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特色及优势漫谈

一、中医特色

中医最具特色的内容莫过于阴阳五行、辨证论治了,其实顿悟也是中医的重要特色。可以认为中医是粗浅的解剖知识、不纯粹的古典哲学和古代医家的顿悟发挥到极致而形成的复合体。应该说引入古典的哲学原理和顿悟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同时也把中医带进了死胡同。

全世界所有的科技领域都是今天远强于古代,唯独中医是古代强于而且是远强于现代,这能信吗?要说具体强在什么地方,请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或数据来,空泛的念叨救不了中医。不会是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在中医界的复制吧。

苹果落地的启示 一个幸运的苹果砸到了牛顿,天才的牛顿因而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显然这个有启示作用的苹果不是万有引力定律,也不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任一符号。与此类似, 中医某些观点对现代医学有启示作用,我们就能说中医比现代医学高明,中医是大大超前于现代医学,这是自欺欺人,精神胜利。

这不是我们低估我们先人的智力,我们的先人在那个遥远的洪荒年代就创立中医理论,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今天中医的处境很尴尬,这不是先人的错,而是我们后人的平庸和食古不化。我们后人只记得中医有优势,但忘记了优势是有时效性的,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原有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如我们这时候还一味地念叨着昨天的优势,依旧自我陶醉、不思进取,那么现代医学就会一骑绝尘而去,中医只有成为小众医学或小小众医学这一条路可走。虽说国人对中医有感情,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挤兑或淘汰却是无情的。

阴阳五行  在中医诞生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先人的生存条件极其险恶,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战争获得了有关人的一些粗浅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那时先人们的文字词汇和表达能力极其有限,为了补足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的不足,先人们把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并融入医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

在中医里,要分出哪些内容是医学的,哪些内容是哲学的是相当困难的。因前面的文章《漫说阴阳》《中医要毁,也就是毁在专家手里》、《通吃的辩证》等都有论及,这里就不多言了。但哲学知识从来代替不了医学知识,可见靠演绎哲学来代替医学辩证或诊断思维的过程实在是古代医家的一种无奈和苍白,把古代医家的无奈和苍白当作永恒经典则是现代中医的悲哀。

顿悟 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先人在医疗实践中,常碰到辩证不能,演绎阴阳五行不能自圆其说、引经据典也不能的场景。这时怎么办呢?靠顿悟,对,是靠顿悟解决。汉代的《伤寒杂病论》和明末的《温病学》都是顿悟的极致产物。这些都是中医发展的里程碑。

顿悟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人的悟性是有先天因素的,无法传承。高悟性的人很少,高悟性的人学医的是少之又少,人才极容易断代。其次是顿悟解决临床问题有一定偶然性,似乎没什么规律可循。因为这两点导致顿悟难以传承。

现在的问题是大的顿悟带来的进步都是台阶式的,而且是高台阶,后人可以共享成果,很难超越。另一方面,中医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已不是顿悟所能解决的了。

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之一。

辨证是中医诊病的一种方法。因为中医的脏腑是虚拟的,所以辩证时,每个医生心目中的脏腑都存在着差异,甚至在不同的病证中,同一医生心目中的脏腑也有差异,使人想起中医辨证还真像音乐家演奏音乐一样,可以变调或变奏。  如同一肝病患者,可以列入肋痛、黄疸、积聚、郁证、甚至臌胀、血症等。

辩证以阴阳为首。所以辩证时到处见阴阳,阴阳的身份及功用就像扑克牌中的王牌或武汉麻将中的“赖子”,想是啥就是啥,全凭临证者的主观认定。

总之,辩证论治强调和确立了临证者的王者地位。这可能是中华民族从巫医时代过渡到中医时代后(人类发展史是先有巫,后有医),巫医高高在上的地位在中医里的残留吧。

二、中医优势

观点:中医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技术。认为中医学植根于华夏文明,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学习中医如果不能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就无法很好地去把握它的内涵。

什么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算是中国的传统科学?观点宣讲者没有给出。如此笼统的概念提法,实实在在叫人摸不着北。所以也只能笼统说说,要练成上述标准的中医,一个人得有两辈子才行,一辈子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科学,一辈子学中医。到现在才算明白,中国近代没有出中医大师是因为当今中医人士的传统文化水平统统不高这个原因。

照此推论,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个个都应该是学习中医的好材料,可惜这些上好材料没有一个还想学中医,真正地可惜了!

