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个简单小动作,比走路还简单,对身体竟然有大作用……

作者 :儒风君

常言道:“百炼走为先。”

走路,是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运动养生方式。

但以下这9个简单小动作,比走路还简单,每天坚持几分钟,全身都受益!

01

吐舌=清心火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

通过自然吐舌,可以促进心火外散,平心静气。

同时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心火旺盛引起的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

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用舌尖轻轻抵住上颚或者直接向外平伸,每次5到10秒,重复5到10次,动作宜缓慢匀速,以防用力过猛导致肌肉疲劳。

02

吹气=排浊气

排浊气最快的方式,就是进行深呼吸练习。

找一个空气流通的环境,先用鼻子深深吸气,让肺部充满新鲜空气。

接着,腹部向内收缩,慢慢用嘴巴长吹一口气,将体内的浊气排出。

这一动作持续3到5分钟,可以帮助肺部高效进行气体交换,提高氧气的吸收,减少肺部残留的废气。

03

闭目=养精神

《论衡》有言:“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意思是,闭上眼睛,屏蔽感官,可以让精气神得以保全。

现代社会,繁重的工作压力,繁琐的家庭事务,费心耗神。

在诸事纷扰、头痛脑胀之时,即兴靠背椅坐姿调整至舒适状态,清空思绪,双目闭合,意守丹田。

即便是短短的5到15分钟,亦可为自己创造一片内在的宁静空间,颐养精神,培补元气。

04

揉耳=助肾阳

《景岳全书》中写:“耳为肾之窍门。”

耳朵上分布着肾脏、膀胱、内分泌系统对应的反射区。

每日用双手轻轻揉耳垂、拉耳尖、搓耳廓、捏耳轮,动作轻柔,每次3分钟左右,直至感到微微发热。

长此以往,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还能缓解肾阳虚弱引起的腰膝腿软、畏寒怕冷、疲劳无力等症状。

05

搓手=暖脏腑

《千金方》有云:“天无一岁不寒暑。”

寒来暑往,一到秋冬季节,很多人容易浑身冰凉,即使穿厚衣也难暖透。

其实,每天只要花两三分钟搓手,就能帮助脏腑生热,渐渐驱散寒气。

因为双手是人体阳气的聚集之地,有劳宫穴、合谷穴等重要穴位,也是心经、小肠经等经络的必经之路。

通过搓手,可以促进气血经络运行,就像给五脏六腑点燃了“小火炉”。

感到寒凉时,掌心相对,匀速来回摩擦,动作频率保持在每秒一两次,便可见效。

06

拍肘=去淤堵

老话讲:“不通则痛。”

身上有淤堵不通的地方,难免会酸软疼痛。

若是置之不理,既影响生活质量,也恐会酿成疾病。

无论是预防,还是缓解现有症状,适度拍打手肘窝都大有助益。

肘窝处分布着多条重要经络,如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等。

用空心掌轻拍,力度以皮肤微红却无痛感为宜,产生的振动和刺激能够刺激经络运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形成“以点带面”的疏通效应,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

07

转脖=护颈椎

民间有句谚语:“四十脖子五十瘫,六十难过鬼门关。”

如果脖子不舒服,日后瘫痪的可能性很高,甚至威胁生命。

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是颈椎的重要性课件一波。

特别是长时间久坐、低头玩手机,都可能导致颈椎僵化退变,严重时还会椎盘突然压迫到神经和血管。

所以,要经常缓慢转动脖子,上下左右屈伸旋转,以维持颈椎关节的灵活性,放松颈部肌肉,守护颈椎的健康。

08

远眺=提视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近视、老花眼等视力下降问题,无疑让心上蒙了尘。

但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看5米以外的物体时,睫状肌完全松弛,晶状体曲度减小。

对缓解视疲劳、避免近视加深、改善视网膜血流以及抑制眼轴异常增长大有裨益。

建议每用眼三四十分钟后就远眺5到20分钟,最好选择五百米开外的参照物,优先在清晨或午后光照充足时进行。

09

咽津=润肺燥

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生溉元海。”

古代的养生学家,将口中津液称作“金津玉液。”

养成咽津的习惯,既可灌溉滋润五脏六腑,也能促进消化,延缓衰老。

史书中也有记载,唐代杨贵妃含玉咽津来缓解肺渴肺热。

尤其是燥气主令伤肺伤津的秋季,不妨每日清晨空腹时,用舌头抵住上颚或舌尖舔动上颚,漱练津液,而后分数次缓慢咽下,持续练习效果更佳。

文末点亮小红心,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6个小动作,疏通经络,打通鼻窍
如何面对疾病
制污穴思维扩展
肺不好的,3个小动作,排出肺部浊气,肺1天比1天好
求医不如求已3
站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