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尚文苑】有一种经历是去远山支教(十九)/文字·主播:金平
十九 家访小分队
时光飞逝,转瞬间到了星期六。双休日家访进行时,成为我支教生活的不二选择。
在上镇小学,之前与我共同家访的卢显桥和陈嵘嵘老师,今天来了方慧林老师,我俩特有缘,我们聊起教学和山里孩子的话题非常投机,方老师来自南京,不抽烟,喜欢吃水果,刚来时抱怨买不到水果,我把仅有的橘子分给他,闲暇时,我聊起旅行话题也是滔滔不绝。今天我们仨去家访,是最佳组合了,用我们的名字叫:平-林-桥,“老中青”组合。
早晨,出发前,我告诉方老师我们要去家访了,他放下碗筷,高兴的跟我们一起出发。
卢显桥给我俩带路,走过公路往山坡下走,穿过田野,来到下沿队,我们要穿过这个小村庄,翻过两座山去弄王队。刚路过村庄的几户人家,就听到有学生喊:“金老师,去家访啊?” 原来是黄相和黄长利这两个“小向导”在他家房顶上玩耍呢。我没有答应他们,一会功夫他俩偏偏跑着过来了,一个人给我背包,一个人帮我拿相机,幸亏包里多背了一瓶水和一些吃的东西。
这两个孩子跟着两个年轻老师,爬山的速度相当快,几乎没有停下休息,一直在走,我实在太累了,要求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卢显桥说:坐下来会更累的。我说喝口水,慢点走吧,时间够用。这时方老师说:“金老师的体力可以啊,一般年轻人都吃不消的”。我笑着说:“要不是早几年玩户外积攒点体能,谁能跟得上你俩呢!”
方老师说:“说实话我也是很累的,我们跟当地人比不了。”看到方老师也是汗流浃背,我比他大20岁,像我俩这样的城里人,每周都出来翻山越岭的算是很厉害的了,在这一点我都佩服我自己!
这条路是我走过最远的家访路,速度之快也是头一遭。就这样,家访路上的风景只是眼前的年轻人和孩子的背影,他们步履匆匆是我追逐的对象。
终于来到上镇村大山里的弄王队,先通过一道石门,通向十几户人家,我的一年级学生韦艳逢和学前班的弟弟韦吉洋正站在家门口,看到了我们,高兴地招呼起来:金老师!来我家啊!听到孩子们的呼唤,我开心极了。在班级通过语文课里的看图说话,告诉孩子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家里来客人,学生怎样礼貌地打招呼,怎样迎接等,并训练他们挨个做模拟表演,这回到了韦艳逢家,看到她热情地把老师们让到家里,找来小板凳让客人坐,我深感欣慰。
看到这一家人,艳逢、吉洋和妈妈怀里的小弟、小妹和她姐,姊妹 5 个,一个表哥因父母去世也过继她家了,是上镇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们进村口时,看他在搬石头,帮助村里人盖房子。艳逢家里刚刚盖起了二层楼房,没有门窗,用塑料布遮挡,一楼养猪、 二楼住人。她爸爸平时靠在村里帮别人家盖房子,有时在外村干零活,妈妈在家照看两个一岁多的孩子。
卢显桥来艳逢家,就是要找她哥谈心。原来,他这个表哥刚刚念小学六年级,就产生了退学准备外出打工,我们三个老师轮番上阵,对他说了一番肺腑之言。看得出孩子很懂事,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叔叔婶婶家5个孩子,3个孩子加上我4个孩子上学,就叔叔一个劳动力,我怎么忍心再雪上加霜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话题了,感叹大山里的孩子不得不早当家啊!
过了一刻钟,我们要去另一个学生家,韦吉洋给我们带路。他妈妈说:回这里吃饭吧。我跟艳逢说,告诉妈妈煮红薯就行了。
卢显桥领我们来到村里的高中生韦玉华家,这家的房子更是十分残破,四周用白塑料布包裹着,卢显桥推开塑料拉门,问一声韦玉华在家吗?进入棚子里,只有她妈妈一人在家里忙碌着,瘦弱的身躯和屋内凌乱而阴暗成为正比。
一眼看去,隔断层也是塑料间壁成为卧室,只有两顶蚊帐和铺盖,外间做饭,锅碗瓢盆,其余全无。原因是她家前年房子着火了,也没有能力重新修缮,家庭成员只有妈妈和哥哥。
韦玉华的情况同样堪忧,据说,去年韦玉华是以辍学这一极端方式求助社会,筹款帮助妈妈盖房子。她当时表态:如有爱心人资助建房,她将款项逐一写下欠条,保证参加工作后一并还清。这位性格刚烈的女高中生的求助,最终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扶。眼见这家境,又听到这个故事我的心都在哭泣。(后来,“爱心蚂蚁”组织出面保住了她的学籍,听说2016年她以优异成绩,被东北一所高校录取,这是过了一年我才知道的。)
我和方老师先离开这家,来到他教的学生韦艳情家里,三年级的学生艳情,和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三人在家。妈妈过世的早,爸爸在村里帮人家盖房,经常不在家,三个年幼的孩子不但自己做饭,还要到地里拔菜、弄猪食、喂猪。方老师很认真的记着笔记,我用相机记录眼前的一切。
离开这两个学生家后,我们走在路上心情很沉重。这时,我班学生韦吉洋找我们回他家吃饭,迈进他家的门槛,就看到了一大桌子人,好热闹啊!他家6个孩子,跟我们来两个学生,十三人呐! 艳逢的爸爸做工回家了,用一只鸡汇了一大盆青菜,孩子们吃的可香了。这是我两个月来,在大山里看到唯一温馨的场面,爸妈都在家和孩子们在一起。卢显桥也说,只有过年才可以看到,平时没有过。(后几年来看望学生家,再也没有遇见过完整的家人都在家场。)
这一天的家访,看到两家苦不堪言,终于有一家温馨暖人的画面,总算抚慰了之前的阵阵揪心。
我们的家访之路很远、很长。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图片纪实,不知不觉形成一种责任在心中,不仅唤醒良知,汇聚成爱的力量流淌在崎岖的山路上,已然和孩子们漫漫求学路并行。
此后,方老师不仅跟着我去家访,他自己在周五下午学生们放学回家时,他跟着去家访,有时回来很晚,我也要做好饭等他回来一起共进晚餐。
漫漫家访路,前方的路越未知,我们前行的决心就越发坚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德敏:点亮留守儿童的人生之路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感化造就和谐
暑期支教志愿者守则(1)
一个支教女教师的辛酸自白:不后悔去支教,但不忍心再去了
情系古蔺大山深处那片玉林,我与两位支教老师三个月相处的点点滴滴
寻找希望,传递爱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