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规 | 卫健委新规:AI医疗在内5项技术迎来利好

4月20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重新调整了各级医院限制使用的医疗技术名单。

这是继2017年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限制临床应用”的目录之后的第一次更新,意味着一大批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的应用范围将调整。

限制类临床技术指那些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和人员水平有较高要求的技术,这些技术有的需要消耗稀缺资源,有的还涉及重大伦理风险,所以要加强监管。这类技术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应用,也即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能力做。

最新版《国家限制技术目录》中共包含12项技术,新增的两项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自体器官移植。

业界更为关注的是取消的五项限制级技术,包括同种异体皮肤移植、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和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这意味该5项技术可以广泛推开应用。

国内近几年涌现出一批从事AI辅助诊断企业,如数坤医疗、推想医疗、科亚医疗、鹰瞳医疗等。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限制的放开,可能会带来一轮机会。

健识局注意到,这次调整的限制性技术中,保留了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这一技术专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包括机器人、腹腔镜机器人、内镜机器人等均在其中。

卫健委对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提出了多项要求,如要求开展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年手术量不少于1000例;开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的医师需要具有 10 年以上三级甲等医院相关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需要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等。

这些严格监管,可能意味着相关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受到限制。国内上市公司中,天智航、微创机器人、威高、堃博医疗等都有手术机器人业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辅助医学发展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
【院士专家论坛】人工智能在骨科中的应用及展望
一文看懂5G时代的AI应用有什么不一样
人工智能 医疗为何备受资本青睐?这三大场景将先行落地
未来十年,智慧医院与人工智能领域7大技术预见
医疗机器人在AI领域的广泛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