铟的需求量国内每年只有20吨,泛亚收储了3600吨,150年都用不完。

  “泛亚以为当收储到一定程度、囤积居奇的时候,市场就没货了,但其他贸易商也在收购铟。泛亚认为铟是一定有需求的,没想到市场并不认可。”上述知情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泛亚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运作,甚至运作过程中挪用了资金,致资金链断裂。据他介绍,在泛亚最初的交易模式中,有一条配比率的规定,投资人能够投入多少钱取决于有多少委托方,当配比率小于1,说明平台上投资人的资金大于委托方需要的资金,假设委托方只需要1亿,那么平台只允许1亿的资金进入,所有投资人分享这1亿额度;如果配比率大于1,平台资金不足,投资人想投多少就投多少。

  泛亚在平台上收储3600吨铟,这些是否真的都是市场的需求?上述人士由此推断泛亚可能在自己的平台上自买自卖,甚至将资金移作他用。

  而黄金(1126.50, 1.70,0.15%)投资专家唐吉鹤更认为,泛亚本质上就是一个投资公司,交易不过是其融资的一种掩饰。不少投资者也反映,在他们的泛亚操作账户中,未购买泛亚理财产品的闲置资金,如今也无法转出,他们怀疑资金已被泛亚挪用。

  ■综合《中国经济周刊》

  《期货日报》

  起底

  董事长单九良

  据可查询到的公开资料称,单九良在内陆实业投资、大宗商品交易及金融领域拥有近20年运营及管理经验。但他真正在大宗商品交易及金融领域大展拳脚是在昆明泛亚如日中天之后。在2013年至2015年之间,单九良在上海、天津等地广泛布局,试图在全国复制泛亚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他实际控制的盛富泛亚所投资的公司,除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外,还有天津泛亚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泛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盛富泛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2014年,天津泛亚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入股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1500万元,占股50%。

2015年2月,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成立并开始交易。差不多的时间,单九良在深圳成立互联网金融公司泛融网。

  值得一提的是,有香港“红筹之父”之称的梁伯韬亦为泛融网董事。而在去年7月,作为意马国际单一最大股东的梁伯韬将所持公司20.95%的股权转让给了单九良,套现5.43亿港元。

  在过去两年间,单九良密集地进行大手笔的收购和布局,被投资者们及业内人士质疑其挪用了投资者的资金。

  二号人物张子诺

  泛亚二号人物是单九良38岁的夫人张子诺。泛亚内部文件证实,张子诺就是张鹏。

  由张子诺签名的材料显示,其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张鹏,1977年7月出生,湖南宁乡县人,硕士学位。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美国CRI新能源投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工作;2012年12月15日之后,单九良先后提议张子诺任泛亚副经理、董事、副总裁,同时兼品牌战略中心总经理、总裁办主任等职。

 

经典回顾:一招看穿一切旁氏骗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亿的庞氏骗局?22万人陷入泛亚兑付危机
【2067趋势分析】我披着美丽的皮囊假装有有趣的灵魂,全部是为了
互联网金融迎大考
泛亚事件现乌龙:公告称重组推进中 正威说没参与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荣获“2011中国最具投资潜质创新企业”称号
泛亚事件深度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