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风君 · 彩霞满天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书中的许多名言警句被大家广泛引用。然而,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难免会偏离本意。
在《论语》中,“背锅”的“以德报怨”被误解千年,那么,孔子真正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
“以德报怨”,被很多人误解并提倡。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水平千差万别,再加上沟通不畅等因素。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什么关系,都会产生矛盾,甚至有隔阂、怨气。
有了矛盾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干百年来,一遇到矛盾,人们就会想起“以德报怨”。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认为是人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
“以德报怨”的意思是:不要记别人的仇,不应该斤斤计较,要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由于“以德报怨”的确出自《论语》,孔子又主张仁爱,因此,“以德报怨”的思想,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孔子的“宽容”之举,进而大加提倡。
事实上,在原文中,“以德报怨”只是一句设问,而不是结论。完全是被断章取义,并非孔子的本意。
众所周知,《农夫与蛇》中的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但是,蛇醒来后,非但不知感恩,还咬伤了农夫。
无独有偶,《东郭先生与狼》中的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的性命,但是,狼没有感激之意,还要吃掉东郭先生。
这两个故事中的“蛇”与“狼”,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以德报怨”,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简单的你对别人好,别人就铭记在心。
假如按照“以德报怨”被误解的思路解决问题,被别人欺负了,还要用道德与善良去感化伤害过自己的人。
岂不是类似被人打完左脸后,再把右脸伸过去?
时间久了,会被别人认为是十足的傻子,以后可以任意欺负。
“以德报怨”,是无原则地宽容姑息。
宋朝戴复古在《寄兴》中写道:“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犯错误。如果没有一颗宽容之心,很难融入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更不是忍气吞声的爱心泛滥。宽容别人要有限度,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要有底线。
作家三毛从小接受父母的教育是:凡事要忍耐,吃亏是福。
三毛出国留学时,牢记父母的话,遇到事情总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谁知,这个热情善良的姑娘渐渐成了室友眼中的“仆人”“傻瓜”。
有一天,三毛终于忍不住了,拿起扫把对着室友就是一顿痛打。
事后,三毛心里又后悔、又害怕。可是,结果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室友们非但没有孤立三毛,反而主动献殷勤,讨她的欢心。
这件事颠覆了三毛的三观,以前小心翼翼,得到的却是欺辱;如今长出獠牙捍卫权力,反而赢得了尊重。
世人多识菩萨低眉,不识金刚怒目。
任何一种关系都是相互的,盲目地“以德报怨”,只会让欺负你的人得寸进尺。不仅委屈了自己,也会让他人的气焰更加嚣张。
俗话说:“慈悲出祸害。”无原则地放纵别人,只会作茧自缚,让他人误解宽容、玷污亲情,失去了善良真正的意义。
“以直报怨”,是用恰当的方式回应怨恨。
孔子的原话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孔子的反问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以直报怨”,才是孔子的本意,也体现了他做人的智慧。教导人们在与人为善的同时,绝对不能做一个滥好人。
影帝黄渤年轻的时候,虽然热爱文艺,却因为长相普通屡屡碰壁,被人嘲笑。
于是,有了许多看似“不务正业”的经历。他当过驻唱歌手、舞蹈教练,还开过工厂,尝遍了人间冷暖。
黄渤凭借《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之后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黄渤以过人的天赋和专业的表演素质,凭借一部《泰囧》,打破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
如今,黄渤功成名就。他高情商的言行,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云淡风轻地说:
“以前在剧组里,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但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应了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当你强大了,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反之,当你最弱的时候,世界上的坏人最多。”
“以直报怨”中的“直”,有正直、公正、坦率的意思。黄渤用实力证明给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这才是孔子的主张。
当受到伤害时,以“以直报怨”的态度去处理。既避免了陷入无休止的仇恨循环,又符合道德规范。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无法永远躲到一个没有伤害的地方。只能让自己变强,才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
孔子倡导“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孔子要表达的本意,也是我们对待“怨与德”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