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菖蒲老艾配香芒,端午节或起源夏至,你知道么?
userphoto

2022.06.03 广西

关注

    诗曰:

    时值端阳飘粽香,街头草药摆成行。

    菖蒲老艾香芒配,处处门前保安康。

    2022年日 6月3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一、 端午为纪念谁而立?

    本来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你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无须也无由再讨论了,然而近年有人考证,端午或源于夏至日。据称,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有人或许会问,端午划龙舟不是为纪念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的屈原的一项活动,怎么变成纪念飞龙的了?

    这就不得不说到端午节的若干个来源问题了,据相关资料,关于端午的由来有多种,最普遍认可的是目前我们国家法定认可的,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另一说法是,这一天也是伍子胥投江的日子。因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据称吴越地区在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便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那么这一春秋时期便有的习俗,明显早于纪念屈原的战国时期。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为了纪念五月五日投江的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据说,东汉奇女子蔡文姬之父大文豪蔡邕有一天傍晚经过上虞时,用手摸读了碑文后,非常感动,在碑背上题了八个字表示赞赏。而这八个字,后来竟让曹操埋下了杀杨修的动机。

    魏武①尝过②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⑥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⑦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⑧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⑨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辞)’也。”魏武亦记⑩之,与修同,乃⑪叹曰:“我才不及⑫卿,乃⑬觉⑭三十里。”

    【注释】

1、魏武:指曹操。2、尝过:曾经经过。尝:曾经。过:经过。3、齑( jī )臼(jiù):捣姜、蒜的器具。4、谓:对...说。5、不:同“否”,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6、行:走。7、别:单独。8、女子:女儿的儿子。9辛: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纳(盛纳)五辛的器具。10、记:记录。11、乃(叹曰):于是就。12、不及:比不上。13、乃(觉三十里):才。14、觉:发觉。

   二、端午源于哪一天?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源于夏至。是汉代才固定为五月初五的。对这一观点,我是持赞同意见的。理由如下:

    1、时间相近。

    大家都知道,夏至是第年的6月22日前后,是一个阳历的日期,而端午是一个农历的日期,但如果你普查一下资料,便会发现,两者日期还是较为接近,气候条件大体也接近。

    2、端午的名称和别称,可以佐证为夏至。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因为端又可解释为直、正,则端午则为正午、正阳,可以理解为是指太阳直射点照在北回归线上,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而重午节则是午月午日,据近15年的万年历查询,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并非都是午月,而夏至日一定是午月,详见下表:

    3、从习惯上端午被称为恶日,可以佐证。

    端午节之所以被称为“恶日”,其根本原因就是阴和阳分争之时,那么一年之中也只有夏至那一天才是阴和阳分争之时。从立春开始阳气上升,到了夏至阳气升到了最强并开始减弱,在阳气减弱的同时,阴气就产生了。人们常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以及"龙舟竞渡"、包粽子的习俗,据考证,则在春秋之时便已经存在。人们在夏季的在水边生活的主要习惯,因为艾叶和菖蒲有着驱邪解毒的功能,雄黄也有杀虫解毒的作用,而粽子也有利于夏日健谓除暑湿。

    当然,端午节不管是源于纪念哪一个人,或是确实源于夏至这天,都无法改变五月初五成为今天法定的端午节这一定局,现在谈论其来源,不过是深挖其文化内涵。

     三、如今的端午有哪些习俗?

     传统的端午节有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以及"龙舟竞渡"、包粽子的习俗,如今插菖蒲、老艾、包粽子,依然是主流习惯。

    而喝雄黄酒,以及在屋前屋后洒雄酒,在部分农村还流行,但因雄黄里有砷的成份,煅烧后会成为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物质,近来使用的人渐少。

    划龙舟竞赛,因2018年4月21日桂林桃花江鲁家村水域的橡胶滚水坝敦睦村龙舟队17人遇难,成为十年内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龙舟事故,此后桂林市便基本没有大型龙舟赛了。    

    端午节,也是采买草药的最佳时机,这一天,会有很多人拿草药到街上卖,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到草药摊上转一下,问一下,定可学到很多草药知识。

    像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的菖蒲、老艾、香芒,过了端午收藏起来,又可备经年之用,以后有风湿感冒可以用来煠水洗凉,也可用来煠水泡脚。快生小孩的,也可以多买些,晾干后可分成三十小把,每天用来做“月子汤”煠水洗澡。当然,也有卖草药的人专门配有月子汤草药卖的。

     以前,在农村下河洗冷水凉的时间是从五月端午开始的,然后一直洗可到七月十四鬼拖脚”之时,就不再给下河了。而五月初五这天,常常是涨大水的,这也是所谓的“粽粑水”的由来。

关注荔浦,关注夫子,敬请锁定夫子303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分端午自谁言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不光与粽子有关
端午时节说端午:聊一聊端午节的传说由来和习俗,端午节又有哪些别称?
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趣谈
中国节日之【端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