认为中医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技术的观点很透彻、很到位,说明中医既不是纯粹的文化,也不是纯粹的医学。可惜医学是科学也是技术,但绝不是文化,我们为了保持中医的文化特色,减弱了医学的科学技术属性不说,还要颠覆每一个学中医的人的现代渐进模式的认知体系,这不是一个追求真理、负责任的科学引导者所为。可以预言,这样学中医,对一个具有现代渐进模式的认知体系的人来说,绝对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观点:中医有整体医学优势

总之,我不认可整体医学是中医的特有、独有优势的说法。中医是通过气血、经络把脏腑等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其实现代医学也是十分强调整体的,如循环系统内的各种体液因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是把体内次级系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中医的气血、经络是虚拟物质,不可测定不说,还完全凭医生的主观认定,来从何来?去向何处?都是未知的。现代医学体液因子、激素、神经递质都可检可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十分明了。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中医是刻意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黑箱的,这样就撇开了中医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的严重不足,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这样做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扬长避短的功效。

从系统论看,系统的层次级别越高,相应的信息量就越少,症状也逐渐越趋同,整体级别的更是如此(如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引起乏力、食欲减退、气色不佳、精神意识状态差等。说远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病人最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证)。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凭病人的面色和精神状态迅速地(有时就是一眼)判断一个病人的病情轻重和急缓,比任何检验都要来得快,这在急诊室尤为有用,这就是整体层面上的优势。有一利必有一弊,整体层面的信息量、症状少,便于简捷把握,但整体层面的症状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负面特性:1.只是整体层面的定性,无法精确度量,而且个体差异较大,2. 不能提供病源的定位信息。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整体层面的症状快速作出病情的初步判断,只能提醒医生是否需要即刻的医疗干预,至于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干预就不能看整体症状了。我们必须再根据一些次级子系统(在中医就是脏腑、气血等,现代医学里就是器官组织)的特殊症状来判断究竟是那一脏腑或器官组织出了问题。

我们不能单凭乏力、食欲差就判断出病人病从何来,我们也不能只是根据病人的这些症状来拟方用药。不涉及脏腑、气血等次级系统(具体参见中西医诊断信息特征的比较)的辩证中医里没有,不涉及器官组织的诊断现代医学里也没有。

现在人们的印象是现代医学范畴里的医生似乎只注重器官组织的具体损伤,而不注重病人这个整体。其实这是一些中医专家对现代医学的曲解或有意贬低,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以讹传讹而造成的。其实级别越高的现代医学医生,考虑病人的病情时,越注重病人的全身状态,比如说现在的恶性肿瘤的带瘤生存,一些疾病的姑息治疗,都是考虑病人这个整体的结果,有些治疗不仅考虑了病人今后的生存质量,甚至还考虑了病人的经济状况。不能因为现代医学里没有所谓的阴阳五行,就断然否定现代医学的整体性。

其实,国人强调中医的整体性,更多的是强调形式的整体性,有打包的意味。例如你认可中医,那就无条件接受中医所有的理论和典籍(哲学的、医学的、有用的、玄乎的、迷信的等等)吧!否则就是不承认中医。

观点: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比现代医学有优势? 我们从两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中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比现代医学有优势的命题 吧。首先想说的是,懂点医学史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的序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捻(通年),其死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震惊吧!这还是医圣家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绝对要比死于战争的人多得多。三大杀手是:鼠疫、霍乱和天花。就说离我们最近的清王朝,天花就索要了不少王子王孙的生命,御医们束手无策。御医算高手吧,御药是顶级的吧,这些都没有阻止天花在清宫里长期肆虐。

长江中下游水网湖沼地区血吸虫肆虐,毛泽东写下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诗句,还发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感叹。正是现代医学发现了血吸虫病病因,采取预防和病因治疗双管齐下的办法,使血吸虫病这一古老疾病(马王堆西汉女尸就患有血吸虫病)几近灭绝。

在建国初期以前,中国儿童的死亡率多在20%以上(城市低一些),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死于感染性疾病。

是预防接种才使中华民族的无数幼小的生命免受众多感染性疾病杀手的屠戮,是牛痘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全人类彻底消灭了最凶恶的敌人——天花病毒。预防接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丰碑,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可笑的是,竟然有中医专家站出来对疫苗说三道四,说什么“疫苗属于阴寒之毒”,劝“三阴体质的儿童尽量不要接种疫苗”等。他可能忘了儿童是纯阳之体(打趣而已)!此外我只想说一句,这位专家的儿孙就应该什么预防接种都不做,好端端地接受什么“阴寒之毒”,听其自然好了。

疫苗生产环节的质量保证和流通环节的冷链保存是保证接种顺利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不能因为无良厂商所生产的劣质疫苗或疫苗运输保存冷链环节出了问题而导致疫苗变质,就对政府的儿童全面免疫计划进行质疑否定。诚然,有一些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但这是极个别的例子,有研究表明健康儿童接种合格疫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二。因为全国有几十个儿童出现了严重反应,就提出废掉政府的儿童全面免疫计划,这是要把亿万个的其他儿童置于感染性疾病的重重威胁之中(倘若如此,中国每年因感染性疾病死亡或病残的儿童数绝对是数以万计)。这位老中医说的这些话恐怕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人性道德问题。

再谈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优势的命题

在中医汗牛充栋的典籍中,相当部分是个案,而且不少是相互抄袭的(就像现在微信里面的帖子一样,只点转发,不证伪核实),这些个案中的相当部分就是所谓的疑难杂症。

这些没经证伪的疑难杂症个案,即使个个都是真实记载,病例不多,参考作用有限,有些甚至千百年来就那么一例两例的,后世医生得不到提高,后世病人从未获益,这算是什么优势!作为中医神奇的谈资还是似乎还说得过去。

疑难杂症患者就诊时间长,就医经过复杂,经诊医生多,用药也多。此外,长期接触现代医学的慢性病患者,对医生的诊断、解释及用药都有一定了解,在他们看来看医生就是接受医生的老生常谈,心理上不自觉地已经对医生产生了抵触与不满。疑难杂症患者属于既有一定心理负担,又普遍对医生有偏高期望的一类人,不少人认为不是自己的病治不好,而是自己没有碰到好医生。换句话说,疑难杂症患者是既有躯体症状又有心因性症状的一类人。

一些不重视病人的心理层面问题的医生(年轻医生多一些),碰到疑难杂症患者,往往只看到病人的躯体症状,忽略病人的心因性症状,这样用药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在中医那里,病人不仅当时不懂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等,而且以后也弄不懂这些内容。对中医生认定的病证,心里发虚的病人很容易接受。对心因性症状较明显的病人,如病人打心眼里接受一个医生,那么病人的症状就已经好了一半,至少缓解不少。相信这就是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有优势的所在。

总之,现代医学医生是使病人明白、成熟而失望甚至绝望,中医是使人找不着北、幼稚而充满希望。看样子现代医生碰到疑难杂症病人,首先是应该像中医那样把他绕糊涂让他自己觉得发虚幼稚,再让他看到一点希望,用药的同时加点暗示,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只不过这样有忽悠病人的嫌疑,正规医院里不会容忍医生这样做。中医里这样做顺理成章,你若有能力能把这方面发挥到极致,病人就会对你佩服之至,不用药病情也会好大半,成一方神医也是说不定的。

成神医者,必是演绎阴阳五行的高手。现代医学里,可以出名医,但绝对出不了神医。我想,这不会是中医的优势吧!

观点:中医四维(天、地、人、德)模式 虽然粗糙,但它的覆盖面广,把天文、地理、医学、伦理都囊括进来,所以中医有优势。

首先要问,这还是医学吗?这明明是哲学思考的范围。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不理解占星学,那就不是医生而是白痴。现在我们要问欧洲古老的占星医学还在吗?

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其实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天文、地理、社会、伦理都影响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遵从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自然规律。说人的健康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医学:要医学去研究什么天文、地理,是荒唐。

要用中医去解释世界,这越俎代庖的事会是中医的优势吗?不是!这种优势只会使中医慢慢变得不可理喻。因为解释世界,粗糙的中医远不如现代哲学;一心做好医学份内的事,浮躁的中医又远不如现代医学。

 

现在很难见到中医里有人把中医里科学的东西真正地去发掘、光大,并付诸行动,因为这是个长期没名没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正是中医里的这些所谓的空泛的优势(有的就是短板或垃圾),把中医里自欺欺人的东西发挥到极致,既成了限制中医发展的桎梏,又成为别人否定中医的根据。现在做这些所谓优势的学问是短平快项目,又光鲜,又时尚,有名有利,趋之者众。近代中医界有值得一道的(别谈划时代的)且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的成果么?谁见过?这才是中医的真正悲哀。

现代中医已没有自我陶醉的本钱,若不卧薪尝胆,被边缘化没有悬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小病急诊看西医,疑难杂症找中医?看完明白了
疑难杂症
朱良春:仁心仁术
“疑难杂症”不好或是心理疾病
【谢氏处方】妙手仁心书大爱,悬壶济世润桑梓
为什么很多中医喜欢治“疑难杂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